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一只历史的神来巨手,将一把称之为"知青‘’的种子,撒向了中国农村的广阔天地。这是块缺少养份的土地,贫瘠而又落后,上天似乎有意要为他们设置一个严酷的环境,让他们去磨砺,去修炼。然而,这把红色的种子有着特别超强的生存能力,他们没有逃避,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昂然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完成了那个特殊时代赋于他们的特殊使命。无愧的知青——不容易!五十多年过去了,再回首那段艰辛的历史,人们会怎样去评说?也许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诠释。但无悔也好,有悔也罢,至少每一个有此经历的人,在精神层面上都会有一些感悟,一种耕耘后的收获感。古人云:人生自古多磨难,有谁相安过百年?就是说,人的一生不会都是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和挫折。磨难,是无法用其它途径获得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正是上天给予知青的这种历练,恰恰造就了一代奋进的人。历经磨难的知青,从下乡到回城,几十年来他们锐意进取,向社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他们为国家、为企业、为家庭任劳任怨地工作,他们始终是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力量。而回城后的知青,之所以后来成为改革开放中各行各业的中坚,也正是得益于他们苦行僧式的下乡修炼,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把人固有的惰性磨得干干净净,经过这样浴火锻造的宝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斩落的吗?!有位知青朋友说得好:‘’有下乡经历的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刻骨铭心的经历,的确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而只有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的人,才会对生活有这样的感悟。生命中应该有一点值得回味的东西,有它人生才不庸碌乏味。知青,作为一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如今正在慢慢隐去而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但知青这个名词,以及知青的精神,不会随着他们的隐循而消失,它似一尊奋斗者的雕像,将会永远地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作者袁坚和本公众号编辑在江苏知青团体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上见面。
袁坚 男 江苏无锡人,老三届知青,1969年下乡盐城农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知青小屋》词作者。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