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几乎天天与高血压患者打交道,但很多基层医生诊治高血压方面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不到位。
一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把握不到位
高血压的诊断有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标准,其中诊室外血压分为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他们的标准分别是:诊室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动态血压全天24小时≥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
多数基层医生只重视了诊室标准,对高血压的诊室外诊断标准不清楚,实际上,家庭自测血压意义重大:
1.家庭自测血压和诊室血压相结合,有助于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治。
2.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
3.当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
4.当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或“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
5.通过家庭血压监测,还可以评估清晨血压和晚间血压,根据清晨与晚间血压的平均值,是否≥135/85mmHg,诊断清晨高血压与晚间高血压,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可判断清晨与晚间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对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把握不准。
心血管危险因素共8个,分别是高血压(1~3级)、年龄>55岁(男性),>65岁(女性)、吸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案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0umol/L)。
另外,还有6个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股动脉PWV≥12m/s、ABI<0.9,eGFR<60ml/min.1.73*2或血肌酐轻度升高、尿微量蛋白30~300ms/24lh小时或蛋白/肌酐≥30mg/g。6个伴随临床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基层医生要根据这些因素对高血压进行正确分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需要认真采集病史或借助于一些检查检验才行,要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针对这些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合理的检查和合理的干预。
三是:高血压的治疗把握不到位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为达标、平稳、综合管理,注重个体化治疗,基层医生对高血压治疗有以下几个细节把握不到位。
1.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把握不到位,目前认为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仅在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的高血压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应启动药物治疗。
2.对多重心血管he ge g ge vvüvvüvvüvüvüvvvüüvvvvvvvvvvvvv吧把vvvvvvv危险因素协同控制把握不到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在正常范围,其他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兼顾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3.不熟悉各种降压的特点,为患者选择降压药时未能做到扬长避短。目前一线降压药主要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轻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目前主要药物是沙库巴曲缬沙坦)。
对于心率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优选β受体阻滞剂;对于动脉硬化较重的老年患者优选钙通道阻滞剂;较严重的心衰同时伴高血压的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为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尽量避免容易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如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等。
高血压是危害大的慢性病,基层医生应加强学习,准确把握高血压的诊疗细节,努力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致残率。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