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威胁与问题”这个议题,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面对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位万世师表,中国老幼妇孺都熟悉不过的孔老夫子、孔圣人,这位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缘何有这么大的力量穿越千年、横贯中西,影响如此深远?
注:古琴曲《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经》,认真学习,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的故事。(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
便教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孔子的生平相信无需赘述,许多地方都可查阅。纪念、缅怀这位圣人的孔庙、文庙在国内保留至今的有500多座,分布在各个城市,历来成为莘莘学子们的朝圣之地。足以见得这位“老夫子”对中华文明影响之大。而他对世界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美国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据统计,《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译的语种数量居第二位。
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四书译成拉丁文,这是儒家经典第一次被译成西文。
孔子的思想传到西方国家之后,引起巨大反响,17、18世纪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正笼罩在神学的统治之下,儒学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当时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他表示“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建立在永久真理之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征服者对其亦须保持尊敬,并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另一位被称为孔子洋弟子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作品中反复提到孔子,他编撰的《哲学词典》引用了孔子七句格言,并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93岁,答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一生最信守《论语》第一章孔子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教我们做人之道,亦即是教我们做学问的最大纲领。(大义: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让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吕玛塔吉女士在一次公开讲座中这样说:“摩西、亚伯拉罕、孔子、苏格拉底、穆罕默德、那纳克、伽纳卡、老子,他们都是原始宗师。原始导师的原理,原始宗师,他们在这个地球上是为了教导我们如何持守我们的戒律。(19810402)”
孔子亦可治“现代病”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古今中外,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且身体力行。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几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脊梁。相比“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诗文道出真理的老子,孔子的教化更具有现实意义,可指导人们做人与处世,他的经典言论合集《论语》就蕴含了解开生活烦忧的答案。
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老师说“《论语》教的是做人的底线”,比起通过论语去强调做圣人、做英雄,现代的教学中反而缺少的是底线意识,“贸然提倡勇敢,不可取”,为人处事的底线是“但求不伤害他人”。
比如,孔子周游列国传道,也会受到冷嘲热讽甚至遭遇攻击。一次,他和弟子被包围起来,弹尽粮绝。孔子依然每天授课弹琴,心情平和。烦躁的子贡不解,问:“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子贡问:“君子也有遭受困顿的时候吧?”孔子说:“君子也有窘迫的时候,但是君子在身逢险境时会依然坚守道德底线,而小人一旦陷入困顿,就会心性大乱,胡作非为。”)
又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其父母为了感激子路的救命之恩于是就给了子路一头牛,以表感激。子路欣然接受了这个感谢礼。但却有他人议论,觉得救人收礼不是君子,做好事要回报成何体统。但是子路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孔子的赞扬,说这样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了。
孔子的言传身教今日看亦不过时:
·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以优秀的人为榜样,以反面教材为镜鉴,与他人共同成长。
·孩子上大学选什么专业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若孩子能选内心真正向往学习起来感到享受的专业,就能自发地学,也就更容易学有所成。
当然,除了生活中的开示外,孔子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深远的洞见更是人们成贤成才的明灯。
孔子和弟子子路、颜回讨论人生理想。子路性格豪爽、重友轻财,他说:“我的车马、衣裘和朋友们一块儿分享,用坏了也无所谓。”颜回答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曰“君子求诸己”,即君子要求的是自己,颜回把“善”和“劳”看作自己应当应为的事情,是一种很高的自我修养。子路问孔子:“您的志向是什么呢?”孔子答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大义是对老年人,要照顾、赡养,使他们安度晚年;对待朋友和平辈,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更信任自己;对待年轻人,要关怀他,让他感受到长者的温暖。)
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乐的核心,直到今日依然能指引人趋向光明与幸福。
1995年,霎哈嘉瑜伽创始人Shri Mataji 女士应邀出席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儿童大会,并在之后做了公开的演讲,她这样说:“孔子的教训很对,但人们会问:我们过道德的生活究竟是为了甚么?为甚么我们要成为讲道德和生活平衡的人?有许多圣人都说我们要有道德,要保持中正平衡,这是为了甚么呢?这个平衡为的是达到最后的升进。除非你们得到升进,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满足你们。无论你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那根本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们为了甚么活在世上?是不是生下来,然后死去,这样而已?又或者去挣扎,去担忧,过着一种痛苦的生活。(1995.9.13)
她在这次讲座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中国圣人,老子,“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很伟大的哲人,中国人相信孔子的人文主义,但是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老子,老子是降世的大宗师。老子曾经描述过扬子江(长江),我也到过扬子江去。老子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我们讲的 Kundalini,灵性的能量。老子是个诗人,他所描述的方式很隐晦,很微妙。许多人也许觉得老子的道很难明白,可是这个道在世界各地均受到尊崇,而且人们试图诠释道是甚么。”
- END -
往期推荐
扫描二维码
开启向内的旅程
扫二维码
不定期在线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