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 多见于 5 岁及以上儿童,但 5 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常见细菌或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大部分抗生素对其无效。
儿童首选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Q
为什么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得支原体肺炎?
A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脾先天不足,又由于后天失养,脾虚的孩子越来越多,抵抗力差,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生活环境。幼儿园和学校等地人员密集、空气相对不流通,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缺乏疾病相关自我防护和预防知识。
Q
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为什么常常反反复复?
A
Q
支原体肺炎康复后为什么还会呈阳性?
A
Q
如何判断是否是支原体感染了?
A
即使孩子发烧、咳嗽了,也可能只是上呼吸道感染。至于是否已经发展到了支原体肺炎,需要医生判断,并且需要做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片,肺CT、支原体抗体检测等。感染前期可能检查不出来,还需要复检。
Q
孩子如果出现了咳嗽或者发烧,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吗?如果出现哪些情况了一定要赶紧去医院看?
A
如果孩子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还可以,家长可以让孩子先暂时在家中服药观察,避免到医院产生交叉感染。
但如果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就说明孩子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
①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②孩子出现喘息、气促、憋气等症状。
③孩子精神状态不好,不愿意吃东西,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孩子既往有基础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
如果有上述情况,各位家长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Q
生病期间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孩子生病时,肠胃功能减弱,进食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饭菜就等于给“本就虚弱”的“脾胃”增加了“负重”。
中医理论认为甜食、油炸煎烤等肥甘厚味可引起饮食积滞,导致病情更不容易康复。因此常强调生病后的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过多高热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过度偏食等。
Q
支原体肺炎痊愈后还会再复发吗?
A
可能会。肺炎的肺内病变吸收恢复和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症状好转时间是不完全匹配的,你以为孩子好了,可能还没好。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不咳嗽了,但在症状好转的1个月内,肺部的情况还是很脆弱的,特别是既往有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免疫病等基础病的孩子,以及存在合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的孩子,恢复的可能更慢一些。
因此在孩子肺炎刚好的一个月内,家长们还是要特别注意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养护好脾胃,让孩子的免疫功能充分修复,不要过度劳累,否则很可能会出现症状再次反复。
Q
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痊愈后,什么时候能开始运动?
A
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孩子既往身体比较健康,没有哮喘、慢性咳嗽或其他基础病,复查肺部病变基本吸收,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可以逐步增加体育运动,从中低强度的散步、做操等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并且每次运动时间也要循序渐进。
第二种情况,如果孩子既往有哮喘、慢性咳嗽等基础病,或既往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孩子是过敏体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不要过早的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具体可咨询医生,或者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而定。
Q
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得肺炎吗?会出现“白肺”吗?
A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通常来说,“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Q
孩子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A
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
正确服用退热药,不推荐使用常规镇咳药,如果干咳明显影响孩子休息,可酌情应用。可以使用祛痰药物,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帮助孩子排出痰液。
注意通风、保持清洁,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避免接触烟草、宠物、花草等。
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以免相互传染。
如果孩子很小可以定期帮助宝宝翻身、拍背,促进肺部的分泌物及时的排出,防止继发肺部感染。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不要滥用药物。
Q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A
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1.戴好口罩: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密闭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
2.勤洗手: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冲洗20s以上。
3.多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半小时,保持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
4.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护理好脾胃,不暴饮暴食,尽量不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5.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6.注意保暖: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以手足温暖、无汗为宜
7.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8加强自我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的人,与同学交流尽量保持距离,不发生或少发生肢体接触,尤其是要避免不小心触碰到嘴、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