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评析于坚的诗歌影响(南京大学2020年)

文摘   2024-11-14 19:46   湖北  

25粉丝福利QQ群:868513824

25全程班已正式推出,文研伴你,高分上岸

点亮星标,不错过干货推送

WENYANYOUTH



准备好了吗?近期将有一大波2024超难院校真题复现,带你直面考场真题!面对这些高难度中文院校的备考准备,小研深知困难重重,例如教材知识点与考场答题思维的分离,答题关键词与完整答案的困难聚合。


由此,文研青年特再次重启“真题解析”专栏,做到超详解析与点拨并重,以期同学们更好构建文学史思维,从应试角度再次深化重难点。每年考前我们也都持续推送超难院校的真题来启迪考生思维,大家也可以根据分析进行适当整理与补充。真题推送:

论《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南京大学2024年)

谈作家在创作中自我的意义和限度(北京大学2016年)

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北京大学2016年)

如何理解刘勰所言“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的区别(北京大学2018年)

新媒体时代,谈谈“审美”在定义文学中的意义(北京大学2019年)

结合明清小说史对古代长篇小说“聚散大结构”进行评价(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李杜优劣论”的认识(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中国当代文学中北京城市书写的演变(北京大学2024年)

论述陶渊明在六朝人眼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中山大学2024年)

论述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西北大学2023年)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给当代文化生态造成了哪些影响?(西北大学2021年)

论陆机、刘勰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与二者之间联系(西北大学2024年)

列举三位20世纪中国小说家,阐述他们对小说文体变革的贡献。(苏州大学2024年)

1980年代,哪些文学理论/潮流对先锋文学的出现产生了影响?(同济大学2021年)

《诗经》在其产生的时代是通俗文学,为何在今天却成了高雅文学?(武汉大学2017年)

如何理解马尔库塞“艺术就是反抗”的观点(西北大学2022年)

简述解构理论或解构批评的得与失(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蒙的文学贡献(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出土文献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2年)

试举例说明文献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4年)

以理论、反理论、后理论的核心演化为例,谈谈你对理论的认识(复旦大学2019年)

结合《简爱》和《茫茫藻海》,阐述“阁楼上的疯妻子”女性形象及发展过程(复旦大学2024年)

你怎样理解文学的人学属性?(北京大学2021年)

简述新批评“文本细读法”(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尝试集》和《女神》,谈谈你对早期新诗的理解(北京大学2023年)

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北大2015年、人大2024年)

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废名和沈从文的乡村书写(北京大学2023年)

论述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以及对当时诗坛的影响(北京大学2023年)

谈谈《红楼梦》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又如何创新发展?(北京大学2021年)

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论述20世纪90年代文学特色(北京大学2023年)

繁漪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的娜拉”,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湖南大学2024)


面对超难真题,究竟该如何下手?现在带你看一道来自南京大学2020年的考场真题,做题前也可以先看看往期相关推文:


2024年文学评论写作真题汇总:新诗鉴赏/评论篇

2024年文学评论写作真题汇总:古诗词鉴赏/评论篇


举例评析于坚的诗歌影响。(南京大学2020年)


文研青年解析:于坚的诗歌创作贯穿新时期先锋诗歌几个发展阶段,以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为诗歌再现的切入点,平民视角、口语书写和“拒绝隐喻”的诗学思想,使他的诗歌保持了一种充满生机的原创性、直接的感受性和卓然的独特性。


于坚实践着口语化诗歌语言的创作理念,形成了突出的口语化语言特色。一是具有平民化色彩,这主要体现在诗人对自我和生命的认识,对存在的认知和体验上。他的诗表现着对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构筑的深度模式的颠覆和解构,让诗人回归日常、卑微却真实的自我。二是于坚口语化诗的句子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如“小杏你睡觉的时候/要关好窗户/你出门的时候要穿好毛衣/你要的围巾我明天就去买/现在是十一点了/街上空无一人/我看见你轻轻转过头来/抿嘴一笑/我很高兴/又加入朋友们的聊天”(《致小杏》)。全诗随性所至,行文直白,没有复杂的结构,但流溢出真诚的生活感受。这也正是诗人的追求:拒绝复杂句子所营造的歧义,在直白中真切地触摸生活的实感。三是用一种特有的懒散、琐屑和饶舌,以一种平民知者的机智和幽默,使诗达到平常、随意、反讽、戏谑和幽默的效果。


于坚在90年代之后的创作,更多地以理性思考进行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诗学革命。面对诗坛意象、象征和隐喻的泛滥,于坚清醒而尖锐地指出,某些先锋诗歌不过是词汇的变化史,从新诗发展之初到今天并没有多少变化,不过把红旗换成了麦地,把未来换成了远方而已。为摒弃这种诗风,于坚断然提出了“拒绝隐喻”的主张。“拒绝隐喻”是有意识地解构汉语的意义系统。


《蘑菇》《阳光下的棕榈树》《啤酒瓶盖》《在马群之间》《被暗示的玫瑰》《一颗穿过天空的钉子》等诗中,在事件、事象、事态构成的具象性挤压下,玄奥的意义与语言的意指、能指渐趋消失,直接呈现生活的语符移动,隐喻和想象的放逐,消除了主体意志对客体世界的干预和扩张。于坚在90年代诗歌理论上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向度:去除历史文化积淀对事物真相的遮蔽,让在所指上不断前进的汉语返回到能指上去,重现语言和存在的真实关系。


拒绝隐喻、回到事物与存在现场的诗学主张,使于坚作品抒情策略发生转移。他更加注重客观化叙述,诗中极少主观色彩,意在呈现存在,摒弃精神乌托邦和精神升华。于坚常以客观自足的戏剧化处理来挖掘日常生活的诗意,以此改变客观写作带来阅读的生冷与滞重。以戏剧处境、独白、对话,铺排戏剧性场景,展现细节、人物与画面,在诗的小格局里刻画人物“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并加强诗在语感语势节奏上的表现,使叙述充满灵性,语境变得鲜活。


《罗家生》一诗堪称典型:“他天天骑一辆旧‘来铃’/在烟囱冒烟的时候/来上班/驶过办公楼/驶过锻工车间/驶过那间木板搭成的小屋”,这仿佛是戏剧的开场,大背景是清晨、办公楼、锻工车间和一个木板搭成的小屋,一个普通的工人骑着来铃车上班。“谁也不知道他是谁/谁也不问他是谁/全厂都叫他罗家生/工人常常去敲他的小屋/找他修手表修电表/找他修收音机。”看来这个普通的有点卑微的工人,生活平淡,不喧嚣,不张扬,只是作为一个人而“在着”,然而他也有电工技术高超的不普通的一面,所以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属于那种人们不想记着却又会忘不掉的人。


于坚以一种冷静、客观、心平气和、局外人式的创作态度进行零度抒情而这种不动声色的、不掺杂诗人情感喜怒的客观描写,无疑扩充了作品的张力,回避了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对写作的影响,表达出作者对生存真相、对日常生活能力真正的尊重和珍惜。于坚消解了经典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和宏大叙事观念,改变了文学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方式和叙事方法,逐步拼贴起文学描述日常生活的美学理念和叙事法则,从而为日常化写作的实践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审美的依据,不仅颠覆了抒情和意象艺术,大大拓展了现代诗的表现域度,也达到了诗与生命的异质同构。


文研青年点拨:于坚是后朦胧派诗的代表,需要掌握其代表性作品和艺术特点。另外,从更大的诗歌流派来看,后朦胧诗与朦胧诗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性和反拨的关系,二者的区别也是考点之一。


以上内容出自文研青年南京大学真题解析。


真题解读

Interpretation



01.



02.


03.


04.

05.






文研青年



小文学姐

小研学姐

小青学姐

小年学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了解以下内容:
25全程班:回复“全程班”
25文学评论写作:回复“评论写作”
25教材导读课:回复“教材班”
25作品导读课:回复“作品班”
25论文研读课:回复“论文班”
25真题讲评课:回复“真题班”
25冲刺带背课:回复“带背班”
回复院校名称,查看本校院校班

阅读原文,查看【文研青年主页】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这里是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平台:聚焦中文研情,考研咨询,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