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了救济旅俄华工,彼得格勒的中国留学生刘绍周(刘泽龙)等人,于1917年4月18日在彼得格勒发起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十月革命”后,旅俄联合会的工作得到苏俄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一个纯粹由知识分子领导的经管侨务的民间组织,逐渐向一个工人组织演变。1918年底改为旅俄华工联合会。
1918年12月中旬,旅俄华工联合会在彼得格勒成立,苏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部派人传达苏俄政府的决定,全力支持这个新的联合会,并且承认他有权保护旅俄华侨的利益。联合会是无产阶级组织,它越出工会的范围,具有进行广泛宣传的革命组织的性质,其任务是与俄罗斯工人阶级共同进行反对外国干涉者的革命斗争。旅俄华工联合会的成立,促进了旅俄华工运动的发展。截至1920年6月,第三次全俄华工代表大会已有会员5万余人,并在20多个城市设有联合会的地方组织。
为了支持旅俄华工联合会的活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特意发给刘泽龙出具一份证书。在这份证书上写明“该会长有权直接向一切政府机关和社会机构联系,以便办理有关保护中国人利益的事项。并且享有个人的不可侵犯权”。令人意外的是,列宁在这份证书的下面用红笔批示“务请所有苏维埃机关和主管人员对刘绍周同志予以一切协助”。刘泽龙回忆说:“列宁的批示把证书的力量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1920年6月25日,旅俄华工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闭幕第二天,参加大会的华人共产党员代表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俄国“共产华员局”。这个时间比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的党的早期组织早了2个月,比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的党的早期组织早了4个月,比旅欧支部早了两年。大会通过了《旅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章程》。同日,俄国共产华员局给列宁发出了致敬电:“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我们的堡垒和希望。我们追求的是中国工人和农民的解放。在中国,五亿劳动者向俄国的无产阶级伸出了手”。
俄国共产华员局的建立,标志着苏俄境内统一的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的正式形成。俄国共产华员局直属俄工部中央委员会,享有俄工部党员的权利,并履行相同的义务。
1920年7月1日,俄工部中央委员会批准,俄国共产华员局为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机关,同时批准了《旅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章程》。《章程》规定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的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深入和广泛的动员华工投身于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参加苏维埃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二、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发动中国革命”。关于在中国国内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旅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章程》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在各国无产阶级面前,自己直接的责任是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组织中国工人阶级。在祖国,凡有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的地方,均需建立党支部,组织局领导这些支部的工作。
只是,随着1919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介入,旅饿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有部分人参加了之后的国内党组织建设,但因为并不熟悉国内工人阶级运动情况,所以并未像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人那样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党者。但是,他们的行动不应该被忽略,他们的理想也应该得到肯定。
*刘绍周,曾五次接受列宁接见,1920年11月回国后先任职于中东铁路,后转任北京大学法商学院、西南联大任俄文教授,中国国民党政府驻苏参赞等职,1949年9月支持陶峙岳将军起义,为新疆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周恩来总理聘请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并主编了《俄汉大辞典》。1956年,由陈毅做介绍人,刘绍周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病逝于北京。
*参考资料:《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