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然有点武断,现在断言“经济复苏”还为时过早,当然每个假期都是如此,热门景点人山人海,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从一同出游的几个朋友消费的豪气程度来说,隐隐有几年前混得风生水起时的风范。要知道这几位近年都是大喊“消费降级”、“穷游”的主儿,当然,和节前在股市吃到了肉有关虽然都还带着观望态度,但所有人都认为节前的政策转向是一个好的信号。大家不再一味地谈论降薪、裁员、消费降级,而是又开始对未来有了展望,炒股的都在谈论要不要加仓,不炒股的在询问是不是要开个户,有换房计划的也在考虑是不是该出手了。除了国庆节前一天两市2.6万亿的恐怖成交量,还有长假期间随处可见的楼市新闻:9.24后的第39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81%、新房上涨126%;杭州新房成交量上涨262%、南京上涨409%、成都上涨121%...不得不说人真是一种健忘的动物,不到十天之前还遍地阴霾、媒体一片唱衰之声,一套政策组合拳下来,不仅资本蠢蠢欲动,普通人似乎也被点亮了希望之光,重新开始对未来有了盼头。其实节前这一揽子政策,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它标志着政策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从过去的“既要长期高质量发展,又要短期稳中向好”,转变为着眼当下、让利于民: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普通人的工资收入,具体表现在减税降费、改善分配机制等;直接或间接性地发钱: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二手车置换补贴...据路边社消息,还有个税起征点上涨到8000元、二胎家庭每月补贴800元等政策在路上(未经证实,仅作参考)...举个栗子,我们去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餐饮、门票、住宿...费用,都会转化成从业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他们又会拿去购物、消费,转化成为另外一些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如此不断循环,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就会成倍数放大,而决定乘数效应大小的关键,是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人们愿意消费的比例,当然,政策出台才一个多星期,大家目前的这种情绪能持续多久,还要看经济基本面的修复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旦经济好转,好处不仅仅体现在收入层面,更体现在就业层面:特别是国央企,9月26日颁发的“就业二十四条”就提到了“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效益提升了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降本增效”压力,对于普通人来说,饭碗就会更稳一些。2、普通人将重新拥有选择的权力。
是经济下行-企业倒闭或经营收缩-降薪、失业,收入减少-预期变差,信心不足-减少消费,需求萎缩-企业进一步收缩、倒闭-更多的人降薪、失业...导致的通缩螺旋,预期好转、信心提升-消费增长、需求增加-企业扩张、新增-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提高-预期、信心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的良性循环。就如几年前那样,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就业机会多,有能力的人自然就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不必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削尖脑袋往体制、泛体制钻。网上看到一句话:
“人人渴望、羡慕铁饭碗的社会,是僵化濒死的社会,是毫无希望的社会。”
这几年,工作变成一种折磨,每个人都只能被动地忍受职场的内卷与内耗,
遍地都是满身“班味”的打工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生不如死的中年人,这样的日子,真是够够的了。
只有民企、外企、国央企,都欣欣向荣,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适合体制、泛体制的人,可以在体制内找到自己的舒适区;不适合的人,也能在体制外发挥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机会自由地选择安逸或拼搏,平淡或绚丽,循规蹈矩或自由自在,
这样充满活力的环境,才是属于普通人的舒适区。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