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中,大约60%-70%的癌症患者都会进行放化疗,这是目前为止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癌手段。很多医生在跟患者或家属沟通治疗方案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不要化疗,化疗后人就活不长了”、“放疗有辐射残留、副作用大”等等,由于人们对放化疗的认识仍然非常局限,所以存在着不少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关于放化疗的6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确诊癌症后放弃治疗,不如出去旅游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癌症并非无法战胜。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创新疗法已经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使得长期生存和治愈成为可能。以结直肠癌为例,经过规范治疗,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即使是中期患者,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60%至70%。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许多早中期癌症是有可能被治愈的。然而,如果轻信未经证实的谣言,忽视正规的医疗治疗,肿瘤可能会迅速恶化,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彻底失去治愈的机会。
图片来源:freepik
误区二:放化疗的副作用比癌症本身还可怕
放疗是使用放射线穿透人体、化疗是用具有细胞毒作用的药物投放于人体,这两种治疗确实会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也确实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如常见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这些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freepik
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绝大多数不是致命的。
数据统计发现,在放化疗患者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80%-90%,相对于靶向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的19%-8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副作用发生率的30%-64.3%,显然是很高的。不过,绝大多数放化疗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1-3度),重度(4级以上)发生率较低。如紫杉醇过敏反应总体发生率约42%,而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大约为0.7%-7.7%。
放化疗不良反应正在逐步变得可防可控。
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放化疗的方案、剂量、使用时机、时间、患者体质等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放化疗副作用越来越重视,一些新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等)、新型化疗药物(如口服化疗剂型)、优化放化疗方案及辅助治疗药物(如细胞保护剂氨磷汀、骨髓保护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各种止痛药物、黏膜保护剂等)逐步应用于临床,使放化疗的不良反应逐步变得可防可控,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正在逐步提高。
与放化疗造成的不适相比,治疗癌症才是关键!
有些癌症患者在放化疗前身体还可以,但在治疗后反而各种不舒服,于是就觉得还不如不做放化疗。其实不然,一些癌症在没有产生压迫、梗阻等情况时,患者是没有自觉症状的。但如果不去控制、任由其发展,身体上一时的痛苦尚可忍受,失去治疗时机将会后悔莫及!
误区三:只有晚期癌症才做放化疗
放化疗不是晚期癌症的“专属治疗”,它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各个阶段。根据目前放化疗应用于癌症病程的不同阶段,放化疗的目的可以分为根治和姑息两种。
根治
·围手术期放化疗:指围绕手术进行的放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转化性放化疗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的目的通常是降低疾病分期、或缩小原发肿瘤,以便手术能能顺利完全的切除肿瘤;术后放化疗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隐匿的、未被发现的微小转移灶、预防复发和转移,以期达到彻底根治癌症。
·根治性放化疗:一些早期或进展期恶性肿瘤无法进行手术时,根治性放化疗通常是治疗的首选。如颈段食管癌/距环咽肌<5cm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瘤、睾丸肿瘤、滋养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一些儿童肿瘤、急性白血病等,都是可以通过根治性放化疗来达到治愈效果的!
姑息
绝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需要进行姑息性治疗,主要手段有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无论哪种治疗,其最终目的都是尽力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图片来源:freepik
误区四:放化疗的花费很大
目前,几乎所有的化疗药和放疗费用都已经纳入医保,普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以享受医保待遇。并且由于化疗药物大多上市已久,国内早有仿制药物,药品价格一般都不高,如白蛋白紫杉醇,刚上市时一支要八九千元,现在一支只要七百多,患者的经济负担自然较小。
针对一些晚期肿瘤,有部分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新药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其上市时间普遍较晚,并且医保对其适应症要求又高,所以对普通家庭会是一个较大负担。
图片来源:freepik
误区五:放化疗必须要住院?
传统上,人们认为放化疗毒副反应严重,只有住院、在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下才能完成。随着医学的进步,对肿瘤患者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向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模式过渡,居家化疗和门诊/日间病房放化疗正在逐步发展。
居家化疗:一般适用于那些病情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使用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
门诊或日间病房放化疗:是一种“白天在医院化疗,晚上回家睡觉”的“短平快”化疗模式,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帮助完成。目前,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化疗模式。据统计,美国大约95%的癌症化疗是在门诊或日间病房完成的,这个数字在我国只有不到5%。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非住院形式的放化疗在大多数地方还不成熟,患者们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定期复查和及时向医生反馈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
图片来源:freepik
误区六:放化疗期间要多休息、不能锻炼身体
放化疗期间患者会因为不良反应出现疲乏、劳累等情况,因此觉的得多休息,不能锻炼。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放化疗期间应当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锻炼应该注意方式、时间和强度,以既能保持体力,又不会引起身体不适为度。一般建议成年癌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可以进行中等强度活动,如骑车、步行、家务等,每周150分钟左右(每周5次,每次半小时)。
研究显示,放化疗期间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对放化疗的耐受能力,让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
当然,对于因疾病无法正常活动的患者(如骨转移疼痛、副作用严重体力虚弱)就没有必要强行锻炼了,可以采取冥想、打坐等“正念运动”方式保持体力。
需要注意的是,放化疗期间的运动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和循序渐进。
图片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