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定伟教授 | 攻坚前列腺癌的卓越征程

学术   2024-12-09 12:44   北京  

2024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泌尿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迎来了又一个收获满满的季节。4月,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他连续3届受邀参与晚期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的制定;8月,他获评“2024年上海好医生”;11月,他领衔的研究成果“进展期前列腺癌精准分型及诊治策略的建立与应用”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定伟教授从事医教研30余年,创建并领衔了全国最大的泌尿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他个人完成泌尿肿瘤根治手术>1万台,位列全国第一(前列腺癌>5000台)。建立国内首个跨区域多学科诊治——“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覆盖31省市并辐射欧美,为1.5万余疑难病例提供了最优治疗方案。首创适合国人的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复旦策略”和精准手术“复肿技法”,将前列腺癌早筛和精准手术关口前移“一大步”,成立57个“前列腺癌精准筛查社区服务站”惠及更多民众,实现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齐飞跃。


近期,叶定伟教授接受《NEJM医学前沿》专访,就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前列腺癌诊疗进展及人工智能(AI)在泌尿肿瘤诊疗的未来研究方向等分享了他的宝贵洞见。

                           

请问您是如何成长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师科学家的?

首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始终追求外科技术的极致完美。身为泌尿肿瘤外科领域的医生,我近年来专注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手术中,我追求的不仅是彻底切除肿瘤,还致力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例如尿控功能和性功能,以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其次,我认为必须紧跟当今国际发展的潮流,尤其是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的医疗创新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国患者从中受益是我持续努力的方向。推动AI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将其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是我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三,我始终秉持国际化视野。以前列腺癌为例,这种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最高,但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的发病率也快速升高。对此,我们不能仅依赖国外的治疗经验,而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结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厘清中国患者与西方患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推动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例如,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国际上已有多款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但它们大多基于西方人群研发。我们需要为中国患者开发更适合的药物。在这一领域,我与国内创新药企合作,成功研发了国际上第四款、国内首款基于中国患者临床背景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显著提高了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同时也获得了国际认可。我受邀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报告了相关研究结果,并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为中国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目前,这一药物已获得中国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批准,并成功纳入医保体系,惠及大量中国患者。这一成果体现了以国际先进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国临床实际,研发出适合本土患者的创新药物,从而让更多中国患者受益。

您带领团队在前列腺癌领域开展了哪些前沿工作?

我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泌尿肿瘤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针对早期前列腺癌,我们致力于实现精准的手术治疗。手术的核心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例如尿控和性功能。通过不断优化手术技术,我们将早期前列腺癌手术的成功率提升到新的高度,以“完整切除、保留功能”为标志,体现了外科治疗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其次,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我们强调精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MDT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模式,我们团队在国内率先引领这一理念的应用。通过整合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协作,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相关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第三,对于超晚期前列腺癌,我们聚焦于精准分型和靶向治疗。近期,我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探讨如何通过对前列腺癌进行分型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治疗策略。精准分型后实施靶向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疗效,还降低了治疗成本和副作用。这一方法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超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具有推广到其他泌尿肿瘤的潜力。

最后,我们锚定精准临床试验,推动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的快速转化。我们团队牵头了国内90%以上的前列腺癌新药临床试验,这不仅得益于团队的专业能力,也反映了业内和工业界对我们的高度信任。通过科学化、创新化的试验设计和高效的患者入组,我们加速了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上市进程,使其能更快地惠及广大的中国患者。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精准医学为导向,推动泌尿肿瘤领域的多维度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泌尿领域,不断有创新药物、剂型(例如GnRHa 6月剂型)应用于临床。您作为医院管理者,如何看待他们对于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患者满意度的价值?

我认为,GnRH激动剂的研发从最初的每月注射剂型,逐步发展为三个月注射一次的剂型,再到如今的六个月长效剂型,是一项显著的进步。

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我深刻感受到这一改进剂型的重要意义。GnRH激动剂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基础治疗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六个月长效注射剂型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患者的便利性,还显著降低了治疗费用。与每月或每三个月注射一次相比,六个月剂型减少了患者频繁往返医院的需求,这对于以老年人为主的前列腺癌患者群体尤为重要。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子女陪同就诊,频繁的医院就诊增加了家庭的时间成本和负担,而长效剂型能够有效减少这种不便。

从长期治疗的角度来看,这一改进带来的益处更为明显。频繁就诊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减少就诊次数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改善他们的就医体验。其次,长效剂型降低了总治疗费用,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持续治疗的高额费用,而不影响疗效,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依从性。

总而言之,GnRH激动剂的六个月长效剂型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创新,为患者提供了经济、高效、便捷的治疗选择,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这样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整体效果,也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发展理念。

近年来,您和您的团队在人工智能助力泌尿肿瘤精准治疗方面做过哪些探索?您对人工智能在泌尿肿瘤诊疗方面的前景有何看法?

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在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泌尿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以前列腺癌为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但这一方法具有侵入性、费用高昂,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尽管如此,穿刺仍不可避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出现过度穿刺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接受穿刺的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良性疾病,这对患者属于不必要的损伤。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借助AI技术,通过整合磁共振影像、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亚单位指标以及其他代谢数据,开发了一个多模态诊断模型。利用AI的分析能力,我们能够筛选出最需要接受穿刺的患者,从而显著提高穿刺的诊断阳性率,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穿刺。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优化了诊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另一个案例是前列腺癌的治疗。对于需要化疗或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当前标准方案并未明确先后顺序。然而,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存在潜在的个体差异。基于患者代谢组学、病情参数等多变量数据,我们通过AI技术建立模型,预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判断哪些患者适合先接受化疗,哪些患者适合优先使用AR抑制剂(如阿比特龙)。这一方法帮助患者实现了更精准的治疗,提升了疗效。

此外,我们认为AI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在新药研发、检测技术优化以及肿瘤诊断和长期管理中,AI都有潜力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我坚信,在未来,AI技术将为提升肿瘤诊治水平带来更多突破和创新。


专家介绍

叶定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晚期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本次专家访谈特别感谢益普生公司支持。


版权信息

本文由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联手打造的《NEJM医学前沿》翻译、编写或约稿。中译全文及所含图表等由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留言或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NEJM医学前沿》




NEJM医学前沿
《NEJM医学前沿》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与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联手打造,通过精品内容、线下培训、在线课程和学术会议等方式,助力中国医生,提升中国临床科研水平。NEJM内容由NEJM集团独家授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