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领衔的2期随机试验Piranga研究,评估小干扰RNA(siRNA)分子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xalnesiran是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保守区并可静默多个HBV转录本的siRNA。159名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被随机分成五组:100 mg xalnesiran(第1组)、200 mg xalnesiran(第2组)、200 mg xalnesiran联合150 mg ruzotolimod(一种在研的TLR7激动剂)(第3组)、200 mg xalnesiran联合180 μ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第4组)或者NA单药治疗(第5组),治疗48周。五组患者均每日口服NA。治疗结束后24周,五组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分别为7%、3%、12%、23%和0,表明xalnesiran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显著提高HBV感染患者HBsAg转阴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侯金林教授是本文第一和通讯作者,罗氏公司Katerina Glavini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华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
《NEJM医学前沿》特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卢洪洲教授解读此项研究。
卢洪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5日,侯金林教授和张文宏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Piranga(NCT04225715)的研究结果[1]。该研究是一项2期临床试验,评估了xalnesiran(旧称RG6346、DCR-HBVS或RO7445482,一款由罗氏与Dicerna 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发的靶向HBV基因组S区GalNAc修饰双链RNA的干扰疗法药物)联合与不联合免疫调节剂用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研究者期望该疗法能够获得比传统标准疗法更高的功能性治愈率。Pirang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适应性、开放标签平台试验,共纳入159名慢性HBV感染患者,这些患者均已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少12个月,且已实现病毒学抑制。所有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5个治疗组中的一个(如图1),包括第1组:xalnesiran 100mg+NA;第2组:xalnesiran 200mg+NA;第3组:xalnesiran 200mg与ruzotolimod+NA;第4组:xalnesiran 200mg与Peg-IFN-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NA;或第5组:NA对照组。xalnesiran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共48周。ruzotolimod 150 mg隔天口服一次,2个周期各12周(第13~24周和第37~48周)。PegIFN-α 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持续48周。在治疗后48周随访期间,所有治疗组的参与者都要继续每天口服NA,至少48周,直到达到NA停药标准为止。对停止NA治疗的患者进行严格监测,如果符合重新开始治疗标准,则重新开始NA治疗。本研究根据筛选时的HBsAg水平(<1000 vs. ≥1000 IU/mL)对参与者进行分层随机化,目的是每组至少招募12名HBsAg<1000IU/mL的参与者。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治疗结束后24周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HBsAg<0.05 IU/ml)。次要终点包括治疗过程中HBsAg阴转(< 0.05 IU/mL)和血清学转换(HBsAg阴转和anti-HBsAb ≥ 10 IU/L)率。本研究还对达到NA停药标准的参与者比例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图1. 研究设计
159名NA(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替诺福韦)经治且实现病毒学抑制的慢HBV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4个xalnesiran治疗组或NA对照组之一,接受48周治疗和48周随访。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NA治疗相比,xalnesiran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在HBsAg转阴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在筛选时HBsAg水平低于1000 IU/ml的患者中。在所有分组中(表1),第3组(200mg xalnesiran联合ruzotolimod治疗组)的HBsAg阴转率为12%,第4组(200mg xalnesiran联合Peg-IFN-α治疗组)的HBsAg阴转率高达23%,相比之下,第1组(xalnesiran 100mg治疗组)为7%,第2组(xalnesiran 200mg治疗组)为3%,第5组(NA对照组)为0。在4个xalnesiran治疗组的124名患者中,有58人(47%)符合NA停药标准,其中40人(32%)停止了NA治疗。在这40例患者中,分别有19例(48%)、3例(8%)和16例(40%)出现病毒学复发(VR)、临床复发(CR)和重新开始NA治疗。 在安全性方面,xalnesiran联合治疗的不良事件与单独使用这些药物的不良事件相似。第1~4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7%,第5组的发生率为77%,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是第1~4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Piranga研究的结果为慢性HBV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已经通过NA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的患者。xalnesiran联合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新策略。然而,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了在高HBsAg水平患者中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挑战,以及HBsAg转阴的持久性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HBsAg转阴的持久性。这项研究不仅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全球范围内抗击HBV的努力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尽快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
Hou J, Zhang W, Xie Q, et al., for the Piranga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24;391:2098-2109
xalnesiran是一种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保守区并可静默多个HBV转录本的小干扰RNA分子。xalnesiran联合或不联合免疫调节剂可能对慢性HBV感染患者有效。
我们开展了一项2期、多中心、随机、对照、适应性、开放标签平台试验。该试验在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慢性HBV感染者中评估了应用以下五种方案治疗48周:100 mg xalnesiran(第1组)、200 mg xalnesiran(第2组)、200 mg
xalnesiran联合150 mg
ruzotolimod(第3组)、200 mg xalnesiran联合180 μ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第4组)或NA单药治疗(第5组)。主要疗效终点是治疗结束后24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HBsAg水平,<0.05 IU/mL)。本试验还评估了安全性。在159名参与者(第1~5组分别为30、30、34、30和35人)中,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第1组7%(95%置信区间[CI],1~22),第2组3%(95 CI,0~17),第3组12%(95 CI,3~28),第4组23%(95 CI,10~42),第5组无(95 CI,0~10)。治疗结束后24周,第1~5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3%、20%和0。HBsAg转阴(伴随或不伴随血清学转换)只发生于筛选时HBsAg水平<1000
IU/mL的参与者。第1~5组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10%、18%、50%和6%,其中最常见的事件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在接受NA治疗后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慢性HBV感染者中,xalnesiran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使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HBsAg转阴。3级或4级不良事件并不少见。(由罗氏资助;Piranga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为NCT04225715)。
参考文献
1. Hou J,
Zhang W, Xie Q, et al., for the Piranga Study Group. Xalnesiran with or without
an immunomodulator in chronic hepatitis B. N Engl J Med 2024;391:2098-109.
版权信息
本文由《NEJM医学前沿》编辑部负责翻译、编写或约稿。对于源自NEJM集团旗下英文产品的翻译和编写文章,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中译全文以及所含图表等,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NEJM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