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入院后进行腹部 X 线示肠袢扩张,全腹空气积聚[1]
图 2. 腹部 CT 冠状位示左下腹有一过渡区(*)[1]
小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症,大多数病例属于机械性梗阻,如肠粘连和肠内疝,此外还有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便秘和发烧,体格检查有腹胀、压痛或肌卫表现。急性阑尾炎可导致小肠梗阻,其病理基础可能为[2]:
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造成腹腔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较严重的腹腔感染引起的神经反射及所产生的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功能丧失出现动力性肠梗阻。 阑尾穿孔后脓苔附着肠管并粘连成角,致使肠管不畅造成机械性肠梗阻。
阑尾腔梗阻是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特征,阑尾腔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滤泡增生(60%)和肠石(35%),其它原因包括肿瘤、食物残渣、蛔虫等。
绒毛腺瘤主要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累及阑尾少见。阑尾管状绒毛状腺瘤属于阑尾上皮性肿瘤分类框架中的锯齿状病变和息肉类(表 1),属于癌前病变,可发展为阑尾管状腺癌并可侵犯其它周围组织器官,如卵巢、膀胱等。组织学上,阑尾腺瘤与大肠腺瘤相同,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4],并依据异型增生程度分为低级别、高级别。Linares 等报道上述三种组织学类型的癌变率分别为 4.8%、40.7%、22.5%;高级别者比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更易发展为腺癌[5]。
阑尾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具体采用什么手术方式,要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来确定,即阑尾肿瘤类型、肠壁有无浸润及深度、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情况及患者全身状态来决定。建议术中行冰冻病理。
阑尾良性肿瘤患者中同时/异时性结直肠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国外文献报道达 33%[9],故应评估结直肠受累情况并定期行结肠镜检查随访,尤其是 60 岁以上患者:
对于肿块未累及切缘的患者,建议随访频率为每 6 个月一次,持续 2 年,随后每 3 年一次;此外推荐每年随访一次癌胚抗原(CEA),持续 5 年[10]。 对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或肿瘤累及切缘的患者,建议随访频率为每 6 个月一次,持续 2 年,随后每年一次,并建议每年监测 CEA[10]。
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原因主要有[11,12]:
阑尾肿瘤所致阑尾炎的发病率较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慢性腹痛,少数患者可见右下腹肿块;且所导致的阑尾炎无特殊临床表现,故常误诊为阑尾周围炎(脓肿)而未进一步明确诊断。 阑尾肿瘤患者可出现白细胞、癌胚抗原升高,以及阑尾穿孔、坏疽、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这些表现也见于非肿瘤性阑尾炎患者,故使鉴别诊断更加困难。 阑尾肿瘤外观缺乏标志性表现,手术医生对阑尾肿瘤的组织学表现认识不充分,未能在术中充分探查阑尾邻近回肠、盲肠及回盲部,在阑尾切除后未及时行术中冰冻检查,导致漏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