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讲座 | 冯刚 - 中国聋人手语既是文化的精神更是文明的延续

教育   2024-03-06 10:37   上海  





讲座基本信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讲座名称:中国聋人手语既是文化的精神更是文明的延续

主讲人:   冯刚

举办单位:语言研究院

讲座时间:2024/03/07(周四)  12:00-13:30

讲座地点:松江校区五号楼103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号:533-896-888

备注:本次讲座提供手语翻译



主讲人简介



冯刚,手语胡同创始人、导演、演员、国家通用手语教员、肢体语言教练,手语指导,手语表演导师。曾北京聋人摄影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2015年开始从事手语教学工作,主要以肢体语言为教学目标,曾受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厦门大学、杭州残联等地教学。作为“北京无语摄影工作室”摄影师为北京各国大使馆活动拍摄工作,于后海静庭艺术画廊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曾参与宋庄艺术节“无界·中韩艺术交流展”摄影作品展、作品《争守》入选北京两岸十七城市听障文化摄影比赛等。首映微纪录片《渴望》导演;微影《听见》导演及演员等。


    近期参与项目:

    2021年-2022年北京身身不息邀请演讲和表演手语诗歌作品;

    2022年参与百度“问一问”用AI懂你所问!短剧演员、手语指导;

    2023年与北京陈思安导演合作,手语戏剧表演剧目《小星星》导演、vv表演指导;

    2023年北京手语研究会参与“旅游服务赋能计划“项目,如《手述故宫》、《手说抗战》、《手礼天坛》手语指导;

    2023年被邀请北京三影堂参与摄影作品《新生还者》手语导览;

    2023年被邀请北京导演李笑卓,手语戏剧表演剧目《寻找月亮的鱼》手语顾问;

    2024年2月被邀请参与有关戏剧的手语台词担任手语指导。



讲座内容摘要


我们作为手语使用者,是为了什么?在手语文化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饱满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或者呈现另一种高于艺术的特殊表达形式,这成为手语的魅力之处。

随着社会时代文明的进步,我们更紧迫地需要聋人与听人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但全国最好的手语翻译也仅有200多人,在我们听力障碍者多达2700多万人的现状下,使用手语者怎么也得一千多万人吧?这怎么能满足聋人需要手语翻译的需求呢?社会老年人的寿命变长,生活水平提高了,因此手语翻译服务的需求更加紧迫,他们的下一代也更需要此服务。

回顾手语历史的发展,据记载,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冯延已在文学作品《昆仑奴》中写道:“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这是中国关于手语的最早文字记载。自1958年7月29日起,为了将经过历代发展变化的手语统一为聋人手语词典,中国在全国各地11个城市建立了手语工作站,自此收录了2000个手势图,发展至今有500多个手语词汇。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手语教育的推广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手语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手语的认知和接受度。但真正培养得好的手语翻译人员能有几个呢?


来源:上外语言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
手语学习与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