编者按:本文根据大杨老师的分享整理,尽可能保留了大杨老师分享的所有内容。如果您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我爸爸是被抱养的,他的亲爸爸是自杀的,一个亲妹妹小时候发烧,烧成了精神病。但有时候会突然无力,有时候会突然狂躁,这些跟家族业力有关吗?西方心理学是从果到因,中华文化是从因到果,这是最大的区别。比如说,你的爸爸是抱养的,你的爷爷有这种状况,这都是“果”。曾经的家庭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了你,他影响你的感受,影响你的决定,影响你的观点,影响你的模式。但这些东西如果想影响你今天的生活,就必须在每一个当下泛出来、浮出来。否则它怎么影响你呢?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你的头脑里面没有任何观点,他就影响不了你。如果你头脑里有一个观点——家庭业力会影响人,马上家庭业力就“泛”出来影响你了。所有的体验,在这个当下想要影响你,必须得有个东西泛出来。要么泛出来一个观点,要么泛出来一个感受,要么泛出来一个场景,要么泛出来一个模式。总而言之,不管泛出来什么,在这个当下泛出来的时候,你只要能察觉到它,它就影响不到你。如果你没有察觉,那我告诉你,你就是反复穿越也没有用,你反复体验也没有用。西方心理学就是找到你的一个事件,找到一个所谓的创伤的点,找到一个创伤的场景,然后反复地清洗。当你不认为它是创伤的时候,它只是你过去的一个记忆。而记忆在哪里?记忆在我们的海马体里,它是空的,它只是个记忆而已。你小时候所有的体验,包括爸爸曾经对你说了什么,那些都是你的记忆,此时此刻泛出来了而已。我想问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连线,你回忆这些干什么?当然,你回忆了也没有关系,你回忆的只是头脑里面的一个场景,重要的是,你如何对这个场景进行解读?“爸爸DB给这个家带来很多的恐惧,带来很多的灾难。”“那个D徒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多的恐惧,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无助,给伴侣带来很多的灾难......”如果他不用这种方式,他就没法活,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可以让他的生命存在着。”如果你这样解读,你就会感谢那个DB的爸爸,因为他还能活着,他还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如果他不DB了,他去世了、他自杀了、他疯了,那你连个爸爸都没有了。你看着那个受苦受难的父亲,他可以用那样的、一般人认为好像不太正常、不太接纳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生命,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你会感恩。你会深深的慈悲。所以你看,因为我们不同的解读,你就产生了不同的内在的感受。所以,不要用心理学那些概念去定义这些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如果想要影响你,只有你回到过去的记忆里才能影响你,你掉到了中界里才能影响你。西方心理学给你定义了一个非常负向的催眠,一个负向的中界,如果你掉进去了,那你就天天都是坑。很多人一想起原生家庭就痛不欲生,那我告诉你,如果我来看我的原生家庭,那比你还痛苦。我曾经在高级班讲过对待率,万事万物有坏处,就有另外一个好处。因为爸爸的暴力,所以小时候的我就要察言观色,就要带着察觉——怎么样不被他打,怎么样我显得更听话。所以今天我做这个工作就很有好处,我能洞悉每一个来访者、每一个学员内心的一些东西,因为我小时候天天在观察爸爸。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有对待率,他有好就有坏,祸福相依,我们不能只是盯着那个坏。你得到了“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另外一个“好”,道就是阴阳和合的,统一的。高级班讲对待率、化生率、统一率,就是让你心平气和,让你如实如是地接纳你的家庭。没有所谓的什么童年创伤,也没有什么童年,他就是一个经历。其实呢,中国没有“家庭业力”这个词,但中国道家有个词叫“承负”,什么叫“承负”呢?就是我们的祖先如果做了一件不合道的事,那“道”就要对他惩罚。但不一定完全惩罚在他身上,有可能惩罚到他的儿子、他的孙子身上。如果你的爸爸赌博欠了钱,那将来你就得还,这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也没有什么业力关系。如果你的爷爷和邻居打架,那你爸爸就没法和邻居关系很好,你也没法好,这叫“承负”。也就是说,父母亲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孩子要负责去“擦屁股”,就是这个原理。西方、印度就把它定义为“业力”呀、“因果”呀,我们很少用这个词。“承负”这个词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是中国道家专有的。在中国历史上,这个词几千年来都有。所以在《道德经》的课上,我特意讲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察觉,在每一个当下顺天意、受承负。就像爷爷撑不住了,把某个东西压了下来,那父亲就要撑。
也就是你今天受了这个苦,你就不会再去折磨你的孩子。你受不了这个苦,你就折磨你的孩子,那你的孩子就受不了,不就这样吗?我们在完形很少讲这些东西,很少用这些概念的词汇,担心大家掉入所谓宗教的陷阱,也害怕大家掉入到心理学的坑里。所以慢慢练习,带着察觉,尤其是我们高级班成长小组第一课和第二课,我和陈焰老师讲的《察觉》,非常重要。如果说真的失去了察觉,泛出来了一些东西,体验完就完了,体验完了就放松了,不要给他定义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童年那个什么创伤,这都是过去。你如果去挖童年,那创伤太多了。西方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个案一做都是十年,分析你的童年,一件事又一件事,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分析不完的。就像我在国庆节《道德经》课程开篇讲,《道德经》解决了什么?《道德经》解决了我们人类的四观——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一样,我们的行为价值也不一样。完形教育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初中高课程的体系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智慧。所以,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跟你学的西方心理学结合起来,然后把完形这套理论真正理解了,先用在自己身上,将来,你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最后做个总结。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先讲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虽然用了这个名,但我们说的这个名和现在很多人理解的名不一样。
不要掉进一个名相里,不能头上安头。
因为有很多时候,它本来不是个问题,结果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问题。
就像有一些人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结果读了几本心理学的书,了解了一些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就有了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西方心理学有它的科学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就像西方医学的急救、外科,它有现代光学仪器,有科学精密仪器,它确实有它独到的优势。
但是它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经络、脏腑这些疾病,确实没有办法。
西方心理学也一样。
比如说对你的分析、对你的感受等,他做的是很细的,但是这些东西不是根本的,最终这些东西是五蕴皆空。
“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空的。
所以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在当下产生的感受,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意识、我们看见的这一切,它的本质都是空的。
我们东方人、我们的祖先跟西方人的宇宙观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宇宙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从空里面再生出妙有。
我们是“空观”,认为万法皆空。
西方是“有观”,比如他要找到物质里面的微量元素,他要找到逻辑分支结构等等。
宇宙观的不同就导致了世界观的不同,最后导致人生观的不同,看待事情的价值观不同。
就像我们看原生家庭,西方心理学认为那是父母的伤害。我们认为那是保障,是资源。
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有那样苦难的家庭,所以我们有了受苦的能力,我们的承受力就很强,我们的抗打击能力就很强,吃苦的能力就很强。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苦难的环境里,你会变得非常敏锐,非常有洞察力。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呢?
第一、家庭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他没有吃过苦,所以长大以后碰到一点苦就很容易犹豫、很容易挫折、很容易躺平。
第二、一个孩子被爷爷奶奶、外公公婆、爸爸妈妈几个人百般呵护,他就没有那么的洞察,他就不能洞悉别人的感受。
想想看,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一代比一代不再注重别人的感受,也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别人的感受也很重要,要达到一种“厥中”。
我照顾别人的感受,我也照顾自己的感受,达到厥中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不要掉入到一些所谓的科学的观点,也不要掉到一些执着里面。
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好,也都有它的局限性,这点一定要清晰。
温馨提醒:《道德经》课程6300元,完形初级班以上学员5800元,多付金额请联系客服“小草莓”老师退款(仅限文中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