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复盘做到位?

文摘   2024-06-27 17:31   陕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复盘是能力养成与提升的基本途径,也是个人学习的主要方式;复盘是带团队、提升团队协同战斗力的重要方法,是萃取和运营组织知识、激发创新与快速迭代的核心机制。


因此,在很多组织中,复盘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成为很多个人和团队的“热门词汇”。很多企业都在做复盘。那么复盘存在哪些误区,怎么鉴别你做的是真正的复盘?


01

复盘存在的误区


要分清你所做的是不是真正的复盘,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名”),关键看它是不是符合复盘的本质和精髓(“实”),要名副其实才行。

那么,什么是复盘的本质和精髓呢?

从复盘的起源来看,它是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学习的一种方法,而所谓的学习,不只是你“知道了”,必须要靠后续的行动和实践来检验。因此,复盘的目的或本质就在于面向未来,提升我们有效行动能力和未来的绩效表现。

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复盘必须遵循特定的流程、步骤或逻辑,而且必须把每一步都做到位,学习才能发生。《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中,基于荀子在2000多年以前提出的通过实践成长为君子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复盘的底层逻辑——“U型学习法”(如图1所示)。

图1 U型学习法

从这种意义上讲,真正的复盘就是一场“思维体操”,它必须能够“由表及里”,让我们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成败背后的根本原因,“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它还必须能够“由此及彼”,让我们“举一反三”,从本次经历具体的原因中“抽离”出来,总结、提炼出指导未来类似场景下的有效行动规则或应该汲取的教训,并付诸改进。

因此,只有以学习为目的,坚持上述逻辑或步骤,并把每一步都做到位,让学习真正发生,才是一次真正的复盘。

具体来说,复盘主要有以下六个误区。

1. 将复盘与工作总结/述职/考评混为一谈

因为复盘要建立在对过去工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所以,很多人会将复盘与工作总结、述职或考评混为一谈。但是,后者往往并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评价,这往往跟个人的绩效评定甚至升迁、任用有关联,所以,大家在参会时就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心态,容易报喜不报忧,或者邀功、避过。在我看来,学习是一扇只能由内向外开启的心门,如果“心门”是关着的,就很难产生真正深入、有效的学习。

2. 把复盘和分析、解决问题混为一谈

一些人在组织所谓的复盘会议时,容易只盯着失败或不足,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把复盘和分析、解决问题混为一谈,不仅失去了从成功中学习、复制和推广成功经验的机会,也没有“举一反三”、萃取提炼能指导未来类似场景或任务时采取有效行动的经验或教训,只是就事论事,使复盘的学习价值大打折扣。

3. 把回顾/回想当做复盘

一些人在做“复盘”时,并不理解或完全遵照复盘的底层逻辑,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把事情回想、梳理一遍,看看哪儿做得好、哪儿可以改进……这样做只是“蜻蜓点水”或“自说自话”,经不起推敲,也不是真正的复盘。

4. 认为只要做了预想/模拟/推演就是复盘

一些人在做“复盘”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复盘的一般程序,只是在发现了不足之后,预想或推演一下“如果……就好了”,这样可能也只是“马后炮”或“一厢情愿”,同样没有充分发挥复盘的威力。

5. 复盘流于走形式,走过场

近年来,由于网上有不少复盘的模版,书上也有相应的流程,于是,更常出现的状况是,大家在做复盘时,遵照了相应的步骤或程序,但是,只是走了个过场,很多地方都做不到位。这样,效果差强人意,就像“温吞水”。

6. 把复盘当成了批斗会

在一些企业中,秉承了学习、改进的精神,复盘会议也是按照相应的流程,但是,在研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批评、指责甚至相互推责、攻击的状况,导致大家都“神经”高度紧张,从而影响学习的发生。

当然,除了这六个误区以外,团队复盘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使得团队复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02

如何做到“真复盘”


那么,如何才算做到真正有效的“复盘”呢?

由于复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不仅仅是一次会议,还涉及前期的设计与筹备,以及后续的跟进推动,会涉及很多人,彼此之间也会产生很多微妙而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因此,要把复盘真正做到位,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协调配合。

概括来说,我认为,要把复盘真正做到位,需要统筹兼顾如下四个方面。

1. 操作手法

不同类型的复盘需要用到不同的操作手法。就像杀鸡不能用宰牛的刀,那样可能大材小用,反而会不顺手。当然,如果杀牛用一把宰鸡刀,也会捉襟见肘。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复盘来选择使用适合的操作手法。

比如,对于一个大的项目或部门、公司的阶段性工作,必须采用“三阶九步法”,从前期的精心准备,到复盘会议的有效引导,再到后续的推进到位,把三个阶段的九项工作都做到位,就可以应对团队复盘常见的一些误区或挑战。这在很多企业的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

2. 工具与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复盘的效果,必须掌握和使用相应的方法。比如,很多人在复盘时容易“跳跃”,为此,可以使用“复盘画布”作为辅助性的引导工具,让大家明确研讨的整体流程。

再如,如果对于亮点或不足的根本原因分析比较浅、流于表面,可以使用诸如“思考的罗盘” “鱼骨图” “五个为什么”等方法,通过逐层深入或看到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大家全面、深入、动态地思考,等等。

合格的复盘需要有一组工具箱,可以在遇到相应的状况或挑战时,选择使用最适合的工具或方法,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3. 能力

团队复盘会面临很多的挑战或困难,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具备三项核心能力。

(1)复盘引导。实践证明,有效的引导是团队复盘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复盘引导师能够营造适宜的氛围、保持中立,关注过程,并促进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就可以激发集体的智慧、提升研讨质量。

2)系统思考。对于很多复杂事件、大型项目或经营与战略复盘而言,除了把复盘引导做到位,还需要掌握系统思考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性的挑战。如果整个团队都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可以使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与工具进行集体交流、研讨,可激发集体的智慧,而不是陷入系统的复杂细节之中,难以自拔。

3)知识萃取。除了复盘引导和系统思考,另外一项核心技能是知识萃取,因为复盘要产生对后续行动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要萃取、提炼出能够指导未来有效行动的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项核心能力并不只是针对复盘引导师而言的。在企业中,要推广复盘,也应该对参与复盘的员工进行赋能,使其掌握相应的聆听、主张与探询的能力,掌握系统思考和知识萃取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方法与工具。

4. 心法

就像练武术一样,只是掌握了相应的招数、套路和工具,并不能成为武林高手。要充分发挥手法和方法、工具的功效,必须熟悉相应的“心法”,也就是理解这些方法和工具背后的精髓,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

总之,面对当今时代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面对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复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至关重要。因此,把复盘做到位,充分发挥复盘的功效,尤为关键。虽然这并不容易,但绝对物超所值。

关于作者:邱昭良,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组织学习、系统思考与知识管理专家,PMP,CKO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公众号:ChinaCKO),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著有《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如何系统思考》《知识炼金术》《激活学习型组织》等书,并在国内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



  编辑/制作 | 时雨

  内容审核 | 郭云涛

项目管理视点
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分享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动态,搭建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