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随梦论坛第四期《美国聋人硕士生的成长经历与学校无障碍设施体验》

教育   2024-07-03 17:34   上海  

美国聋人硕士生的成长经历与学校无障碍设施体验


图|上外随梦论坛 合影


2024年6月2日,我们上外随梦论坛第四期开讲了。讲者是Kali女士谈美国聋教育和无障碍支持现状。



图|上外随梦论坛现场(一)


1

Kali在美的教育经历

在介绍自己的经历之前,Kali先带大家了解了美国的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该法案于1990年颁布,宗旨是保护残疾人在工作、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促进社会平等。

进入大学前,Kali在融合学校和聋人学校都上过学,融合学校就是听人学生和聋人学生一起上课的学校,不过听人和聋人上的课有所不同。在融合学校中,聋人学生整天都能有手语翻译陪着。在进入聋人学校之前,Kali的手语偏向手势英语,而进入聋校之后,她的手语进步飞快,聋人的身份认同也变强了。如今,Kali的本科学校是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

在大学,Kali参与了各种实践项目,比如大四的毕业设计是关于汽车车窗自动化,还参与过关于如何延长飞机使用寿命的课题。进入大学一年之后,她参与了有关生物医疗工程的实习,那是她的第一次实习。但是,当时没有手语翻译,她觉得这样效果很不好,于是之后都有请手语翻译。此外,她参与的课题还包括数学理论研究、红斑狼疮研究、卡车发动机研究、肾神经相关问题研究等。Kali说,她喜欢涉猎不同的专业,因为尝试过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在课题研究之外,她还喜欢参加研讨会,因为这可以听到各类专家的介绍,同时能到各地去参观游玩。



图|上外随梦论坛现场(二)


2

美国聋教育现状

根据调查,美国聋人学生在学校中对于设施和自我归属感的评级是D (A最满意/F最不满意)。Kali认为这个评分是合理的,因为美国的无障碍支持确实存在问题,比如手语翻译对于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导致翻译效果不好。还有些手语翻译只能很好地把英语翻译成美国手语,但是美国手语翻译成英语的水平很烂。

另外,聋人在听人学校读大学时,在人数上总是少数,比如Kali的学校四万学生里只有一个聋人学生,他们很少进入听人的社交圈里。Kali在本科一年级时,认识一个聋人研究生,学航空相关专业。这位研究生和学校里教授有点疏离感,因为有些老师觉得聋人学生有缺陷,认为跟聋人交流有困难,同时有些老师不懂聋人文化,觉得手语翻译奇怪。同时,学校一般是上课时候提供手语翻译,但是课外活动不管。

目前,Kali在普度大学工作从事助理研究工程师的工作,有一个手语翻译一直跟着她。她主要负责的内容是学生和公司的合作研究,负责数据相关内容。来自于美国国家聋人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从2009年至今,聋人教育和工作的数据都呈上升趋势,这和听人的数据是同步上升的,但是二者仍然存在差距。为什么会有上升呢?Kali认为这跟无障碍支持的提高有关。美国社会看待聋人的视角有两种,一种是医疗视角,认为残疾就是这个人有问题,还有一种是社会视角,就是残疾的发生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这种视角认为,正是因为没有无障碍支持所以显得人有缺陷,如果支持足够,那么个人是肯定能够融入社会的。现在社会视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聋人社群也在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进行视角的转变。



现场有些观众提问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上课时手语翻译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怎么办?

解决方案要看聋人学生的需求。在重要的地方手语翻译可以打断老师,也可以录音录像方便课后复习,还可以自己问老师,在同学和老师之间通过语音转文字、笔谈等方法解决问题。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是小组讨论,如果听人跟聋人同学一起讨论,那么听人学生就不能一起说话,而要轮流说话,方便翻译成手语或是语音转文字。

在美国,聋人在大学选专业有没有困难?

聋人选专业没有什么困难,感兴趣的都可以选,但是不管选什么专业对听人聋人的要求是一样的,满足了要求就可以学。


往期精选

手语文化论坛第一期|林浩-如何认识手语文化?


手语文化论坛第二期|李名扬-手语歌:从零突破到1


手语文化论坛第三期|盛焕-上海手语南下嬗变之路


审核 |  天眼

排版 |  +酒窝

图片 |  水水

文稿 |  六下巴

(以上是手语名)

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
手语学习与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