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办
金秋十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委会眼免疫学组第四届眼免疫学论坛暨眼免疫学年会于2024年10月19日在寒风突至的北京火热开幕。本届年会主席为学组组长郑文洁教授,名誉主席为黄慈波、曾小峰、赵岩、魏正宗教授。
专题发言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魏正宗教授讨论了大数据在眼免疫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在介绍大数据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之外,还推荐了免费的高质量数据库,通过论文分享展示了应用数据库的产出,呼吁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天津眼科医院张晓敏教授通过3例难治性双眼少年儿童全葡萄膜炎的JAK1抑制剂治疗经验,引出了目前热门JAK抑制剂在葡萄膜炎的应用前景,与其作用机制结合,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深入葡萄膜炎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以减少盲目选择,推进精准治疗。北京朝阳医院陶勇教授带来的题目是《自身免疫性眼内炎症的分子机制探究》,陶教授团队绘制了VKH、白塞病患者房水的细胞因子图谱,例如VKH高表达CD4+,HLA-DR4阳性比率,对于一些临床难以诊断的自身免疫性眼内炎,分子诊断可以成为一个可靠的手段。北京协和医院沈敏教授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相关眼炎”展示了多种SAID眼受累表现,指出眼病可为首发或突出表现,重者可致残,眼科医生应充分参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来自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柳小丽教授分享了《非感染性前巩膜炎的诊治》,柳教授指出有50%的非感染性巩膜炎伴发有系统性疾病,她展示了4个病例的诊治过程,分别是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前巩膜炎、伴有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前巩膜炎、伴有多发性软骨炎的前巩膜炎,以及和感染性巩膜炎表现相似的非感染的前巩膜炎。柳教授还分享了UBM在巩膜炎诊疗中的经验。
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穆荣教授回顾了TNF抑制剂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优势和作用机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温鸿雁教授则从多种细胞因子角度讲解了银屑病关节炎这类脊柱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引出了JAK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在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针对两个科室医生对潜伏结核感染筛查方法和治疗选择的困扰。北京协和医院张丽帆教授介绍了风湿免疫病患者潜伏结核预防治疗的协和经验。
高质量论文展示环节
病例讨论环节
“烧脑”病例系列精选了由全国各地医院提供的颇具代表性的眼免疫病例,不出意外的是,展示的病例背景均为诊断或治疗疑难的多系统受累免疫病或肿瘤,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对于有争议的诊断,现场争鸣和头脑风暴让听众进一步探寻诊疗思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座的医生均表示受益匪浅。
会议总结
本届年会期间还召开了全体委员工作会议,2024年10月18日晚上全委会上委员们讨论热烈而积极。风湿免疫科科医生薛静教授提出,眼病研究中多以复发率为主要终点,现有评价体系有一定缺陷,能否借鉴风湿病的病情评估手段,创立新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提出新方法可纳入多维度的评估手段,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郑文洁教授补充,眼病并发症的评分也可以转化为损伤评分。此后委员们就临床科研方法、医工结合等技术创新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表达了眼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共同学习,加强合作,在工作中保驾护航,在研究中相互促进,除持续推出有利于临床规范诊治的共识外,未来规划重点疾病的全景式研究,发出国际化声音的愿望。同时提出扩大学组,组织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普及眼免疫病临床知识,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的计划。
主编: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