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市委组织部“笔杆子”训练营,我被喊去当了一次“老师”。其实,我与真正的“笔杆子”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一点外人不知,我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今天开始就把我知道并佩服的长沙“笔杆子”写一写,让大家知道真正的“笔杆子”是什么样子。
陈X辉
1990年8月,我通过公选并经人事局推荐进入市委政策研究室。当时政研室只有三个科室,城建科、农村科、秘书科,加上领导一起共11人。市委书记王众孚去深圳任职前特批调入1个,这个人就是陈X辉。
说起陈X辉,是挺传奇的。他本是政府研究室综合二科的科长,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和市委书记发生关系,但正如一句话讲的好,“机遇总是给到有准备的人”的。在一次长沙市大型活动中,说好的省领导临时有要务不能参加,议程临时调整为王众孚书记讲话。因活动地点在某县,而此时工作人员中只有陈X辉是搞文字的,遂被书记喊来救急,陈X辉放下手中扑克,马上动笔,等到交稿已是凌晨。上午活动大会,书记照稿而读,一字未改,陈X辉的文字能力得到王书记肯定。
这段传说真实性暂且不论,但陈X辉的对文字工作的那份痴情,我是亲眼看到的。1991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夏赞中到长沙任职市委书记,随之而来市委政研室的材料任务逐渐增多。已是副县级研究员的陈X辉与大家一样,也分担了写作任务,并负责所有文字材料最后统稿。那时夏天没有空调,五一路的老市委房子电路还经常跳闸。为了降温,陈X辉经常提两桶水放到桌子下面,然后把双脚泡在水里降温。
随着他担任副主任、主任(不久,改名为陈X珲,意为“被埋的金子等着发光”),市委政研室的文字水平也不断提升,那几年的《求是》杂志基本上确保了每年都有一篇长沙市的文章。
1998年,陈X辉获得湖南省“百优秘书工作者”,荣立二等功。
虽然后来陈走上歧路,但不是今天的话题,也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笔杆子”的地位。
陈的特点:思路清,肯吃苦,善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