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它就是"捏脊"。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操作。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结版:
上捏脊是补,可提升阳气,温肾健脾,适合虚寒证。
适用于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容易生病,遇冷容易鼻炎发作,生长发育缓慢等症。
下捏脊是清,有清热泻火、通便的功效。
适用于发烧,有内热及阴虚火旺的情况。
如何操作?
上捏脊
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即从下往上。
1、因为补阳气,所以适合在早晨旭日东升时操作(空腹操作),晚上是养阴时间,上捏脊会助阳伤阴,会让孩子烦躁不安睡眠变差。
2、后几遍操作时,可以捏两下向上提一下。
下捏脊
从上往下捏。
1、一般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2、适合晚上做,也可以白天做。
捏脊要注意什么?
划重点!捏脊手法来了!
(上捏脊演示)
第1至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至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第6至9遍:同第1至3遍。
如果孩子实在忍受不了
可用“工字搓背”代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此处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