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寒风刺骨,易使痹病复发或加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关节所为。当以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温经止痛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行痹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曲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表症,舌苔白腻,脉浮。当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方用宣痹达经汤加减,药取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豨莶草、青风藤、当归各10克,细辛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可水煎取汁洗浴,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痛痹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不可曲伸,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热则舒,舌苔薄白,脉弦紧。当以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为治,方用乌头汤加减,药取白芍药、黄芪、蜂蜜、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姜黄、当归各10克,制川乌、麻黄、甘草各5克。
着痹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当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治,方用薏苡仁汤加减,药取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桂枝、当归、川芎各10克,制川乌、麻黄、甘草各5克,生姜3片。
热痹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关节游走疼痛,不能曲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汗出恶风,口渴烦闷等症,舌苔黄燥,脉滑数。当以清热通络,疏风胜湿为治,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药取知母、粳米、石膏、桂枝、忍冬藤、连翘、黄柏、海桐皮、姜黄、木防己、威灵仙各10克,甘草5克。
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关节疼痛,肌肤疼痛,麻木不仁,固定不移,舌淡苔白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莪术、三七、地鳖虫、全蝎、蜈蚣、地龙各10克,甘草5克。
肝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痹病,关节疼痛,遇劳则剧,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苔薄,脉细弱。当以补益肝肾为治,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取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肉桂各10克,细辛、炙甘草各5克。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药膏疗法:
1.刺五加膏:刺五加皮、蜂蜜各适量。将刺五加皮择净,水煎取汁,共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后,纳入等量蜂蜜煮沸,候温装瓶。冲饮,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可祛风利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2.陆抗膏:牛髓、羊脂各200ml,白蜜、姜汁、牛酥各300ml。将牛髓、羊脂、白蜜、姜汁、牛酥同入锅中,文火浓缩成膏即成。每次30ml,每日3次,加温黄酒适量调匀饮服。可补益肝肾,补虚疗损。
3.豨莶膏滋:豨莶草适量。将豨莶草择净,蜜拌,9蒸9晒,蒸取浓汁,酌加冰糖,文火收膏。每次9~15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可祛风和络。
4.金银藤膏:金银花藤250克,秦艽、木瓜、苍术、黄柏各120克。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可清热利湿,除痹止痛。
5.苍耳膏:苍耳取新鲜连根带叶适量。将上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10克,每日2次,温黄酒适量送服。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