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之地 至真之境--行走茅台随想》发表于《科学时报》 (2009-12-11 B4 文化长廊),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台镇的独特风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弥漫着酒香的古老小镇的韵味。深入挖掘了茅台酒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引发读者对传统工艺和民族品牌的深深敬意。它就像一坛陈酿,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醇厚,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漫步在茅台酒厂内的小路上,我无法窥探到那些铁锁和封条背后的酒窖内是怎样的情形,只能想象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寂寞的黑暗里,茅台酒是如何在宁静与浮躁中煎熬,如何在5年一个轮回的季节里完成一个自我完善的涅槃过程。那是何其的漫长而寂寞啊!那些茅台酒厂里的勾酒师傅们,亦如武侠世界里寂寞的高手,在寂寞中继续锻造自己的剑术,寻求更高的境界。在这个深山峡谷的小镇里,他们远离了尘世喧嚣,得以静心研究老祖宗留下的茅台酿造工艺,难么投入,那么痴迷。原本邹开良、季克良等等这些名字在国酒辉煌的名头下,在我的记忆中只是现代语境下实力和领航者的象征,可是,此时此刻,看着投映到酒窖大门上斑驳的光影,我却忽然感受到了一点点他们作为寂寞高手的心境: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势下坚守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已是不易,而他们真真是做到了把茅台提升到另一层境界。
原本以为,因为是国酒,所以会看到气势恢宏的厂房,金碧辉煌的办公楼,可是,满目简朴的建筑,简朴的装修,使这个百亿企业多少给了我些许意外。一些经常来茅台的朋友告诉我,在茅台酒厂里所有的对外接待,菜肴都是用自家食堂里简朴的菜肴。我不禁在释然之余感到了自己的肤浅,王者是不能以外在的有形之物来断定的,就算身着布衣,也无法掩盖内敛的气质。那尊曾屹立在茅台酒厂内的"国酒之父"--周恩来总理雕像不就是最好的诠释吗?
有人提议,去看看孕育了神奇茅台酒的母亲河--赤水河。在端午尚未到来的四月,清澈见底的赤水河在由紫红色土壤构成的高山峡谷间流淌,据说,这里的土壤不仅是自然界最好的过滤器,还能把自身富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慷慨赠予流经的河水,因而造就了酿造茅台酒的"血液"之水。
欣赏着这高山峡谷的美丽风光,由于离端午尚远,我只能想象在端午这个至阳的节气里,高高挽起裤脚的妇女是如何以她们的至阴之柔,把以小麦为曲、高粱为料的踩曲过程,演化为一个阴阳调和的至真境界。
我不由回忆起,茅台的一位领导干部曾说过,"和"是茅台酒的精髓,那是由茅台酿造工艺的自然选择,茅台的品质选择,茅台的国酒地位等等因素决定的。以前我总以为那是商家在自我吹嘘,如今仔细想想,也自有他的道理。
茅台以小麦制曲,以高粱为料,一味主寒,一味主温;茅台端午以妇女踩曲,节气至阳,劳动主体至阴;茅台以40度高温接酒,能最大限度挥发有害物质,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茅台酒本是酒类,却追求为饮者提供健康诉求;茅台酒无论面临多大的市场缺口,都严格按照5年一个周期的生产规律,绝不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茅台酒有无可撼动的国酒地位,必然只能以"有容乃大"的气度应对各种纷争等等,这时时、处处,都只能以一个"和"字来应对,这些矛盾在茅台身上不仅和谐共处,还相互作用,生成了集天地之灵气、人间之大成的国酒。这不能不让人在惊叹大自然精妙的同时,也为茅台人具有的眼界和胸怀,追求的至真境界而叹服。
得知我有感于茅台人心态的醇和,一位茅台的中层干部报以轻笑说,可能是因为茅台身处大山腹地,这里的人一直秉承着山里人的友善和淳朴吧。我原以为,茅台有这样的制度要求员工和气对待每个人,可却得知,这只不过是茅台的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包括领导在内的每个人都把以拥有一个醇和的心态视为一种常态。不由想起几年前,我曾赴西安参加茅台的一个采访活动。当时,茅台酒厂的一位领导在听到我抵达西安的消息后,不顾年迈的身体在登华山后极度疲劳,立马赶来看望我,谦谦风度把一个行业领袖的风采演绎到极致。也许那位中层干部是对的,这里山高水长,不通铁路,不通航运,不通飞机,不通高速公路,艰苦的生存环境磨练着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如果不以醇和的心境面对大自然,面对这里的生存环境,又如何能心生勇气,自信自强地战胜艰难险阻,不仅好好地活下去,还以勤劳和智慧酿制了美酒,并把茅台发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民族品牌。
而我却认为,茅台的"和"却更难能可贵地表现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与中华传统文化诉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和谐共荣上。在茅台身上的这种和谐表现,无疑是一个特例,值得人们去深思的。茅台是高端的,是繁荣的,以其领袖群伦的姿态优雅地游走在时代浪尖;茅台又是传统的,自信的,以含蓄而隽永的魅力吸引人们趋之若鹜。细究下去,人们不难发现,已身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茅台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尘埃蒙蔽光泽,反而愈来愈耀眼了,相比于其他一些逐渐消亡的,让专家学者为之奔走呼吁的文化遗产,茅台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不仅成功地共荣于工业社会,还在自身也导入了工业文明的元素,借助工业手段使产量翻倍增长,借助科技手段逐步破译茅台的神秘密码,使茅台酒这份承载传统文化的佳酿愈加芬芳夺目。
我对曾看过的一张关于茅台的照片至今留有深刻印象,那是一张合成了三代领导人用茅台接待外国元首的老照片。发黄的照片,让人想起的是茅台承载国酒威名所经历的60年风风雨雨--时光倒成了雕刻茅台最好的利器,时光也像发酵茅台酒一样,发酵着茅台人潜在的气质。一位茅台的领导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说,如果他的言论伤害到了某些企业,那么他公开道歉。这又是怎样的气度和风范啊!如今,经过的风风雨雨使茅台人的品质更臻成熟和完善,茅台人都说,无论世事怎样纷繁复杂,无论当时争端多么厉害,到后来,最终还是应验老祖宗的那句话--以和为贵。于是,我自酿我美酒去,休论人间是与非。茅台人深居于深山峡谷之地,以修禅悟道般的心境,以笑看风云变幻的风姿去印证六祖慧能的慧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暮色中,我回首看到赤水河谷边的茅台镇掩映在隐隐雾霭中,落日的余晖给大地撒上了一片温暖的金色,在这样的一个祥和之地,居住着一群祥和的人,他们追求至真之境的心境,让人心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