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即安,还是杀出一条血路?

文化   2024-07-14 20:46   北京  

每次公布新的金融数据,市场上一定会进行非常详细的解读,把各种数据的存量、增量,同比、环比,乃至按月份进行比较,简直是用显微镜去观察那几十个数字,但是这一切需要变了。上周五央行发布了6月份金融数据之后,短短几分钟后,几大金融类报刊就发出来很多篇文章,目的显然是想要引导预期。

这显然是央行提前组织的,具体内容没必要一一细究,最核心的就一句话:金融数据与现实经济之间越来越不匹配

这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比如小镇在《形势倒逼改革》一文提到的,M2这个指标早在1993年就被美联储放弃了,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影响信贷增长的已经从货币供给变为需求,无论怎么增加货币供给,信贷规模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正因为M2的失真,所以中国央行2010年新增了“社融”指标,但社融也开始失灵了,近几年就连M1这个指标也开始变得没有意义,接下来肯定要对一些统计指标进行修改,这本是很常见的做法,只是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是认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是粉饰太平,就见仁见智了。

在这种情况下,观察经济需要寻找更加核心的指标。PMI是一个,进出口数据又是一个。尤其后者更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顺差持续增长同时,有一个非常尖锐的质疑点:

在房地产、金融行业看来,现在的经济形势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尤其最近几周,金融圈不停地释放负面情绪,就像是天塌了似的,有的上周在《外怂内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文已经谈过了,比如降薪跳楼、历史垃圾时间论、疯抢国债等,这篇文章到今天阅读数仍然在飞涨,后台留言非常尖锐。

其实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动态。
比如某个非常自负但业绩很差的基金经理写了一篇3万字的长文,自称用了14个月,如果能够完全读懂能受益30年。小镇实在没能坚持读完,因为文章水平极为低劣,更是驴头不对马嘴,比如这篇文章一边鼓吹资产负债表衰退论,一边又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中非常激进的投资新能源和成长股,而且重仓的股票甚至每个季度都在大换血。

先不说资产负债表衰退论这个理论的诸多严重错误,起码得知行合一吧,自己写的所谓“受益30年”的文章鼓吹资产负债表衰退论,实际投资却又反着来,实在是莫名其妙。如果能赚钱也行,但这篇文章的作者从事多年宏观策略研究,转型基金经理后业绩很不理想,目前已经离职下一站去向未知。

然而诡异的是,这么一篇东拼西凑的水文,竟然引起诸多金融从业者基于这篇文章的讨论,如果金融圈竟然是这种理论水平,那资本市场表现如此差,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基本只停留在网络、言辞上,又一次坐实了金融是个纸老虎,就连搞事情都非常软弱无力。这些动作,反映了当前金融行业极为普遍的情绪低迷,或许还要加上地产,这两个行业密不可分,最近也经常看到一些与地产关系紧密的专家,站出来谈金融和宏观经济,最终落脚点还是国家应该投入几万亿去拉房地产。

在情绪极为低迷的金融、房地产行业看来,现在的经济怎么可能好,甚至觉得马上就要崩盘了,然而奇怪的是,中国经济增速仍然能够维持5%以上的速度,而且不仅中国统计数据如此,就连欧美机构也纷纷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表现。

甚至小镇与一些海外朋友的沟通得知,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中国简直遍地是黄金,中国海量资产被严重低估,本计划在美国开启降息周期的时候进行抄底,当然还需要面临资本管控的阻挠。这其实很有意思,同样是金融人,海外欧美从业者看好中国,国内的却唉声叹气,到底问题出在哪?谁对谁错?

理解这种错乱,就需要搞清楚,为什么在金融地产等遭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能保持5%以上的增速,当然不能说中国经济非常火爆,但显然也不能说中国经济不行。

过去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是温差,亦或者宏观形势与微观个体之间的感受出现偏离,但是这种说法还是太简单了,并不足以说服,也不足以解释现实。

其实,不妨更加坦然。

中国制造业厚积薄发,正在全球所向披靡,相比2020年之前,中国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到了欧美都无法通过正常手段竞争,必须国家政府下场的地步。

而这种国际竞争力、国力的跃升,目前涉及的行业和百姓仍然有限,时至今日,疫情的影响仍未退散,就在上个月,总理刚刚用“大病初愈”来形容当前的状况,正因此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看,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也确实没有带来居民福利的普遍提升。

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惠及大众,需要时间。

从2008年至今,中国对美国、欧洲的贸易顺差不断上升,2022年更是创了新高,分别达4041亿美元、2766亿美元,而刚刚过去的六月,更是创下单月顺差新高,达990.5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强于预期,而进口大幅度低于预期。

6月的进出口和顺差数据非常有意思,改天另文分析。

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顺差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了欧美政客最看重的问题。比如特朗普,一贯的观点是,任何国家只要从美国这里获得了顺差,就是从美国篡夺了财富,就是美国的“敌人”,美国就要用额外关税进行弥补,最终确保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从美国获得顺差。

当然这种想法很强盗,中国想买的东西多了,是欧美国家不卖给中国,而随着中国科技和产业的升级,很多东西中国自己能制造了,自然就不需要进口,但是这种话跟强盗讲不明白。

强盗们就是要以中国顺差太高为由,发动贸易战从而实现所谓的贸易再平衡。特朗普可能获得胜选,届时他一定会掀起更为猛烈的贸易战,他的贸易代表已经写了一本书,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战略脱钩”。

欧洲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了。上周举行了第12届世界和平论坛,7日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动荡世界中的中欧关系”,往常这个论坛还是挺和气的,然而这次大不一样,欧盟驻华大使对中国进行了无端指责和埋怨,认为中国不配合进行反补贴调查,说美国、土耳其、巴西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甚至这些国家都不进行任何咨询或者磋商就直接征收了,为什么中国只批评欧盟?

现场中国参会学者进行了回应,希望欧洲理解中国的哲学、从积极方面看待与中国的关系。事后商务部还专门进行了回应。

但说实在的,现场交流完全是无效的,各说各话,谁都没听进去对方的话,这种小范围重在交流的小组讨论,搞到针锋相对,这是过去从没出现过的。

争执的内容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洲有损失感,中欧关系正在受到冲击。尤其是欧洲现在出现极右翼冒头,原本坚持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领导人纷纷失利,未来中欧关系前景并不乐观。所以更需要想办法拉近中欧关系,将欧洲与美国切分,参见《美国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异端”》。

以上是背景。

基于这样的情况,未来国家决策大概有两个大方向有待抉择:

一是宏观政策转向,如金融、地产等行业希望的,加大刺激力度,就像1997年、2008年曾经做的那样,靠大规模的刺激内需,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冲击。

好处是可能会像曾经那几年出现一时的经济繁荣,坏处是放虎归山,再次错失改革窗口期,科技和产业升级也将受到影响。

二是坚定当前的政策,保持战略定力,对房地产、金融继续进行整顿,硬顶着资产价值重估、地方财政紧张等压力,继续狠抓科技和制造业,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这条路就是坚定提升国际竞争力,用硬实力去打破欧美国家的围堵,而想要发展科技和先进产业,就绝不能把金融和房地产这两个躺着赚大钱的放出来,否则谁还愿意搞辛苦的实体经济、去投资失败风险更高的未来产业?

但这一条路很难、很残酷,这就意味着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仍然要继续下行,而为了全力支持先进产业,产能过剩不可能进行过多干预,甚至要借助产能过剩,用市场的力量逼迫行业进行更加残酷的淘汰赛,从而最终诞生若干个具有全球最强竞争力的产业。

正因此,如果选择第二条路,未来几年时间,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当然只要赢了,真正的好日子就来了。

小富即安,还是杀出一条血路,这两条道路之争,就是目前博弈的核心焦点。目前决策者更坚定于第二条,而且已经对未来的困难做好了准备,比如4月召开一季度会议的时候,当时中美关系已经回复了不少,总体稳定。

然而当时对未来的判断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与我们坚定打破欧美围堵有关,只要我们不放弃科技创新,不放弃跟欧美争夺关键的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不放弃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与欧美的矛盾就绝少不了。

现在无非二选一:

融入西方,小富即安,相安无事;

独立自主,苦干几年,一朝登天。


其他文章推荐

■  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喊话被当成虚张声势,只能动手了

■  美国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异端”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