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根据钱利老师在【初级班助力课】直播答疑的内容整理,尽可能保留了钱利老师答复的所有内容。如果您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老师,我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好,我爸一直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可真要打我时他又做不到,想管又管不了,只能喝酒抱怨。
而面对他时,我也很难跟他沟通,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改善这一点。
而且我感觉,原生家庭的这种互动对我谈恋爱是有影响的,最近也失恋了。
想让老师指点一下,我该怎么做?
我们先说说原生家庭。
现在有很多人接触过心理学,尤其是西方心理学,会被一些名词如“原生家庭”、“内在小孩”所困扰。
实际上它是一个成长的方向,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的方向。一有不顺心的时候,你就会说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太好。
有谁的原生家庭是一帆风顺的呢?其实不存在“原生家庭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
如果你把它变成障碍,你觉得原生家庭障碍了你,那可能真的都是障碍。
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看,你会发现哪里有伤害,满满的都是爱呀!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生家庭都是你的资源。
别没事找事,“原生家庭”这一个概念,是让我们拿来去探索我们的人生。所以,要中立的去看待它。
“哦,爸爸妈妈过去那样对待我,带给我生命的影响是什么。”
而不是让我们去找到一个替罪羊:
“我今天恋爱不顺利,全是因为原生家庭!”
“我今天工作不顺利,全是因为原生家庭!”
“我今天人生过得这样,全是因为原生家庭!”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方向!
所以,你是可以谈好恋爱的,不需要先去整合原生家庭,而恰恰是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一边恋爱着,来什么接什么,来什么经验什么。然后在恋爱的冲突中,整合自己内在的人格模式。
反过来再看原生家庭,我和爸爸妈妈的相处,带给我今天的影响是什么?一边整合,一边让自己长大。
这两件事之间一点都不矛盾。
没有一个老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好,爸爸以前对待你的方式,也是他能力范围内、认知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方式。
在他的原生家庭中,或者在他以往的互动中,他没有经验过更高品质的沟通。
你在成年以后的这些年里,也创造了这种无效的互动模式。
有没有发现,你说起父母的时候,瞬间就把自己的年龄变得很小,没有让自己处在一个成人的状态里。
什么时候你内在心理的年龄和生理的年龄一样时,你和父母去对话,才会不一样。
昨天晚上,婆婆给我先生打来一个电话,我先生一不小心又掉到了成长之前跟妈妈互动的模式里,很不耐烦地说:
“哎呀,这件事情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不要打电话了!“
因为我婆婆有一点唠叨,我先生小时候可能是忍受妈妈,长大后就变成了不耐烦的推开妈妈的方式。
当时我就笑了,我说:“你有没有发现,你刚刚那个模式熟悉吗?”
他一下子也笑了。
他在完形成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妈妈那样了,都是很耐心的。
记得十几年前我们上完形时,我问他:“你希望妈妈怎么做呢?”
“我希望她不要这么唠叨。”
“她之所以不断地唠叨你,是因为什么呢?”
“不放心。”
“你真的可以让她放心吗?“
“好像也真的没有办法让她放心。“
“那怎么样才能让她放心呢?”
后来我先生中级班上完以后,每当我婆婆一唠叨时,他就调整到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不再以攻击或断开链接的方式互动。
他的承受力稳定了,他甚至能用比较成熟的方式去安抚妈妈的情绪。
很神奇的是,婆婆因为他的改变而改变,唠叨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没有唠叨了。
从你的描述中看到,你的承受力是不太够的,所以你会很容易掉到固有的模式里。
面对爸爸妈妈时,不逃开,先承受住,品尝你的情绪,品尝你的痛苦。
痛苦所在之地,就是平静和喜悦升起的地方。
当你平静了,你就能看见,原来你又掉到了固有模式里,你也能看见老父亲、老母亲背后的那份初心。
第一,承受力。让自己去到成人的模式中,承受住面对的事情。
第二,复原力。你的内在有情绪被勾起来了,经由品尝让自己从情绪的陷阱里爬上来,恢复正常的状态,交流才会发生。
第三,交流力。当交流发生的时候,会有几个层次的循环形成。
① 第一个层次,情感的循环。
你敢不敢在平静的状态下,跟爸爸妈妈有一份表达。
当你可以坦然的去表达这些感受时,很可能爸爸妈妈就会放下那份掌控,慢慢的,他们也会去到情感的层面里。
情感的循环是——先通情,后达理。
② 第二个层次,观点的循环。
这时你再表达观点,也允许他们说说他们的想法,彼此间的观点就形成了交流,有可能达成了共识。
也可能从爸爸妈妈那里学到了智慧,更大的可能是两个人在交流中,想法得到了升华,包容并超越了两个人的想法,生成了更高明的主意。
当然也有可能无论怎么沟通,你也不认可他的观点,他也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一个观点的不认同,一点儿都不耽搁你们关系的亲密。
一个观点没有达成共识,你们依然可以母慈子孝,有一种更高明的状态叫做——
和而不同。
但是你要指望爸爸妈妈先改变,那不太可能。
你能否有一个更大的心量包容并超越他们?你不愿意听爸爸的观点,那你可不可以接纳他这个人呢?
哪怕爸爸的观点很有可能并不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你愿不愿意带着尊重的状态,你愿不愿意以更大的心量接纳这两个内心想让你好的父母呢?
接纳他的人,并不一定需要照搬、接纳他全部的观点。
不接纳他的观点,那么可不可以安抚他的情绪呢?你愿不愿意以更成熟的方式先承接住这些呢?
成长就是包容并超越,不仅仅是包容并超越过去的自己,你也可以包容和超越你的父辈。
扩容自己的心量,让自己的承受力越来越大,内在的空间越来越大,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发展并不一定如你所愿,但你却能用更大的心量接住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升华了,关系也升华了。
答疑|钱利老师(完形教育资深导师)
编辑|琳珂(迪扬主创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