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Knight Returns: The Last Crusade
布鲁斯·韦恩:年轻人渴望战斗。年老之后渴望什么?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变年轻。但是,先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距离黑暗骑士宇宙中的蝙蝠侠第一次出现,已经整整30年的时间了。
那个愤怒、孤独、伤痕累累却又永不屈服的老人,已经再一次披挂上阵,在《黑暗骑士归来III:优等民族》中与来自坎多城的氪星人作战。但在这个绵延三十余年的漫画宇宙中,有一个谜始终未曾解开,那就是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的死亡。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开篇处,此时55岁的布鲁斯·韦恩已经脱下蝙蝠侠的战袍,退役整整十年了,与其他超级英雄的退役原因不同(绿灯侠哈尔·乔丹远赴太空,超人转为政府效力),他并不是因为民众“政治正确”的呼声而退役,让他心灰意冷的,是杰森的死亡。在原作中杰森的作战服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布鲁斯·韦恩决定复出之前,曾经矗立在蝙蝠洞中,远处一束灯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罗宾的服装。另一次则是与变异党首领第一次决战失败后,将蝙蝠侠救回蝙蝠洞的新任罗宾凯莉·凯利站在存放杰森服装的展柜之前,打量着自己的前辈。一只手搭放在她的肩头,转过身,是包扎完毕的布鲁斯·韦恩。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你忘了发生在杰森身上的事吗?”
布鲁斯·韦恩:“我永远不会忘记杰森。他是个好士兵。他尊敬我。但是战争仍在继续。”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对于杰森的死亡,作者弗兰克·米勒采取了留白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这个导致蝙蝠侠退役的重要事件我们一无所知。杰森为何而死?死于谁手?他的死又是否与主宇宙中的死亡一样呢?
在DC漫画主宇宙中,杰森的死亡发生在《家中亡故》这条故事线中,追寻生母踪迹的杰森来到中东,却不想刚与母亲重聚,两人便均被小丑绑架。杰森遭到手持撬棍的小丑毒打,并在随后的爆炸中为了掩护母亲而死。尽管全速前往营救,蝙蝠侠终究是晚了一步,他抱着杰森尸体的一幕令人不禁唏嘘。这次事件永远改变了蝙蝠侠的人生,也极大地影响了其后他与历任罗宾之间的关系。
但有趣的一点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出版于1986年,其中杰森已死的设定,要早于完结于1989年的《家中亡故》,而《家中亡故》结尾处杰森的死亡也是在读者热线投票后才得以决定的。我们既可以说是米勒预见了彼时因为个性叛逆而不讨读者喜爱的杰森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这一设定影响了其后的读者投票。
直到三十年后,我们才终于得知黑暗骑士宇宙中杰森的真实命运,十年前的那场悲剧,终于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这部单册故事中得到了完整记录。但这部作品的价值却不止于此,我们还得以亲眼目睹蝙蝠侠在退役之前的最后一战,了解十年前各个角色的生活状态,并回答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蝙蝠侠为什么会选择退役?
赛琳娜·凯尔:布鲁斯……也许你的身体想告诉你一些你那顽固的大脑拒绝承认的事情。
布鲁斯·韦恩:我不能退休。那孩子想要取代我,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赛琳娜·凯尔:胡说八道。别怪到孩子头上。
布鲁斯·韦恩:我……我还没准备好过平民生活……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十年前的赛琳娜已经脱下了猫女的紧身衣。十年前的赛琳娜,仍旧爱着布鲁斯。
也许你印象中黑暗骑士宇宙里的赛琳娜,是那个身着神奇女侠制服的中年发福女子,但十年前的她,却风韵犹存。与年纪四十过半,逐渐意识到自己凡人身份的布鲁斯相比,赛琳娜显然活得自在很多,经营着高端伴游生意的她脱下了紧身衣,告别了那份早已无法让自己感到刺激的生活。相比超人、绿灯侠、绿箭侠等超级英雄的退役理由,猫女的选择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更贴近现实的色彩。或许是因为她从来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穿上紧身衣出没于夜色之中,只是为了寻求那一份寻常生活不可能保有的惊险刺激,但岁月会将一个人的棱角磨平,正如它已将这只野猫,驯服成了一只家猫。
但我想,你从未见过有哪一只蝙蝠会成为宠物吧。
站在猫女抉择对面的,就是蝙蝠侠。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他已经四十五岁了。每一次夜巡之后的清晨对他而言,都是最为痛苦的时刻,前一晚战斗留在身上的伤痛,会在此际彻底迸发出来。但他却无法退却,无法离去、无法回到平民生活,只因为驱动蝙蝠侠的并非对于刺激的追寻,而是那份从不曾消褪的,对于罪恶的愤怒。即使是无情的岁月,也无法洗去亲眼目睹父母被杀的记忆,给布鲁斯心灵带来的伤害。
时光或许永远无法平息他的怒火,却可以夺走他的青春。
“我从未想过会在蛮力对抗中失败。我总以为自己会败于计谋之下。或许,那只是我的愿望罢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随着哥谭市上流社会的富人们接连遭遇意外,蝙蝠侠开始介入调查,并循着线索追查到了幕后黑手的藏匿地点,等待他的,是身体变异后体能远胜于常人的杀人鳄。类似的对决我们在蝙蝠侠系列漫画、乃至正义联盟漫画中都见识过许多遍了,蝙蝠侠往往会像邦德一样从他的腰带上掏出最新式的道具,一举击败空有一身蛮力的反派们。
但这是发生在黑暗骑士宇宙中的故事,在这个宇宙中,每一次对决都是血腥至极的,每一轮胜负都在毫厘之间,每一战,都非生即死。
面对来势汹汹的杀人鳄,蝙蝠侠几乎毫无招架之力,随年龄增长渐趋迟缓的反应、不再健壮如昔的身体状态,再加上更重要的,对自己不过是凡人之身这一点日益清醒的认知,让他彻底陷入绝境,虽然在杰森的帮助下勉强逃生,但他却仍然不肯认输、不肯退却、仍然坚持负伤作战,不愿让罗宾替代自己的职责。
他没有退路,或者说,他也不想有退路。
布鲁斯·韦恩:我不想退出。
赛琳娜·凯尔:你上瘾了。
布鲁斯·韦恩:不,我从心底相信我正在做的事情。
赛琳娜·凯尔:你是指,拒绝承认这一点。
布鲁斯·韦恩:也许吧。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在黑暗骑士宇宙中,超级英雄们曾经辉煌一时,却最终由于舆论的压力归于沉寂,只有蝙蝠侠一个人面对政府的压力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战斗,这与他的基本设定是一致的。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中,超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他最终退休时,我们几乎办了个派对来庆祝。”在他人眼中,蝙蝠侠永远是那个傲慢、不合群、自行其是、不受约束的家伙,但米勒对这个角色的处理之所以经典,就在于他笔下这个不算讨人喜爱的反英雄,反而是更为真实可信的,他挖掘出了隐藏在蝙蝠侠面具之下,唯一可能支撑其行为的人格特征。
“那些与怪物作战的人应当留心,免得自己也变成怪物。”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要对抗黑暗,唯有化身黑暗。这是蝙蝠侠这个人物最深层次的行为逻辑,也是贯穿黑暗骑士宇宙整个系列的核心议题。布鲁斯·韦恩在《蝙蝠侠:元年》中决定披上披风,与腐朽的哥谭警局及政府对抗,在《全明星蝙蝠侠与罗宾:神奇男孩》中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反英雄,并《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及其续作中将这一性格贯彻始终。即使在某些蝙蝠侠读者看来,米勒笔下蝙蝠侠的行径都显得有些过激,但设身处地去想一想,能够支撑一个人生活在人类黑暗面之中,并与之对抗到底的,也许并不是那些笼罩在超级英雄身上的光环、抑或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更不是打击犯罪致死的理想,而是那份无法自处的愤怒,以及由此蔓延而生的愤世嫉俗。
当凡人之躯与这无穷无尽、无时无刻、无路可退、无法可解的愤怒碰撞之后,留给蝙蝠侠的便只是一个更为绝望的困境。没有人可以永葆青春,但“犯罪却如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他需要罗宾来继承自己的衣钵,却在心理层面拒绝完成交替,几十年对抗犯罪的生涯已经让他意识到了这种生活的残忍与绝望,他有足够的愤怒可以支撑自己,但罗宾呢?看看初任罗宾迪克·格雷森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再临》中遭到摆布并发疯化为小丑的结局,我想其间的理由已经心照不宣了:他在杰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却不愿将自己注定走向末路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
然而他不曾料到的是,正是自己的迟疑,将杰森逼入了死地。
“混混并没回答。他早在罗宾提问之前就昏了过去。货车着了火,混混的血在兜帽上蒸腾而起,就在杰森的脚边。他掩住了嘴,但那只是在装样子。没错,很难闻,这点不用装……他是在掩饰自己的笑容……”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杰森的笑容,总是让我想起《全明星蝙蝠侠与罗宾:神奇男孩》中的蝙蝠侠。
那时的蝙蝠侠正处于自己的盛年时期,身旁有迪克陪伴,纵然面对哈尔·乔丹的责难也毫不畏惧,而与这份自信相伴的,是对待犯罪的极端残忍。即使是在黑暗骑士宇宙这偏“现实”的设定中,其行径仍然令人触目惊心。虽然脸上似乎时刻挂着笑容,但这种笑却绝非尼尔·亚当斯所饰演的电视剧版蝙蝠侠那发自心底的快乐,而是充满戏谑、嘲讽与不屑的笑。
相似的笑容表明,杰森正在一步步成长为蝙蝠侠,也许不是我们熟悉的蝙蝠侠,却毫无疑问是黑暗骑士宇宙中的蝙蝠侠。
但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笑容,开始让布鲁斯感到了一丝陌生。他已经习惯了那个充满活力的神奇男孩,还没做好准备接受他已经长大成人,不,成为蝙蝠侠的事实,一如他尚未接受自己日渐衰老,早已不适合继续做为蝙蝠侠作战的事实。
“杰森并没有他们的耐心。他向他们展示了一条警犬是什么样的。充满攻击性,行动迅速。……无比暴力。他们毫无还手机会。每一击都会有人倒下和致残。他看起来极具摧毁性。而将他训练成这样的人正是我。”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把杰森训练成为罗宾,并有朝一日让其接替自己成为蝙蝠侠,正是布鲁斯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在一次又一次目睹杰森在打击犯罪时的残忍手段后,他突然意识到杰森并不会成为他所期望的,一个身披蝙蝠侠面具的神奇男孩,而是会成为另一个布鲁斯·韦恩。正如逐渐老去的自己有朝一日不得不告别蝙蝠侠身份一样,岁月也在将杰森从男孩变成男人,只不过在他身边朝夕相处的人生导师,是那个永远愤世嫉俗的蝙蝠侠。
从披上罗宾制服的那一刻起,杰森的命运就已经写定,他只会成为蝙蝠侠。但此时的布鲁斯·韦恩,又变成了什么呢?
布鲁斯·韦恩:我可以问问你对杰森的看法吗?你觉得他冷漠吗?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有时候会,先生……杰森少爷缺少同情心。
布鲁斯·韦恩:不逊于我。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先生,并非如此。你在杰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伤痛,正如你之前在迪克身上看到的一样。这也是你选择他们的原因。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摇摆的布鲁斯·韦恩,曾经的愤世嫉俗正在一点点褪去色彩,他对于罗宾接替自己一事的犹豫与是否退役一事的两难是紧密相关的。时间正在洗去打击犯罪这一行为的一切快感,每一次出击都会给他留下难以承受的伤痛,但更深层次的打击在于那一层发自心底的绝望。选择成为蝙蝠侠,是为了改变哥谭,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再重演,而如果将蝙蝠侠的身份传承下去,不仅意味着没有完成当初向自己许下的承诺,也同时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强加给了杰森,让他再次经历相同的绝望。而这从来不是,甚至于他选择成为蝙蝠侠的初心背道而驰。
他从来都只想将一切痛苦和绝望都扛在自己的身上,即使终有一日,这份重担即使是他也难以承受。
当布鲁斯拒绝放手将一切交给杰森时,也就同时决定了杰森的命运,将只剩一条死路。然而将他推上这条死路的,既不是小丑、也不是杰森自己,更不是蝙蝠侠,而是哥谭市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政治正确”杀死了罗宾,让蝙蝠侠心灰意冷选择退役,并直接催生了其后十年之间呈燎原之势的犯罪野火,让哥谭回到了那个任何人都随时可能在街上被抢劫、甚至遭遇性命之虞的境况,毁掉了布鲁斯·韦恩毕生的努力。
“这是危害儿童。这真的很值得深思,伦恩。蝙蝠侠显然是一个横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罗宾呢?一个小孩为什么在打击犯罪?夜复一夜,面对危险与暴行……这会给一个男孩带来什么?这种生活方式应该属于一个孩子吗?”
——坎迪·福赛思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政治正确,这个词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中就已经出现过,是它逼得一众超级英雄分崩离析、落寞收场,也是它将双面人和小丑放虎归山,造成了其后多次惨剧的发生,更是它促使超人与蝙蝠侠进行了DC漫画史上最为知名一场对决。而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正是这个词杀死了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
当蝙蝠侠与罗宾再次联手擒获小丑的事情在电视上曝光之后,媒体就此展开了热火朝天辩论,在赞扬两人的英勇行为后,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对其行为正当性的讨论中去。对蝙蝠侠“危害儿童”的批判自然是政治正确的,但这不过是加诸其身的最新一项罪名罢了,自从开始蝙蝠侠生涯后,布鲁斯就一直贯彻着“以暴制暴”的理念,承受着受自己保护的哥谭市民长久以来的非议。
换言之,政治不正确,本就是蝙蝠侠这个人物题中应有之义。
蝙蝠侠的存在合理性,是与哥谭的腐败堕落密不可分的,在一个法制健全、执行得当的社会中,本就不需要蝙蝠侠的存在,只有当现行体制无法保障民众的生活安危时,我们才会需要蝙蝠侠。但这个角色之所以魅力无穷,就在于你我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并不是所有人理想中的“乌托邦”,恰恰相反,极权、腐败、不公无所不在,蝙蝠侠所代表的,就是对这一切的抗争意识。
但选择了这条路,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得到民众的理解,因为蝙蝠侠所保护的是民众,蝙蝠侠所打击的罪犯,又何尝不出自民众?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短短的67页故事中,曾专门用一整页来描绘一个名为“母亲反对蝙蝠侠”的组织,他们认为蝙蝠侠并无权力以暴力手段惩处这些初犯的孩子们,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只会招致更为恶劣的后果。这个组织当然是政治正确的,人谁无过,接受法律的严惩已经足够,何需蝙蝠侠暴力执法?但这一点立论的基础仍然是“法律严惩”本身的存在,而在哥谭,我们只能看到燎原野火般蔓延的犯罪行为。
即便如此,也仍然要坚持政治正确,纵容初犯者再去犯下更大的罪行吗?
舆论的政治正确固然值得质疑,但更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也许是心理层面的政治正确。在朝秦暮楚、煽风点火的舆论以及自身不断走下坡路的身体状况共同影响之下,蝙蝠侠内心对于罗宾的未来充满了摇摆。
布鲁斯·韦恩:他还没准备好!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在你披上斗篷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吗?
布鲁斯·韦恩:你没看过他在实战中的样子,阿尔弗雷德。他还没准备好。也许他永远都不会。他太狂野。刚愎自用。只会以自己的方式做事。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听起来很像我认识的某个人。
布鲁斯·韦恩: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阿尔弗雷德,在很多方面,杰森都很像我……有些方面我应当负责。但我从未享受过这场战争。从来没有。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先生,真的如此吗?我似乎记得有些时候——
布鲁斯·韦恩:我太年轻。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我指的正是如此……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真正令蝙蝠侠恐惧的,并不是罗宾,而是那个曾经的自己。
看着狂野、冷酷、刚愎自用的杰森,就像在镜子里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岁月固然夺去了布鲁斯的青春,却也同时赋予了他年轻时从不曾拥有的智慧。他已经知道以一人之力去对抗犯罪是徒劳无功的,迈上这条路后等待杰森的,亦绝非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与自己相似的绝望。
但他却不想让杰森陷入绝望。
虽然米勒笔下的蝙蝠侠看起来是个典型的反英雄,但在这个人物的内核,仍然是彻头彻尾、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的布鲁斯就像是走到了中年危机一样,开始质疑起自己曾经笃信的一切,只是这种质疑之下,仍然是那颗善良的心,我们能看到他宁可以身犯险,也不愿让小丑的手下在逃亡时再多伤无辜,也能看到他为了保护杰森,独自与杀人鳄决斗至重伤,甚至在故事的结尾,毒藤女几乎要夺去杰森的性命之际,还是精疲力竭的他站出来阻止了她。
布鲁斯挣扎在不断老去的躯体与日益增长的责任感之间左右为难,却仍然竭力去维持一种平衡,去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正是这种不肯放手的态度,让杰森一次次逃出生天,并且变得愈加鲁莽与愤怒。布鲁斯的保护在杰森眼中等同于拒绝承认他的能力,不信任,而不信任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他唯有更加激进地行动,才可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正是这一点,造成了杰森最后的悲剧。
相比《家中亡故》通过热线投票的形式对杰森命运的处置,《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的处理要更为深刻,杰森个性中冲动的一面与蝙蝠侠躯体及心态的老化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在述说这场黑暗骑士宇宙版本“家中亡故”的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映射了蝙蝠侠这一角色内在的冲突,并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可信的退役原因。
蝙蝠侠:让这些人自相残杀,你到底想做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感染了他们——
毒藤女:——不,不是我。感染这些富人们的是失控的欲望……贪婪。他们得不到我,于是就愿意为了获得我而做任何事。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失控的不止是哥谭的精英市民们,还有整个城市。
浸淫在罪恶之中过久的哥谭,已经失去了一切理智。我们看不到《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中站在蝙蝠侠一边的媒体声音,听不到拉娜·朗的声音,人们视蝙蝠侠为体制之外的威胁,而非秉持正义的英雄。甚至毒藤女已根本不必施用自己的迷幻剂,就可以轻易摆控这些哥谭的精英。
当黑白颠倒成为一种常态后,曾经的羔羊,也就变成了尖牙利齿的恶狼。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最为可悲,也是最为可怕的情景,并不是羊群被狼群包围,而是羊群变成了狼群,开始以彼此为食。而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我们所亲眼目睹的,正是这自猎物变为捕猎者的一幕,整个故事中的罪行几乎都是由原本驯顺的市民犯下,而驱使他们的,是欲望,也是本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蝙蝠侠一直以来在对抗的,并不是犯罪本身,而是哥谭市这个滋生罪恶的巢穴,而当它借助超级恶人们开掘出普通人人性之中的恶之后,被保护的,也就同时成为被惩罚的,在港口面对自杀而死的哥谭慈善家那绝望的遗孀,布鲁斯的心在滴血,他看到的是最亲近之人彼此之间信任的消亡,以及整个社会阶层逐渐崩塌的缩影。
我的羔羊们。披着狼皮。你看不到。透过那么多羊毛,你怎么可能呢?你所谓的真实就是一个谎言。我的狼们…… 狼、羊…… 有什么分别?只有数量才重要。一、二、用上你的鞋。三、四、拦住门。五、六,教他们一些戏法。七、八(仇恨)……八(仇恨)。我最喜欢的数字。把它倒过来,就成了无限。我是从动画中学到的。
——小丑
在《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中,小丑从台前走到了幕后,在整个故事中他所做的,不过是讲着一个又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但正是对故事结尾的渴求,让他得以操控阿卡姆疗养院中的暴徒,成功逃脱。相比蝙蝠侠的心理危机,他却出奇地怡然自得,即使是在暴乱之中,也如闲庭信步一般自在。阿卡姆关不住他,蝙蝠侠也奈何不了他,只要身在哥谭,他就可以随时将羊教唆成狼。
因为哥谭并不属于蝙蝠侠,它属于小丑。
布鲁斯·韦恩:这孩子的战斗能力很出色。甚至比我同岁时还要好。他的推理技巧还有些生疏……但假以时日……
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你可以打磨他的技艺,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布鲁斯·韦恩:我可以教给他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蝙蝠洞里,一个退休的战士兼哲人。哈。听起来是场不错的人生。
——《黑暗骑士归来:最后一战》
在故事的结尾,布鲁斯如此呢喃着自己的未来,只可惜他设想的未来要到十年后才可能成真,而在其中,也将不再有杰森的身影。如果你读过《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应该会记得在第三册中,蝙蝠侠在电视台遭遇哥谭警局围攻后,被第三任罗宾凯莉所救,警方射断了蝙蝠翼,凯莉几乎自高空坠落,千钧一发之际,蝙蝠侠紧紧抓住她的手,把她拉了回来,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而此时布鲁斯嘴中不断重复的两个词是:“好士兵”。
“好士兵,好士兵。”他指的究竟是凯莉,还是那个十年前离他而去的杰森呢?在与小丑的对决中,驱动他几乎痛下杀手的,难道就没有一份为杰森复仇的愤怒吗?
没人知道。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十年之后,布鲁斯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困境,他不再将一切扛在自己一人身上,他接纳了凯莉作为新任罗宾帮助自己,也吸纳了哥谭的迷途少年们,引导这些“蝙蝠侠之子”在核爆引起的大暴乱中维持住了哥谭的社会秩序。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都市传奇,亦不再去做媒体的廉价素材,他不再固步自封,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理念传递给下一代,让这些曾经的狼,去保护羊群。自此之后,是否还有一个蝙蝠侠存在,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哥谭市民的心中,埋下一颗抗争到底的种子。
让每个哥谭市民的心中不仅有一个小丑,也有一个蝙蝠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