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向下管理闭环?

文摘   2024-09-19 17:31   陕西  
 

01
闭环思维至关重要

闭环思维强调的如果别人发起了一件事,不管你做得如何,最后都要知会到这个发起者。核心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虽然简简单单15,但所蕴含的一个人做事的优良品质。

我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此是不是深有感触当你交代给团队成员某一件事的时候,总有一些成员会及时反馈给你一些信息,比如进度状况,或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让你更及时掌握和了解到项目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计划,避免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风险对项目目标造成影响。

同样,也会有部分成员,闷头做事情,或者干脆遇到任何问题都不及时反馈,需要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催问,甚至于问了也不说,结果到要交付的时候告诉你有问题,这样对目标达成是会造成很大影响的。

作为项目经理,我们都会期望每个团队成员能够具备良好的闭环思维,都能够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样团队成员每个人团队每个角色之间就都可以形成更好自驱力了。

02
理想中的向下管理闭环

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的团队组成是包含多个角色的,在快节奏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对团队彼此间的协作能力要求会更高、更快、更好。项目经理在带领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会寄希望于不同的角色都能具备良好的闭环思维,从而构成理想的闭环模型,以此来更好地为项目服务。那么我们针对产品/策划、开发、美术、测试这几个不同的角色,来看一下理想的闭环应该是怎么样的。

1.产品/策划

一个需求的提出,不管是美术还是开发落实,都需要形成这个闭环。即项目经理有没有落实下去?落实的人是谁?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可以验收?验收完,转给测试验证,测试验证完,策划确认需求最终实现,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完整闭环里面,包含了一个大闭环和一个小闭环:小闭环即策划/产品提完需求后,要确认项目经理是否有落实下去,策划/产品确认了;大闭环即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验收?然后到验收完。如图1所示是产品理想闭环模型。

图1  产品理想闭环模型

产品/策划闭环模型,不仅仅是需求从开发到实现的流程,更反映的是一位产品/策划经理对自己所提需求的重视程度,需求实现的整个周期,需求的负责人有没有形成足够的闭环意识,是否清楚需求在每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什么,是否清楚上下游应该怎么更好地衔接彼此的工作。

2.开发

当开发人员接到一个需求任务,从需求的评审开始,到方案设计、编码、联调、自测、转验收、bug解决、需求完善、周知美术或者策划验收,才算一个完整的闭环。如图2所示是开发理想闭环模型。

图2  开发理想闭环模型

在开发的闭环模型中,不仅仅是闷头编码和设计,更要主动地反馈需求的完成情况,需求实现过程中是否存在理解的问题,进度是否可以掌控,对关键里程碑目标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将可能的压力释放和传递出去。

3.美术

设计师接到需求,制作完成,周知到下一个环节的负责人,然后在版本里面验收完效果,才算一个完整的闭环。如图3所示是美术理想闭环模型。

图3  美术理想闭环模型

美术闭环模型,对于美术设计师来说,不是只完成自己的设计,要及时地关注到资源的输出时间,具体负责验收该资源的策划负责人,负责整合该资源的开发负责人;要及时关注到系统实现后,主动验收美术的效果部分。

4.测试

从需求评审开始,用例设计,版本的测试,版本质量风险的评估、总结,最后到项目报告的反馈,形成完整的闭环。如图4所示是测试理想闭环模型。

图4  测试理想闭环模型

测试闭环模型,要求测试人员从需求分析开始,就要和产品/策划人员有充分的沟通,充分掌握需求设计的目的和背景;在用例设计阶段,着重关注系统设计框架,和开发人员沟通了解系统设计的架构,驱动开发,提前规避可能的问题;在测试阶段,做必要的风险评估,及时反馈项目组,做好质量风险管理。

综上,假设项目经理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每个角色都能够彼此具备良好的闭环思维,各个角色具备良好的自驱力,使得每个角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构成良好的闭环模型,那也就相当于各个角色都能够彼此地转动起来,从而形成整个团队的自运转。

这是每个项目经理所期望的,因为当团队自运转的时候,可以高度释放项目经理的精力,从而使得项目经理有足够的精力关注项目中的重难点,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相关方管理等。

02
为什么要构建向下管理的闭环

理想毕竟是理想,项目团队成员并不会天然地形成自驱力。我们先看看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景。

场景1开发的前后台联调,大家一开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到联调的时候,总会希望别人来主动发起,或者说是自己的部分写完了,然后继续做其他事情了。

场景2:项目经理安排好了一个需求评审会,评审完了,对应需求或者模块人员也落实了,却要一再催促,才能给出WBS和工作量评估;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时常会要求按时反馈进度,但对方却总是延迟,更甚者直接就忘记了。

场景3:提交了一个美术需求,安排了具体的负责人,也明确了设计时间,但到时间节点的时候,还是需要去问美术项目经理或者当事人,是不是已经完成了。

场景4:需求在实现过程中,好像还挺顺利的,但一到验收环节,就问题频出。

场景5:版本开始测试了,但每天并不知道测试的具体进度,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问题。

诸如以上的场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家是否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些场景概括起来说,都可以归类为“没有形成较好的闭环和比较好的反馈”。如果我们将以上场景,按角色来划分,那么就会是这样的情况。

产品/策划:产品负责人在提完需求后,就没有然后了,基本上不关注需求实现的过程,更不专注于需求实现后的验收。如图5~图8模型中加黄底的部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如图5所示是产品实际闭环模型。

图5  产品实际闭环模型

开发:不少开发人员,在接到需求之后,只专注于自己的编码,没有经过仔细认真的自测,更没有及时同步到相关人验收。造成的影响就是,需求实现后,就在那里了,或者有需要美术验收效果的,没有及时验收,结果到出了版本之后再验收时,发现一堆效果的问题。如图6所示是开发实际闭环模型。

图6  开发实际闭环模型

美术:这点在以往的一些项目中,是很弱的一个环节,经常会在验收版本的时候才发现,版本里面的美术效果和设计的效果差别很大,很明显就是验收的环节,没有把美术纳入验收的闭环里面来。如图7所示是美术实际闭环模型。

图7  美术实际闭环模型

测试: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因为周期往往比较长,或多或少会缺少中间测试环节或测试进度的反馈,也会缺少版本质量风险的评估。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但往往又是非常被动的一个角色。如图8所示是测试实际闭环模型。

图8  测试实际闭环模型

综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假设一个团队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具备良好的自驱力,那么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信息的获取或者信息的同步,都会相对被动。不同角色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某个环节的遗漏,或者反馈不到位的地方,而这些情况累计起来,对项目的推进,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项目经理每天有近80%的时间都在沟通。对于项目中的很多事情,我们坚持“相信团队,但必须核实”的原则。

检查项目具体事项,小团队可能还好,晨会或者发发邮件聊聊天,就都了解清楚了;一旦团队规模大起来,在成员很多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要一一去核实的话,那会累到不行,而且一天下来,基本上没什么收获。

核实的时间耗掉太多,基本上也就没留下什么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汇总、整合项目的有效信息同步给主要相关方,这样势必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作为项目经理,在向下管理时,应该让各个角色理想的闭环模型都形成真正的闭环,形成良性的闭环,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构建良好的闭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这两个方面也是要构建向下管理闭环的原因。

其一,直接管理确定的事。良好的闭环,是培养团队自驱力,让团队形成自运转,以便更好地处理项目中确定的事情,这样,项目经理可以释放大量的精力,来设法管控项目中未知的事情,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管控项目中不确定的事情。

其二,间接地管理人。在一个项目团队里面,项目经理要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不同特质的团队成员,他们彼此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就以上这些闭环模型,可能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团队成员间的有意为之,而是会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角色里面,或有些团队成员的性格本身就是会偏内向,会无意间忽略上下游环节的合作和沟通。构建一个良性且循环的闭环就可以间接地通过流程、规则、工具等手段来从另外一个层面解决人的问题。

03
如何构建良好的向下管理闭环?

1.规范流程

流程是为效率服务的,通过规范项目开发流程,把大大小小的闭环串联起来,形成项目的大闭环,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每个团队在某个阶段需要做什么事情。要让团队成员逐步形成,或者说是培养团队成员逐步养成一个习惯,在当前的阶段做好当前的事情。

2.建立规则

光有流程还不够,因为流程并不具备很好的约束力。因此,建立规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反馈,让团队互相形成一种约束力。

举例来说:
  • 流程走到需求评审完,该输出WBS任务分解和具体的工作量时,提醒过一次没有按时输出,可以豁免,后面还没有按约定时间输出时,那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了;
  • 美术设计完成时间的确定,及时周知到下个环节的负责人,提醒过一次两次之后,还是没有按时完成,那同样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策划没有按时体验和验收需求或版本的,也同样有惩罚措施;
  • 约定项目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不能按预期时间完成需求时,必须第一时间反馈出来

各团队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适合的规则。建立基本的有效反馈的机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释放项目经理,不用事无巨细地去问,以此形成积极主动的反馈机制。同时,建立规则也是解决部分团队成员主动性弱的问题。

3.用好工具

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自动化。项目经理要尽可能地让能够自动化的都自动化,让各个环节的闭环在工具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形成有效的自运转,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地释放自己的精力。

腾讯自研的TAPD则是非常强大的工具,我们可以设定需求管理流程、缺陷管理流程,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将需求的流转、缺陷的流转全部自动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项目的整个过程和信息更加透明化;可以让团队成员彼此都清楚地知道上下游环节的负责人;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工具自动化,还有另外的优势在于,不用什么事情都去问一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沟通成本。

4.积极主动

流程、规则、工具,如果说是客观上的可以形成有效的闭环和反馈,那么积极主动,就是主观上形成闭环的催化剂。在腾讯,很多时候都是多线程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同时处理很多任务,这也涉及多任务的管理。因此,需要更积极、更主动地反馈,让下个环节的负责人清楚地知道当前的情况,以便提前做好预判。

徐州10级项目经理,现任职于腾讯IEG,曾就职于飞利浦、华为等公司。澳门科技大学EMBA(在读),PMP,PRINCE2,ACP。16年工作经验,其中7年测试工作经验、9年项目管理工作经验。著有《谁说菜鸟不能成为项目经理:腾讯高级项目经理成长记》一书。第二届、第三届中国项目经理大会演讲嘉宾,深职院《项目进度管理》特约讲师。



  编辑/制作 | 时雨

  内容审核 | 郭云涛

项目管理视点
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分享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动态,搭建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