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圈层”,越来越“固化”了

文摘   2024-10-25 11:02   四川  

十几年前,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成都的房地产市场,是郊区县主导的天下。


那个时候,二三“圈层”的房源和土地供应量,是绝对的市场主力,三环边就有“千亩大盘”。


当时还没有“5+2”的概念,南湖、麓山一带还是妥妥的远郊区。


那时最注重“圈层”的购房人,对成都一、二、三“圈层”的划分,远没有现在这么敏感。“三圈层”的远郊别墅,房价超过“一圈层”,再正常不过。


当时,北门的新都、南门的双流、新津”,有很多房子,都卖得比“一圈层”还贵。关键是,还不愁卖。而且,都是有钱人买。


当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拿地价格低得多的项目,比拿地价格高得多的项目房价高很多这种情况,很普遍。


七年多前开始,成都购房人对“圈层”的概念,表现出空前的敏感。而三个“圈层”的房价差距,也是从那时起,越来越“固化”。


现在看来,“一圈层”房价绝对“碾压”“二圈层”,“二圈层”房价绝对“碾压”“三圈层”,差异明显。


两个楼盘可能只隔一条双车道的社区道路,产品定位和户型大小完全重合,品牌等级也不相上下,但就只因为分属不同“圈层”,房价拉开一大截,甚至是倍数级差距。这种情形,已经是全成都的常态,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而且,几乎没有例外。


也正因此,购房人在选房时,最先需要考虑的,是该项目属于成都的哪个“圈层”。现在几乎见不到跨“圈层”的新项目了,每个楼盘的“圈层”归属都很清楚。


我刚入行的时候,一盘跨两区,甚至三区的情况,都是有的。


与“圈层”关联最为密切的,就是配套。还有一种说法,叫“城市资源占有”。


房地产业内,包括置业顾问,总是习惯于用“板块”来定义区域。这些板块中的大多数,“圈层”归属都比较清晰,但有一些,就是比较模糊的了。而且,很多板块的定义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泛化。


曾经有一个板块叫“新双楠”,范围可以从三环一直延伸到双流。自从有了分为“南区”和“北区”的“武侯新城”,已经多年听不到“新双楠”这种说法了。“武侯新城”四个字,一下子就把“新双楠”板块的双流部分排除在外。


当年在二三“圈层”买了高价房产的有钱人们,你们小区的二手房价,还好吗?那些房子,应该有很多,已经卖了吧?

无滤之镜
随便写点什么,拍点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