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少见良性肿瘤

健康   2024-11-06 20:02   湖南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患者,女,52 岁,超声发现右上腹腹膜后占位 3 天;既往间断头晕 3 年,无其他特殊病史。专科查体:腹平软,双肾对称未扪及,无压痛及叩击痛。腹部超声:右上腹腹膜后见长约 2.50 cm 的低回声近圆形团块,边界清,伴高回声包膜,CDFI 见条纹状血流信号。


腹部 CT 表现:

右肾上腺可见长约 2.60 cm 类圆形结节影,边界清, 可见包膜,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


腹部 MRI 表现:

右肾上腺内可见 3.00 cm x 2.90 cm 近圆形占位,边界清, 呈 T1WI 低信号、T2WI 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外见包膜,可见 「 双边征 」,即 T2WI 显示低信号环外高信号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界清,包膜完整。

大体病理肾上腺肿瘤剖面灰黄、灰褐色,质中,包膜完整;光镜下见肿瘤组织由紧密排列的条束状、交织状的梭形细胞组成,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呈 「 套袖样 」 结构)及纤维组织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S-100(+),Vim(+),SMA(一), HMB45(Des((一)

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富细胞性神经鞘瘤。

肾上腺神经鞘瘤

鞘瘤起源于神经鞘 Schwann 细胞,为良性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含施万细胞的任何组织或器官,多见于颈部、四肢。生长于肾上腺区的神经鞘瘤少见。

肾上腺神经鞘瘤好发年龄为 20~50 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多为良性病变,也有恶性神经鞘瘤报道,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无关,因神经鞘瘤来源于腹膜后神经组织,表现为无功能性,不分泌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等。

肉眼观:可见肿瘤圆形、卵圆形或多发结节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瘤体大小不等,直径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肿瘤切面灰白、灰黄或灰褐色,质韧,肿瘤较大时可伴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

镜下观察:施万细胞增生,形成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相间,肿瘤若以致密区为主则称为 Antoni A 型,相反则称为 Antoni B 型。

神经鞘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卵圆形,胞质嗜酸性,胞界不清,呈束状排列;有的细胞核排列成栅栏状,或栅状漩涡;B 区瘤细胞少,排列疏松,间质明显粘液样变。

影像学表现

肾上腺富细胞性神经鞘瘤,表现为肾上腺区缓慢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单侧单发肿物,体积常较大,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可伴有出血、坏死和囊变,钙化;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度均匀强化,填充式强化为主。这与椎管内及颅内的神经鞘瘤具有不均质明显强化的表现不同。

MRI:单侧边界清晰的肿块,有完整包膜,与肌肉信号比较,T1WI 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可伴有出血、坏死和囊变,钙化,DWI 高信号,ADC 值略减低。本例中,肿瘤包膜于 T2WI 呈 「 双边征 」,有所不同于常规表现;病灶内部 T2WI 信号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可能与其中存在纤维组织增生有关。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肾上腺皮质腺瘤(Cusing 腺瘤),占 Cusing 综合征的 10-30%。

影像表现:

CT: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大小 2-3 cm 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动态增强,肿块快速强化和迅速廓清同侧残存及对侧肾上腺常发生萎缩
(负反馈作用)。

MR:肾上腺类圆形肿块,T1WI 和 T2WI 上,信号强度分别类似或略高于肝实质;腺瘤富含脂质,化学位移反相位图像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强化表现同 CT。

肾上腺皮质腺瘤(Cusing 腺瘤)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交感神经嗜铬细胞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儿茶酚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不分泌激素,转移开始发生在肾上腺髓质,而后累及皮质, 肿瘤内不含脂质,一般没有钙化,境界相对清楚。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分叶状的实性占位或者囊实性,增强扫描呈 「 快进慢出 」 表现。


肾上腺髓质瘤为少见良性肿瘤,占非功能性病变的 2-4%。病理上:主要含有丰富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临床上:无症状,意外发现。CT 表现:单侧,偶为双侧肾上腺肿块,混杂密度;低密度脂肪灶和软组织密度灶构成;增强软组织部分发生强化,与皮下脂肪密度相似。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丁香园影像时间」
每天 20:00 更新
 🌟记得设置星标关注👇

作者 | 影像shine
题图来源 | 图虫创意
插图来源 | 作者提供、引用参考文献
投稿及转载 | 460627367@qq.com



丁香园影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我们拒绝纸上谈兵,专注分享具有实战价值的影像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