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无论痛苦有多苦,痛苦终将过去!

教育   2025-01-02 21:01   河南  

女儿刚回家,我就拉起她一起看《小小的我》,看到后半段,她在旁边哭得稀里哗啦,还好我准备了足够的纸巾。
影片讲述了脑瘫患者刘春和,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错误,他不想要这个命,在经历了数百万次身心痛苦挣扎后,蜕变成长,向阳而生的故事。
脑瘫患者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他们的情感也可以很丰富。
由于身体的缺陷,他们需要比我们普通人承受更多的痛苦,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承受痛苦的指数是对等的;那么,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痛苦,他就能拥有多大的幸福。
众生皆苦,而苦难恰恰是花开的甘露。
伴随刘春和生命中苦难的花开有:勇气、尝试、成长、自信心、倔强、自力更生,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脑瘫不是傻子
因为脑瘫的原因,刘春和每天都要刻意做肌肉训练。
家里随处可见的把手,还有为了方便训练下蹲起身的动作,在墙上安装了固定的训练杆。
想要让摇摇晃晃的身体走得更稳,他要比我们付出千万倍的努力;
想要让说出口的话能被人听懂,他也要比我们困难且艰难多得多得多;
更别说在他扭曲痉挛的外表下,内心被人尊重和理解的渴望,那更是难上加难!
春和本人说:“我在人群里,跟各种各样的目光撞上过,有怜悯我的、有恐惧我的、也有厌恶我的。”
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孩子,在遭遇异样的眼光都会难受,何况一个脑瘫儿呢?
他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好在,在刘春和的生命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人,那就是他的外婆。
从他8个月大的时候,就陪着他到现在20岁。
外婆为了方便照顾脑瘫的春和,他们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上下铺。
无论去到哪里,外婆都想带上春和,她把春和当成正常人介绍给任何一个她认识的人。
每当有人说春和是个脑瘫的时候,外婆都会挺直腰杆反驳他们:“脑瘫又不是傻子!”
是的,他的智力不输给任何人,高考还获得了好成绩。
看书、写字、作诗、电脑打字、手机,样样精通。
刘春和就是外婆的骄傲,春和在外婆的眼里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被认可和被需要。
春和想去应聘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外婆二话不说无条件支持。
春和在讲台上试讲,外婆像一枚粉丝在台下欢呼雀跃;还用手机录像,记录他的讲课经过。
当春和没有被培训机构录取时,外婆带他去吃肥肠粉。
外婆对他说:“没有什么事,是一碗肥肠粉解决不了的!”
外婆的老年表演团接到一个可以登台演出的机会,缺了一名鼓手。
外婆让春和替代来不了的鼓手,她的一句“我需要你”,让原本拒绝她的春和答应了下来。
我需要你,代表着你是可靠的,有你真好!
自信心就是:陪伴你的人,看你啥样你就是啥样!
曾经有一位导演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既不是过程也不是结果,而是陪伴在你身边的那个人。
刘春和从开始躲躲藏藏的自卑,到最后别人说他是个脑瘫时,他勇敢地正面自己的缺失。
外婆对他的陪伴互动,无不让他感到温暖且相信自己。
他说:“我是个脑瘫病人,来自神经病学,最古老的未解之谜。”
我听到他这一句话,替他开心。
穿越被瞧不起、被看扁、被排挤的苦难,刘春和迎来了直面缺陷的勇气。
也迎来了他每一个重要时刻:
竞选上鼓手、被咖啡厅录用、领到第一份工资、考驾照、被师大录取等等……
这些重要时刻,都有外婆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写到此,让我不禁哼起伍思凯的《分享》:
幸好一路上有你陪我
与你分享的快乐
胜过独自拥有
至今我仍深深感动
……

这是我们的命
如果说外婆激发了刘春和向上、阳光、积极的精神,那么妈妈则是他阴暗、潮湿、消极的温床。
妈妈希望春和能待在家里,少一些到外面抛头露面。
妈妈一直不敢给春和过生日、办残疾证,就是不愿回想起不堪的过往。
那是她内心深处隐晦不愿提及的伤痛。
只有让自己变得麻木,似乎才能让疼痛变得少一点。
她一边不想承认春和是个脑瘫儿,一边又把他当个脑瘫儿养育。
事无巨细,好像春和离开了她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中有一个镜头,妈妈交代春和穿什么衣服,出门前要做什么,外婆一句话让妈妈哑口无言。
外婆说:“他已经不是两岁的孩子了!”
相比之下,外婆会更放手且相信春和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妈妈会安排好春和的学习计划,上哪个大学合适?
可是,母子关系很紧张也很糟糕。
好像除了读书学习、复读高考,母子之间没什么交流。
因为,只要春和一开口说出来的不是妈妈的标准和期待,都会被妈妈全盘否定和打击。
比如,他不想复读,妈妈想他复读,考一个离家近的大学方便照顾,现在考上的大学离家太远了。
比如,他想考师大做一名老师,妈妈反问他:
“人家正常生都招不过来,人家为什么要招你这样子的?!”
外面的人躲着自己也就算了,而真正看不起自己的人偏偏是生他养他的妈妈!
这是刘春和内心深处的伤痛。
母子连心,妈妈害怕面对的,一直是作为孩子的刘春和在承担着……
母子命运紧紧相连。
有一次,在春和小的时候,因为好奇心躲在客厅的行李箱里。
爸爸妈妈怎么也找不到他,夫妻俩无意间的对话被他听见了。
“如果真找不到了,你说我们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
这在一个孩子听来会有多么地绝望,“不配活着”的信念会在每一次困难和问题来临时,摧毁着他活着的意志。
妈妈内心对春和脑瘫事实的否认,以及春和对自己是个脑瘫的不接纳,导致春和曾经3次想要ZS,不想活了!
第一次是影片开头,他站在天台上写下“遗书”;
第二次是在和妈妈发生激烈争吵后,他在驾驶过程中极速前进;
第三次是因为自己脑瘫,喜欢的女孩远离他,他痛苦得用自己做的牛轧糖塞满自己的嘴,让自己喘不过气……
还好,外婆从厨房出来,看到快要窒息的春和,这才把他从死神手里给拽了回来!
看着躺在病床上插着气管的春和,妈妈心如刀割。
她意识到自己以前深深伤害了春和,和他说话的语气前所未有的温柔。
由于被切了气管,春和不能说话,妈妈说,春和听。
妈妈说起了生春和的那一天,由于头胎不会用力,才导致了脑瘫。
妈妈把自己内心最脆弱的话说给了春和听,还跟春和道歉。
虽然春和没有说话,母子俩人画面和谐温馨。
毕竟血浓于水,危及生命的关头,才会珍惜曾经拥有的。
妈妈并不想失去春和,这次她是真的从过去的装睡里醒过来了。
《命运》里有这样一句话:
不是低头的花全部都能结果的,
我们都要活到最后才知道,
我们是不是能结果的那朵花。

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新生
生命,是接纳、是臣服;越抗拒就会越痛苦。
就好比我很喜欢晴天,讨厌下雨天,可是老天爷并不会因为我讨厌下雨就不下雨。
如果我因为下雨就不去工作,连我喜欢的事情都不做了,我也无法享受到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以及无法享受我喜欢的事带给我的乐趣。
大家都知道海伦凯勒,她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和教育家。
在她1岁多的时候,一场暴病让她丧失了的视、听、说的能力。
从此她的世界一片黑暗与孤寂。
如果她的父母陷入自责和哀怨,天天抱怨老天爷多么不公平,有用吗?
抱怨自责就是和老天在对抗,怪这怪那只会消耗自己也消耗家人。
大杨老师说过,作为人的习性就是抗拒苦难;
只要一有苦,我们就要找一个替罪羊;
只要一有苦,我们就问为什么;
只要一有苦,我们就问谁搞的;
只要一有苦,我们就问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的习性。
海伦凯勒的父母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接纳了自己的女儿从今往后是个盲人、聋哑人的事实,做好那个当下他们应该做的能做的事。
他们用坚定的爱和信任守护着海伦凯勒。
他们为女儿请了一位从盲人学校毕业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
在父母和老师的用心陪伴下,成就了后来海伦凯勒的成功与卓著。
海伦凯勒用她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残疾人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个世界不会随着我们的意愿而运转,关键是我们如何活好这不如意的八九。
如果我们把生命的着力点用在对抗那个不如意的八九,痛苦就会被放大,那个如意的一二也会消失殆尽。
要知道有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我们不是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和这个世界共生。
世界运作的方式就是《道德经》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老子给我们提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
假如我们把生命的焦点用在接纳和臣服那个不如意,只做好当下可以做的,生命的品质就会逐渐发生改变。
刘春和出院以后回到家,对着镜子里的雅雅说:“为什么人不能像蝉一样?每褪一层壳,就获得一次新生。”
雅雅慢慢靠近他,他转过身,雅雅帮他脱去衣服,撕下他身上一层皮……
是的,借关系借他人来修自己的缺失,透过关系和别人照见自己的不足,因为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苦集灭道,蜕变是要经历痛苦的,苦尽甘来,痛苦就成了幸福的一部分。
了悟了痛苦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春和对外婆说:“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诚实。”
如实如是,是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的靠山,也是我们成长蜕变后的勇敢。
《菜根谭》有言:
苦乐本无别,迷悟非二心,只在一念之间。

世间万物都是人心所映射,
心若改变,世界亦随之改变。
愿2025的我们,
都能成长为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认命,迎春光!


撰文 | 雨霖柃(迪扬主创团成员)
编辑 | 琳珂(迪扬主创团成员)

END

完形教育课程《幸福充电宝》解开你生命的桎梏,带你找到生命之道,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和美好。



如何参加学习?
扫码下方二维码,
即可购买《幸福充电宝》两天一晚体验工坊


迪扬心性学苑
20年专注幸福家庭研究,为您提供亲子、亲密、个人成长全面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