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启新章,国学弘扬满庭芳。”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国学迎新”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培养弘雅少年文雅、智慧之特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拓展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创造能力。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第六届“弘雅文化节——国学迎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弘雅传韵˙大美诗国”诗词盛会
在亮相环节,选手们各展所长,他们或吟唱,或泼墨,或演绎,或创编……台上精彩不断,台下喝彩连连。
在答题环节,选手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必答题沉稳应对,抢答题反应迅速,飞花令你来我往——整场比赛过程异常激烈,高潮迭起。选手之间如高山流水遇知音,把原本紧张的对决化为了一场诗词的交流盛宴。
“穿越千年·古韵流芳”游园盛会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延续二十余年的“诗词教育”实践,在传承中创新,近年来不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将目光聚焦于审美化实践,着力培养“弘雅少年”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2025年的“国学迎新”,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各个朝代,挖掘我国历朝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在具身性、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一 年 级
一年级的小朋友身着华服,头戴特色冠冕,笑意盈盈,满怀期待,穿行于 “诗韵大唐•‘常’来chang安”的主题园中。他们手持游园争章卡,化身“拼音小进士”、“读词小探花”,吟首诗做个“吟诗小榜眼”、讲个故事做一回“故事小状元”,还要拨一拨算珠当个“年货算筹家”、搭一搭模型体验“宫殿建造师”。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体悟繁华长安、大唐智慧,为迎新抒写了兼具历史底蕴与“童话”气息的年味画卷。
二 年 级
二年级游园会再现大唐盛世,一场“穿越时空,梦回大唐”的文化之旅精彩上演。踏入会场,诗会作品集映入眼帘,古韵墨香四溢,尽显国风魅力。
趣味互动环节更是热闹非凡,看图猜诗、飞花令,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抢答。“数看长安”区域同样精彩纷呈,七巧板变幻出大唐宫阙轮廓,观察物体从不同视角领略长安风貌,乘法运算解锁古城商贸密码,知识与趣味完美融合。
投壶馆前人声鼎沸,同学们手持换来的铜钱,兑换羽箭,全神贯注地体验投壶雅趣,感受古人的闲情逸致。唐三彩艺术工坊里,大家花费三枚铜钱,亲手捏造黏土,复刻唐三彩神韵,指尖流淌着千年工艺传承。
三 年 级
三年级组根据汉文化,精心设计了多种不同的体验项目,传承古人趣味活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重温流传千年的魅力。
故事、科技、美食、音乐、书法、游戏、服饰等8个体验场馆,让孩子们玩转幸福童年。活动现场熙来攘往,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满载而归。集章完成,孩子们脸上漾起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幸福,这灿烂的笑脸共同编织成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
四 年 级
四年级的“汴京少年游”主题活动,犹如一幅缓缓展开的古韵长卷,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雅趣的宋代世界。同学们以匠心独运,精心雕琢漆扇,挥毫泼墨间,古诗的韵律跃然扇面,而常州吟诵的独特韵味,更是让宋词的雅韵悠长回荡在耳畔。
活动中,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插花、品茶、点香、挂画等传统雅致生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大宋时代。脚尖上的蹴鞠、斗草等趣味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 年 级
五年级的同学们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他们深入探索明朝的用餐礼仪,了解明朝美食,感悟生活之美。在欣赏了优雅的舞蹈与古筝曲后,又亲身体验了文人泼墨挥毫的雅趣。活动中,同学们还学习了空竹招式,亲手制作鱼灯,传递新年祝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展现了青春的风采与对历史的无限热爱。
六 年 级
六年级的弘雅少年们一起云游紫禁城,八大场馆实景还原清朝文化生活。我带上闯关卡,你带上我,小伙伴们一同去闯关!我们一起看窗棂雅韵,一起学门扉铺首,一起赏丹青瓷韵,一起认识古脊瑞兽;我们在五彩的脸谱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在茶香之间静心品茗,披上云肩戴上翠钿,留下我们最美的笑脸!
“瑞蛇迎祥·嘉年华悦”迎新庆典
有的班级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则通过个人或小队的才艺展示,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巧妙结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无论是悠扬的古筝演奏,还是生动的戏曲表演,亦或是充满创意的手工制作,都展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一日沉浸式国学体验不仅让弘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韵味与节日的喜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的种子。
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探索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为孩子们搭建起更多展示自我、探索文化的平台。我们相信,在弘雅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每一位少年都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共同书写大美诗国的新篇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END
撰稿 | 各年级组
整合 | 周菲
摄影 | 各年级组
审核 | 黄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