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更新,观往知未。甲辰龙年即将结束,回首来时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风雨中坚定前行,在挑战中奋勇崛起,在机遇中乘势而上;阔步新征程,我们将用勇气开辟道路,用智慧点亮希望,用毅力再铸辉煌。
风劲帆满图新志,时和岁稔启华章。值此新旧交替之际,CCMTV临床频道特别推出年度盘点《医年鉴》系列节目,围绕过去一年各领域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本期栏目,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为大家分享痛风患者的管理目标和药物研究进展。
采 访 视 频
北京协和医院 曾小峰教授
降尿酸长程达标是痛风患者管理的重点
曾小峰 教授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的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在整个痛风治疗过程中,控制尿酸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而长病程控制尿酸是控制痛风不发作,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减少患者损伤的重要方向。因此,痛风领域的“达标治疗”主要体现在尿酸的控制上,需要将患者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只有当血尿酸水平长期平稳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患者才不易出现痛风发作甚至部分患者实现治愈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常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因此很难实现“长期达标”的目标。另外,若患者已形成痛风石,我们则需要将降尿酸治疗目标调整为血尿酸<300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总之,达标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痛风治疗策略。
痛风治疗的可选药物比较有限,以URAT1
抑制剂为代表的新药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曾小峰 教授
国内最常用的痛风治疗药包括三类,分别是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以及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痛风指南亦有提及。目前,痛风领域有很多新的促尿酸排泄药物出现,尤其是高选择性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它们都能很好地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实现“达标治疗”。当然我们目前可供选择的痛风治疗药物还不是很多,但是很多新药已经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2月6日,新型尿酸盐重吸收抑制剂多替诺雷片(商品名:优乐思®)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此次获批为中国痛风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痛风治疗药物出现。
专 家 简 介
曾小峰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第九、十届)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所长(西医部)
北京整合医学会副会长兼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组织(CSTAR)&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创始人和负责人
英文《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主编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亚太风湿病学会联盟(APLAR)前副主席
✦
•
✦
审核 曾小峰教授
编辑 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