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接近尾声,今年监管发布了诸多保险相关的重磅政策,对行业、对消费者影响深远,我们梳理盘点了这一年保险业的十大事件,一起来看看哪些政策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新版保险业“国十条”
9月11日,我国保险业发展迎来新的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10条,被业内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这是继2006年、2014年后,国家层面又一次对保险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释放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其中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有:
1、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提到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当前商业养老保险中,年金险是主流产品,今后养老保险产品会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给消费者更多的养老选择。
2、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提到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推动就医费用快速结算。当前常见的百万医疗险,就医结算是需要个人从医院收集好医疗相关材料后,拿给保险公司报销,材料不齐需要反复找医院。
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是直接由保险公司和医院对接,会节省消费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过这需要强大的服务网络支持,目前这种服务只见于高端医疗险的直付服务。
3、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近些年来利率不断下调,保险预定利率也随之下调,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意味着分红险可能会迎来大发展,对于资产荒的朋友来说,分红险在未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报行合一
去年8月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今年2月经代渠道报行合一,今年8月个险渠道报行合一,这三大渠道是目前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意味着报行合一已经全面实行。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向监管机构备案的产品定价假设,包含费用假设等,应与保险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所实施的保持一致。
为什么要搞报行合一?过去,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售积极性,会采取较为激进的佣金策略,佣金水平会超过给监管报备的备案水平,这种竞争乱象将会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影响消费者权益。因此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有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
去年8月,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3.0%。时隔一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再次下调,普通型人身险降至2.5%,分红险降至2.0%,万能险降至1.5%。同时,监管还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与存款、国债、LPR挂钩)。
预定利率从3%降到2.5%对消费者有何影响?保险精算师徐昱琛表示,对于保障类产品,如重疾险,同样的保障额度下,保费也可能上涨10%至30%。对于财富管理类保险,同样的保费,未来领取的钱或者收益会少10%至30%。
错过了3.0%该怎么办?莫慌,未来利率继续下探恐怕是大概率事件(参考存款利率及国债利率),2.5%产品的含金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高。
四、银行保险数据安全管理
3月,金融监管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近年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相继发布,对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个人信息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金融行业数字化变革加速演进,我们在线上投保,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精力,但同时也潜藏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确保客户信息和金融交易数据安全。
五、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代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各级分支行及网点均不限制合作保险公司数量。
保险种类繁多,不同保险公司也都拥有各自的拳头产品。我们把银行比作超市,保险公司比作供货商,保险产品比作商品,供货商越多,那供我们可选的商品也就越丰富,俗话说“货比三家”,这样有利于丰富银行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保障需求,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六、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6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单来说就是提升保险的可及性和惠民属性。
举个例子,要知道保险是有投保门槛的,以百万医疗险为例,一些有既往症的人是无法通过核保的。但这部分人有没有保障需求?当然是有的,因此政府指导、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惠民保,除了极个别重大疾病外,惠民保既往症也能投保,这大大提升了健康险的可及性,让更多人有机会投保健康险。另外惠民保的价格实惠,也体现了惠民属性。
再比如说,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群,他们也有保障需求,但适配保险产品较少,甚至无险可投,碰到风险时只能靠自己承担。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普惠保险,为大众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当然,传统保险也不会落下,产品可以有效分级,去适应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
七、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
10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商业保险年金的概念系首次提出,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产品的统称,是指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具有养老风险管理、长期资金稳健积累等功能的产品。
商业保险年金具有跨期支付、保值增值、年金化领取等作用,可以为我们提供长期稳健的财富积累和持续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增强个人养老财务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有效满足老龄阶段财务收支匹配的保障需求。简单来说,与基本养老保险类似,可以让我们在退休后多一笔持续稳定的养老现金流。
部分商业保险年金还会纳入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按照目前个人养老金的规定,每年的缴存金额还可以享受最高5400元的个税优惠。
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
3月起,《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保险销售行为分为保险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三个阶段,区分不同阶段特点,分别加以规制。这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销售行为规范性,有效增强保险消费者的满意度。
九、反保险欺诈
7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保险欺诈是指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比如前段时间公布的一起判例,李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通过人为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赔偿金102单,涉案金额37万余元。
保险欺诈会导致赔付成本上升,最终间接增加正常投保人的投保费用。因此,反保险欺诈,有助于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从线下柜面、线上APP、适老金融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要求,共同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质效。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金融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上就是2024年保险业十大重要事件的汇总,“保险姓保”是保险业实现价值的根基,是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根本要求。总体来看,近些年来保险业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保险的印象越来越好,这离不开监管、从业者共同的努力。当然,保险改革永远在路上,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继续加油吧!
- End -
图片来源 | 贝塔数据
作者 | 小保君
整理编辑 | 贝塔研究院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敬请您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必要时应咨询第三方专业顾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