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外国文学真题题型介绍与作答技巧讲解(2.6万字)

文摘   2024-10-17 09:37   湖北  

25粉丝福利QQ群868513824

点亮星标,不错过干货推送

WENYANYOUTH



同是考研人,共上一堂课!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外国文学真题讲评课之——

古希腊罗马文学



以下文字为文研课堂实录

授课老师为夏衍老师

本推文每句话均为讲师在课堂叙述

如有错漏之处还请体谅

首堂课免费试听!
课程链接如下:


试听链接扫码购课
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理论





一、题型介绍


大家好,首先让我们站在考研的角度来看一下外国文学,它考什么题型,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一)填空题


1.埃斯库罗斯所创作的也是唯一一部完整流传至今的古希腊三连剧是?(首都师范大学,2024)


考填空题和匹配的院校比较少,我们就简要地快速地浏览一下:比如埃斯库罗斯,大家一想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第一个悲剧作家,他唯一流传至今的古希腊三连剧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2. 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特罗斯代表作()。(浙江师范大学,2024)


再看浙师大的题目,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


有同学就犯了愁,说我到底写什么呢?这道题答案其实是不固定的,埃斯库罗斯流传下来的只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所以大家写的时候,要么就写《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要么就写“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里的任意一部都可以,填空题它没有技巧,就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一个重现。


(二)匹配题


1.托夸多·塔索《》(南开大学,2024)


再来看第二题匹配题,这个题目它出现的频率不高,请大家记住托夸多·塔索的作品《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2.维吉尔《》(南开大学,2024)


再往后看维吉尔的代表作品,虽然有选项让你匹配,我们就不放选项了,大家都知道维吉尔肯定对应的就是《埃涅阿斯纪》。


3.欧里庇得斯《》(南开大学,2024)


而欧里庇得斯对应的就是《美狄亚》。


4.《七将攻忒拜》《》(南开大学,2024)


而《七将攻特拜》,咱们在讲“三大悲剧诗人”的时候,讲过它是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有的同学会把它当成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这种填空、匹配、选择题,没有所谓的任何技巧,只是对基础知识的一个考察,记得住就得分,你不会这道题的分直接就没有了。


(三)选择题


1.希腊三大悲剧家(  )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


第三题是选择题,没放选项,让大家直接想“希腊三大悲剧家”中谁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对,那就是索福克勒斯,但一想索福克勒斯会想到《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刺喀斯少女》,还有《菲罗克忒忒斯》,考试的话一般就考《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这两部作品,一个是《安提戈涅》所体现出来的永恒正义,就是黑格尔的悲剧律,永恒正义就是说它是一个双向否定的问题,双方你站在任何当事人的角度,它其实都符合伦理的正义,或者说符合法律的道德的正义准则,他们双方都没有错,安提戈涅要埋葬自己的兄弟,这符合人伦,但是她的行为又违背了代表着城邦,代表着男人,代表着一种集权意志的瑞翁的统治。


所以说这种人法和神法之间产生的矛盾看似是对立的,但是你站在双方任何一个人的角度,他们都在他们关系层面上有自己的合理性,所以我们没法说悲剧的双方到底是哪一方压倒的另一方,所以说他们双方符合一种悲剧律。


索福克勒斯特别注重戏剧的完整性,完整性其实就是咱们后面古典主义强调的“三一律。”大家别看《俄狄浦斯王》是一个4幕剧,它的前后起承转合,其实都非常符合古典主义戏剧追求的那种戏剧律,在当时叫做“整一律”,所以《俄狄浦斯王》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有的同学会忽略《安提戈涅》,可以看一下黑格尔的论述。让我们看一下,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拿着他对悲剧的定义来去评价《俄狄浦斯王》,称它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悲剧,它特别符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面讲的这种突转和发现,整个悲剧冲突特别浓郁,而且人要和这种不可抵抗的天命神意,古希腊悲剧的核心就是神、命运和审判,他要和神去做斗争,所以说亚里士多德觉得无论是从戏剧的结构、冲突、形象等六要素都非常符合他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一出悲剧。所以大家回忆起咱们的诗学里面对于悲剧的定义了吗?


(四)判断题


1.普罗米修斯是太阳神。(浙江工商大学,2024)


再看第四道题判断题,普罗米修斯是太阳神吗?回忆一下古希腊神谱,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狄特、冥神、战神、酒神、森林女神、诗歌女神,大概主要就是这主要十几位主神。在这些神之上其实有一个站在顶点的神,他的辈分要比宙斯大,就是普罗米修斯,他算是西方神谱里面真正的第一位的真神,他创造了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人类,创造了西方的文明是创世神,而咱们提到太阳神的时候,首先就是阿波罗,赫里厄斯他也兼任了太阳神的职能,这两个都可以。


从前人类吃生食,感受不到火带来的食物的便利以及光明。普罗米修斯非常同情人类就盗取了火,然后为人类送去了烧烤,然后使得人类品尝到了美味与光明。宙斯认为必须要把人类和诸神都惧怕的雷电、火全部掌握在他的手里,这样才能稳固自己神王的地位,所以他惩罚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显然这道题普罗米修斯不是太阳神。


(五)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的定义。(浙江大学,2024)


第五题名词解释,首先是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的定义,大家一定要把它给背熟了,这道题目太经典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个定义它是从模仿的对象、模仿的媒介、模仿的方式以及模仿的目的,这4个方面揭示了悲剧的性质,悲剧的特征,悲剧的构成以及悲剧的功能,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它是对整个古希腊悲剧的一个成功的总结,在西方文学史上影响非常深远。


2.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东北师范大学,2024)


再看下一题: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说到冰山原则,大家就会想起一部电影叫做《泰坦尼克号》,等你看到冰山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船也要撞上去了。你看到的东西只是海面露出那一点,比例是多少,露出来多少,大家不要记错了,是露出水面1/8,在水下7/8,而且这个原则是海明威在《午后之死》里面首先提出来的,这个同学们作答的时候要提一下,这是他第一次在《午后之死》里面提到的这种纪实性的或者创作性原则。他以冰山做了一个比喻,说一部好的作品,就像给读者看到的是一座冰山,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其实只有1/8,让读者初读的时候,觉得就好像读到了这1/8的一部分。就像“召唤结构”和有的同学说的“潜台词”一样,需要读者去调动积极性去以意逆志,需要读者通过这种文本,通过提示去想象和补充,隐藏在水下的那7/8,说白了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这也就形成了海明威小说含蓄凝练的风格,没有过多的修辞


3.埃达


再看下一题《埃达》,我们在讲全程班的时候也给大家提过,它是中世纪北欧冰岛的一种神话和英雄史诗的合集。就像咱们在讲古代东方文学时,讲到印度的时候就像《吠陀》一样,它其实就是一种智慧书,或者是一种诗歌书,或者是一种英雄史诗的这样一种合集。它是中世纪冰岛文学最著名的文学遗产,也是咱们世界文学里面北欧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


《埃达》其实在古代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他们的原始语言里面,意思应该是太姥姥的意思,或者是一种古老的老人,古老的传统的意思,后来就转化为像吠陀一样的神的启示,神的智慧等等。


所以,后来《埃达》就成为了一个民间的史诗集子,它里面有诗,有诗的韵律,诗的体裁等,诗的内容可以供吟唱,所以它其实就是冰岛的神话和英雄史诗,然后代表了北欧原始先民最初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保存着原始先民的智慧,这道题就简要地写一下就可以了,因为确实是个知识盲区,有点超纲。


(六)论述题(文学评论、材料分析、组合题)


再看第六论述题,我把简答论述统一放到一块了,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基本上题型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题量的不同,简答你要少写一点,论述你要多写一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这儿。简答有的时候你可以不要总分总里面的前面的总,最后总结,你可以直接就写123没有问题。而论述题总就要加上去了,因为论述题它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你上去就写123的话就稍微有点突兀。


好,我们来看一下论述题出现的方式也是比较丰富,有的院校它会以文学评论的方式考,有的院校是给你摆出来一段材料,让你从这个材料里面去分析,或者根据这个材料,先考你知不知道这个材料的出处,再让你解释个材料,然后通过这个材料再间接地回到咱们文学史里面的考察。


还有一种题目是一种组合题,把两道题放到一道题里面,比如说考莎士比亚,它问莎士比亚对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和发展,再问莎士比亚对整个欧洲文学的影响,往前考一考,往后考一考,一道大题分成两道小题,但这两道小题其实你要答的话都要答很多东西,这种题目在题量上本身就有给大家设置一定的难度,我们简要地看一下这些题。



1.结合《俄狄浦斯王》或者《伊利亚特》,谈谈古希腊文学观念中“命运”和人的自由选择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这道题目,结合《俄狄浦斯王》或者《伊利亚特》,谈谈古希腊文学观念中“命运”和人的自由选择之间的关系。题中出现了命运,出现了人的命运是谁来掌握的,就是神,所以这道题你把它转换一下,什么叫命运和人的自由选择?你把它换成人神关系来理解。这两个作品里面如何体现了人神关系,神把命运降到人身上,他们产生了这种羁绊,那人该怎么做,他能否去进行自由选择呢?


拿到题目之后,大家先看这道题目,它到底有没有给你限定对象?就像20世纪西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同学写《罪与罚》肯定就不对,罪与罚不是20世纪的文学作品,这属于把范围搞错了,所以大家在考场上拿到题目,你先把这道题目给定的对象给圈出来,时间、地域、作家、年代,你要把这几个要素给确定,了解得非常清楚之后再下笔。


俄狄浦斯他面对这个命运,他有没有选择?看似他一定要背负弑父娶母的命运,坦然去接受所谓宙斯的惩罚,接受这个神的审判,但俄狄浦斯觉得我不能这样安心屈尊于这种弑父娶母的命运,我不能犯了过错,我还不去承担我自己该有的责任。


所以他自毁方双目,自我放逐,选择做一个明君,他是在用赎罪这条路来洗清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看似不可违抗的弑父娶母的命运。这种选择它是不是属于自由选择,这种自由是不是生而为人的自由,生而为人就是要推翻神的命运的不可违抗,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伊利亚特》里面,他有没有自由选择?当然有,阿喀琉斯的母亲知道神谕,所以他的母亲掂着他的后脚,让他的身体浸在冥河里面,但就是忘了把他脚后跟放进去。


神谕说阿喀琉斯在战场上肯定会被人射中脚踝,然后战死在沙场。他的母亲也把他的命运告诉了阿喀琉斯,但是他在战场上经历了第一次愤怒和第二次愤怒,经历了战俘的被夺,经历了朋友的去世,他还能忍受吗?他不能忍受。


因为那是一个高扬着人本位和英雄的伊利亚特的时代,所以他选择了战争,他也知道自己注定战死沙场,但他就像他对于雅典娜,对于天上的诸神说的那些话一样,你如果自己都不能主宰你的命运,你不去做些什么,那就和那些蝼蚁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其实也是一种自由选择。


这种自由选择不就体现在这些人或者英雄身上吗?让我们再看一下阿喀琉斯对面阵营的赫克托尔,他有没有自由选择。当他准备上战场的时候,他的孩子突然开始齐声大哭,这种哭,一般这种英雄他是有感应的,这种特殊的征兆在世人都相信先知和神谕的年代里面,对于这声啼哭,其实赫克托尔就知道他肯定要死了,但是特洛伊必须要出来应战,维护城邦尊严和自由,所以他必须要站出来,他要捍卫自己的国家的利益,所以说这也是一种自由选择,但不能说这些人完全消解了命运,因为神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但当这个命运压在他们身上,他们没有放弃一种自由的作为人的选择。


他们都以人的这种坚毅,以凡人之躯来比肩神明,勇敢地做出了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消解命运的自由,而是体现出一种作为人,作为英雄本位的时代里面,高扬着这种人的自由理性和尊严的选择。


所以这道题,首先要知道确实是神或者命运,施加给了人一种非常重的重压,但是人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人可以选择逆来顺受就此消退,也可以站起来,不愿做命运的奴隶。

2.(材料:《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追赫克托尔”的片段)论述《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深圳大学,2024)


再看论述题的第二个题,阿喀琉斯追赶赫克托尔的片段,荷马用了一种非常高超的所谓的荷马式比喻,比喻为盘旋在空中的老鹰追兔子,那你就可想而知了,阿喀琉斯肯定是要将赫克托尔给击杀了。从片段来描述荷马诗的艺术特征,主要就是谈荷马的语言,这种荷马式的比喻,顺便再谈一下这种英雄形象的塑造,这种矛盾冲突,还有整个史诗的一种结构的布置就可以了。


3.评论写作: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3000字。(浙江财经大学,2024)


让我们看一下评论写作题目,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面提到“美丑对照原则”,谈谈你对丑的看法,要求3000字。注意这个题量3000字,这个非常恐怖。考场上你先理定思路,准备材料花5~10分钟,3000字用最快的速度写20分钟一般写不完。


这种题目出来之后就非常考验大家的心态和速度了。


这道题已经给你限定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面提到“美丑对照原则”,让你谈谈对“丑”的看法,大家一定要举哪一部作品,对,《巴黎圣母院》。这道题目我们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回到“丑”本身,我们先讨论字义上源头“丑”,那么这道题目可以分成三步走。


首先你要说一下,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面提“美丑对照原则”,他提出来是干嘛的,他的背景是什么?他是为了完成对古典主义的反驳,古典主义讲究“三一律”,认为这是一种完整的不可更改的律法,但如果一旦文艺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板和套路,文艺就丧失了作为自由的纯性,艺术会陷入一潭死水,而在美丑对照的对比中,在这种对位落差,在这种混乱的更改的这种章法里面,你能够跳出来这种固定,能够在这种对比之间去找到打破古典主义的一条通道,而走向一种通过这种丰富的自由的不能被规定的人的情感的浪漫主义的道路。


这道题既然已经给了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的“美丑对照原则”,你一定要把雨果他为什么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他在克伦威尔序里面讲的主要是什么?他提这个东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他是要干什么?你先解释一遍,简要的解释一遍,然后我们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回到“丑”本身,我们去从美学这个角度也好,从世俗的角度也好,丑肯定是一种对外表的观察,一种判断,所以丑最初其实指的就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就是说丑本身就是指的是一种形式上、外表上、外貌上的引起人某种感官不适、不愉悦,这就是丑最初的意思,这是咱们的第一步。


第二步,你可以举《巴黎圣母院》,也可以举巴洛克这种美丑对照,它是在这种反差里面去跨越某种不可逾越的界限,你在丑的范围里面讨论丑,丑就永远是丑,但如果你在一个对比反差中看就不一样了,比如卡西莫多,他确实能够加冕为丑人王,但是他却是在所有人都不敢去营救艾丝美拉达的时候,他能够站出来,他能够被绑到钟上,然后让艾丝美拉达喂他喝水,流下了眼泪,他心中也泛起了对于世俗的对于美丽的爱,所以这个丑它其实是通过这种美丑对照,我们一直说好,它就必定有坏,我们一直说丑,它就可能会产生一种落差的美,这种形式上的美和丑它会跳跃到另一个空间上面,比如说卡西莫多外貌上丑,但他心灵上美,这就是对比所产生的这种对位落差和反差,而使得丑跳跃到了和他组合关系里面的另一个范畴,那就是对审丑而转向了一种审美。我们举巴黎圣母院的几组人物关系,也可以举巴洛克。好,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它既然是一个文学评论,谈《恶之花》和表现主义,当然可以。因为它是文学评论的题目,它要谈你的看法,我们不能就围绕着《克伦威尔序言》和雨果的作品来谈,我们还要谈这个东西,你的看法,你只能站在文学史的长河里面去看去做价值判断,所以我们要提什么?比如说《恶之花》,《恶之花》里面这种蛆虫、尸体等,就像《悲惨世界》里面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你看似肮脏的背后,其实它蕴藏着一种转化为美丽的无限的潜力和动力。


包括我们提20世纪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如果提“达达主义”的话,比如杜尚的《泉》。而表现主义其实也是一种扭曲和变形,比如说人变甲虫,它其实也是属于一种丑的这种范围的延伸,而你看似变成了一个非常丑陋的甲虫,但你却在这个丑陋的躯壳下见证了一个人善良美丽的本心,有的时候你不建立一个丑的外壳,你不利用一个非常规的视角,你反而去看不到这个视角背后的另一面。


我们说丑的最初给人的感觉印象确实是一种感官上的形式上的不和谐,但是当这种不和谐你能把它挖掘出来,这种对比对照背后这种转化的潜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文学史上,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丑其实就站在美的背后,光明就站在阴影的背面,最后来一两句的升华,123步走,既把雨果的美丑对照说了,你又把文学史里面,包括咱们文艺写作里面这种美丑对照的原则讲了,当然这个题目它没有固定答案。


二、作答技巧


(一)名词解释(广义)



接下来让我们看名词解释的答法,分6步走,这6步非常多,所以大家每一步就写一句话左右就可以了,不要写太多。名词解释我们说一般的题量的话5~8行,不要超过8行,写得多,有可能你后面根本写不完,所以这个题量你要控制一下,但你不要三行就写完了。一般情况下五六行、六七行,这是最合适的一个体量,其实就是五六句话,这五六句话就是咱们列出来的123456,我给大家讲一下定性(总结、结论)、溯源(背景、源头)、观点(主题、要点)、风格(特征、区别)、代表(典型、举例)、影响(发展、评价)。


具体而言:



1.x是产生于xx世纪(年代)xx国度(地区)的xx思潮/理论/文体/作家/作品


在写的时候,可以列出这个对象的时间,地点,以及生物学上总讲的科目属种,比如说考了一个表现主义,你起码得说它是一个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它是以表现这种通过表象来接触本质,去表达这种城市文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就是,这个东西是什么?它是产生于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一个什么,这种答法非常适合公安派、性灵派、文学研究会等名词解释。


2.兴起的背景主要与XX相关/创作背景与XX有关(可省略)


你要告诉考官,它是怎么冒出来的,它的兴起背景是什么,它的创作背景和什么有关,他是从什么领域里面发展而来的。


3.思想/主题/核心特征/核心观点是XX


然后你再说这个东西,这个作家、作品或者思潮,它们的核心的思想,它们的主题,它们的核心特征,比如表现主义,主题是啥?这种西方城市文明的批判,这种资本主义文明对人的这种压迫,这种人的异化,这就是它的核心的主题。比如说分析一个作品,要么就是思想特征,要么就是思想主题,要么就艺术特征。


4.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XX


然后接下来你再说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表现为什么。比如说表现主义,有的时候用一些非常抽象的象征的符号,比如甲虫或者这种父子关系,它的这种冲突,它最典型的方式是什么?给它简要地回答出来。


5.代表作家有XX,代表作品为XX


而这个第五点代表作家和作品可以放在三四点来写,你也可以单独再写一句,比如表现主义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而这个表现主义表现了人在这种异化里面的破碎,一种孤独感,所以它成为20世纪现代文学里面一个重要的现代的文学思潮,一个流派。


6.对后世产生了XX影响(作家、作品、思潮)/在后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对后世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或者这个东西在后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咱们现代文学里面经常提到的比如说新月诗派,它的前期和后期,再比如说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现代的象征主义,前期和后期它都是有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答题时前面主要说的是前期,你在后面就要把后期给补上,如果说这个东西它到后期偃声息鼓了,它消失了,也要提那么一句。


第六句,大家根据自己的储备情况,可以写可以不写,所以这就是一个解答完整的名词解释的一个结构,一个模板之类的东西。定一下性,说一下它的背景,表达一下主题,谈一下它的艺术手法,代表的作家作品,以及后续产生的影响。


总结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特征,典型、发展,这就是一个6步走。有同学说老师太多了,我不想写那么多,那行,没问题。一句话定性、观点、风格代表没了,如果你不想123456,那就1345就够了就这4个也完全够用了。


(1)思潮/理论/文体


X是产生于XX世纪(XX年代)XX国度的一种XX思潮/理论/文体。

兴起的背景主要与XX相关。

思想/主题/核心特征是XX,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XX。代表作家有XX,代表作品为XX,对后世产生了XX影响(作家、作品、思潮)


咱们来演练一下,我们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你看咱们如果说是一种思潮或者理论或者是一个文体,它是产生于哪儿的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兴起和什么有关?它的主题核心特征是什么?它的艺术手法是什么?代表作家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种思潮、理论或者是文体的答法。


(2)作家

XX是XX国度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理论家/评论家。

他/她的创作生涯可分为X个阶段,首先,XX:其次,XX:最后,XX。

贯穿其创作生涯的创作思想为XX,艺术手法上表现为XX。

他的代表作为XX,表达了XX的观点/提出了XX的主张,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XX的特征。他对后世产生了XX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作家的话,就说这个人他是哪个国家,哪个时期,一个著名的什么家,他的创作分成哪几个阶段,比如莎士比亚,他是文艺复兴后期英国重要的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分成三个阶段,早期乐观,中期悲伤,晚期走向一种神性的人道主义,而贯穿他的创作的生涯思想是什么?人文主义里面对人的这样一种探索,他的具有这种古典主义的浪漫,也有这种莎士比亚化的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四大悲剧,以及包括部分喜剧,后面的可写可不写。


某个作家,我们回到作家身上的时候,比如说咱们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这个作品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征?对后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又是咱们之前的一个变体,把它拆成了三小类。


(3)作品

XX是XX的代表作

这是一部关于XX性质的著作(作品/文论),中心主旨围绕XX展开在艺术风貌上表现为XX的特点/该论著提出了XX的核心观点,对后世产生了XX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作品,就这个作品是谁的代表作,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著作?这个作品主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的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提出了什么样的核心观点,在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谁评论过他,影响到了谁?他对后世产生的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莎士比亚对布鲁姆的影响,布鲁姆他在谈“影响的焦虑”的时候,觉得诗人他的创作就是无疑是一场西方文学里面的“弑父”。


我们说怎么写个诗叫弑父了,我们现在写个诗,能想到那些题材、那些表达、那些词语、那些思想,你会发现前人早就写过了,就像李白登上黄鹤楼,他就不敢再写了,因为崔颢题诗在前。布鲁姆就说,我们现在这些诗人,他一旦想写东西的时候,他脑海里面写出来,想到的都是以往这些传统里面别人早就已经写出来的东西了,你要创造出新的东西,你必须要就像“弑父”一样把它瓦解掉,把它推翻。


它就像一个强权一样,你要把它挑战,把它推翻,这无疑是一场“弑父”,而这种影响对于诗人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主体的焦虑,“影响的焦虑”主要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是他又加了一个例外,说莎士比亚不一样,莎士比亚没有这样的焦虑,因为他前面那些剧作家,他前面那些诗人都不行,那莎士比亚就行,所以说他将莎士比亚推高到了一个特别高的地位。



好,我们来看一下江西师范大学24年真题:表现主义。好,咱们看怎么6步走,首先第一步定性表现主义,它是20世纪30年代欧美文学中表现异化的一个现代主义流派之一,这是第一步给它定一个性。


第二步这个东西从哪冒出来的?它是从绘画领域,20世纪很多流派,它都是从绘画、音乐、雕塑这些领域蔓延到文学领域的,包括从哲学蔓延过来的,比如说什么存在主义,后面你就可以不写,后来波及这一句可以不写。


然后在主题表达上,其实我还写的有点多,主题表达可以压缩一下,主题表达上主要是对西方社会对人个性的压抑、人的异化以及帝国主义战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会经常写一些父子矛盾,用父子矛盾形式来表现年轻的新一代对专横残暴的旧制度的反叛和抗议。卡夫卡其实作品里面很多其实就提到了一个隐藏的父亲的这样一个问题,它的主题主要就是异化,这个一句话就可以写清楚。


在艺术手法上,它主要是通过表象看本质,注重人的心理感受,还有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你看第三点是主题,第四是艺术特色,第五是代表作家、作品,咱们其实可以把第五点合到第三点和第四点里面,比如说卡夫卡的《变形记》,奥尼尔的《毛猿》,都是典型的代表作家作品。


而表现主义因为表现人的孤落感,异化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大家题目里面,只要你自己确定的文学知识你就写,如果不确定的话就暂时不要写,就这样就行,你看这个就6步走,第一定性,第二背景,第三主题,第四特色,第五代表典型作家作品,第六它的影响。把第三点压缩一下,前后大概就是个7行左右,把它控制一下,这就是表现主义。



大家看一下真题手册里的相关真题,表现主义考的话肯定会考谁?表现主义的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其实就是针对卡夫卡的小说的这样一种风格而提炼出来,总结出来的,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学风格,或者是文学创作样式,主要指的是在一种非常简练的语言里面去表现人的一种异化、失落感、孤独感、离心感、悖论感,有很多寓言的方式,它其实变相地在考卡夫卡的一个创作风格,这些题目相关真题咱们就不讲了,大家看一下。


(二)不同题型的技巧


1.形象类题目


我们说,对于那些简答和论述题里面,刚才跟大家讲的是不同的类型,还有一些不同的题型,什么叫不同的题型?有的学校经常考形象,艾玛的形象,阿喀琉斯的形象,考哈姆莱特的形象,有的学校直接考典型形象,如果是这种形象上的题目,我们该怎么答?我们说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1]直观的、外在的


肖像,语言,行动


大家想一下,我们是形象不就是人吗?我们在学小学语文的时候,老师们教我们去描写一个人,大家都是从什么开始描写的?眼睛、嘴巴、鼻子、衣服,他做的一些事情,他说的一些话,所以如果说出现了让你直接评价,让你总结某个形象,我们就说这个人物,他的肖像,他的语言,他的行动,这些直观的外在的印象,哈姆莱特就是一个快乐的王子,这种万物的灵长,说的那些话,做那些事儿,是一个高贵的王子的形象,但这个王子遭遇了变故,蜕变成了一个更成熟的人文主义的人。


所以,第一点我们就可以描述这个人的形象,比如说我们分析“祥子”的形象,你首先要描述祥子他的外貌,或者孔乙己、阿q,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要把这个形象大体的轮廓给描绘出来。我们第一步就是先给一个总体的形象,想想艾玛的形象,想想于连、白兰的形象。


[2]变化的、内在的


性格,变化,成长


然后我们第二步,就要从一个总体的外观进入到一个内在的变化的这种形象,这种作品里面形象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物的内在的性格有的时候不是通过外在去触摸的,而且这个人物他是不断在变化的,他也会经历某种程度的成长,比如哈姆莱特,你越往后你会发现,他不是一个简单的高贵的贵族的王子,沉于享乐的王子,他是一个具有非常隐忍的,善于韬光养晦地等待时机去实施报仇的人,比如说安娜,比如说桑丘·潘沙、堂·吉诃德,他们这些人物的形象都在经历发展和变化,甚至还有这种典型的成长小说,这个人物最初他是不成熟的,后来成熟了,比如咱们的堂·吉诃德,咱们的拉斯蒂涅人生三课,这种成长不一定是褒义的,它也可能是贬义的。


[3]典型的、象征的


时代,历史,人类


我们谈了一个总体的、外在的,谈了一个内在的变化,我们最后第三点可以再升华一下,这个形象它可不单单就是一个作品里面的一个人,有的时候我们说举起镜子照自然,以铜为镜,你看这个形象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其实反映的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或者是人类的一个窗口。比如说像堂吉诃德这么搞笑,又这么鲁莽地勇猛,这怎么就让大家读起来就会有点引人深思,因为当时的西班牙虽然还拥有一定的海上霸权地位,但无敌舰队后来被英国打败了,它的整个穷兵黩武的国策,使得当时的西班牙已经入不敷出,已经民不聊生了。统治者和很多那种上流社会的人还觉得西班牙特别行,很多人特别喜欢读这种骑士小说这种读物,因为骑士小说就是觉得这是我们行,我们打仗行,我们就像骑士一样,我们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其实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沉溺于过去骑士小说所代表的那种封建残余的荣光,而不懂得去审视当下和以后,就像《百年孤独》的主题一样,沉溺于落后小破村里面,我们说拉丁美洲不懂得看到这种后殖民对你的文化压迫,不懂得去审视你本民族的自身的劣根性,那你永远就是无限的百年,深陷于无限的孤独之中,永远地停滞不前。


所以说某个形象其实代表的是一个集体,是一个时代,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横截面,就像茶馆的几幅历史的横截面,其实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核心的人物的或者一个时代风气的一个面貌。


所以形象题大家可以从这三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来写,它不是固定的,有同学说我不按照这个写,我就写,比如说海斯特·白兰,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犯了过错,但她后来为爱人愿意承担起来,不属于自己的罪过,所以海斯特·白兰最后成为了一个接近神性的完满的女性,可不可以?当然可以。这个只是给大家一个结构,大家不必要非得往里面套。


2.主题类题目



两种答法:


就文本具体的主题指向而言,比如《哈姆菜特》的复仇主题、伦理主题、历史主题等有几点,就总结几点,就分成几点,这个根据具体作品具体分析,看作品“讲了什么”一般作品的主题都归属于大的母题:战争、政治、爱情、伦理、法律、道德、人本。


再看这种主题类的,主题类的大家说主题有啥可写的,主题一般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一种就是具体的主题,你读到这个小说、这个剧本到底写了啥,你就写什么。


比如说《哈姆莱特》,你读到里面的战争,读到了复仇,读到了伦理,读到了历史,你读到了什么,它有几点你就写几点,你就分成几个要点,这个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看作品到底讲了啥,这个作品一般都离不开这些母题,母题就是一个大的、典型的主题的一个融合,我们想一下这些作品一般都会谈什么?爱情、战争、政治、伦理、法律、道德、人本,基本上咱们的主题都是从这几个角度去谈的,你就比如哈姆莱特复仇,为父报仇,伦理弑父娶母,没有娶母,但是他是否陷入了弑父的这样一种纠结,这样一种矛盾的困境之中?站在一个社会的这种伦理关系里面,你的母亲娶了新的伴侣,他就是你名义上的父亲,他只是不是你血缘上的父亲。


所以说哈姆莱特,我们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说哈姆雷特之所以不敢动手,是因为他觉得杀了克劳狄斯,就像是杀死了自己名义上的社会的伦理结构赋予了他的父亲,但是他不杀这个人,他的血缘父亲的亡魂又托付给了他这个使命,他又不得不去做,所以他陷入一种无限的这种矛盾纠结,陷入一种伦理的困境之中,所以产生了延宕。


所以从《哈姆莱特》中,你读到了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你就说它是什么主题,第一关于复仇的主题,第二关于伦理的主题。这个伦理可以谈家庭,也可以谈爱情,为什么奥菲利亚发疯溺水?为什么?因为她和哈姆莱特的感情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哈姆莱特对奥菲利亚说了一些非常过分的话,奥菲利亚一直深沉地爱着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为了保全自己,他没有像奥菲利亚给他百分之百的爱,他选择装疯卖傻,还选择用一些狠毒的话去咒骂了奥菲利亚,而且又杀死了奥菲利亚的哥哥。


因为在奥菲利亚的世界里面,他勇于和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哥哥说no,不就是因为哈姆莱特吗,但哈姆莱特却没有像她给他的爱一样多,其实哈姆莱特心里面是有奥菲利亚的,但那个时候他已经一方面要面临着重整乾坤的重任,一方面又要去计谋着所谓要去搞一杯毒酒比武,他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爱情在那个时候他已经顾及不上了,但是奥菲利亚其实还是以哈姆莱特为中心为全部,所以这种主题类你就看作品讲了啥,你读到了什么你就写什么,战争、政治、爱情、伦理、法律、道德人本,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里面去挑,但一定要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就想想这个作品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就知道它到底有什么主题了。


2.带有作者批评指向、带有总体概括与升华的褒贬主题,表达作者对什么什么的批判,对什么的希望(一般是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等,可以夹杂一些批评流派,比如女性批评、伦理批评等)


最终落笔成为“作者批判了X”“作者赞扬了X”“作者表达了X期待、蓝图”


第二个就是这种写法它是带有某种情感价值判断和某种情感取向的,带有一种总结性质的、概括性质的,带有某种升华的、一种褒贬性质的主题表达。它一般就是说这个作者在这个作品里面到底批判了什么,他到底称颂了什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种理想,怎样的展望,成为了一种这样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咱们谈《伪君子》,他批判了当时法国很多这种宗教势力,他想攀附这种封建贵族,一步一步达到政教双权合一。


当时很多封建贵族的家里面养了很多修道士和教士,在《伪君子》里面就是典型的这样一种情况,所以作者批判了当时法国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种教会人员的腐败,同时作者赞扬了什么?赞扬了比如说像桃丽娜这种虽然平凡,但是却不世俗的具有智慧的民间的女性小角色,体现了莫里哀的平民化的、民主化的戏剧立场。


同时我们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期待了什么,可有可没有,因为有的时候他不光批判了一个,有的时候比如说他还批判了战争,比如说《红与黑》,他有对战争的批判,他也有对这种政党之争的批判,所以批判和赞扬不一定是一条。


而第三个就是符合有的作家可能有的某种设想,比如说“反乌托邦三部曲”,对于“反乌托邦三部曲”,有同学不知道怎么答它们的主题,它们背后蕴藏着一种反对集权,反对这种微观的权力控制,反对这种权力的集中化,而达到一种抛弃我们一直所谈的共和的这种乌托邦的民主理想。


所以第三点适合比如说但丁的《神曲》,他也表达了一种想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想完成意大利的民族统一,他批判了教会,他赞扬了世俗人本,同时又表达一种对民族统一的期待。


这几个都是和上面这个(第一种答法)可能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其实批判了什么?赞扬了什么,这个X其实也是上面这几个东西(战争、政治、爱情、伦理、法律、道德、人本),只不过有的时候可以加一些我们现在的批评的一种方式,比如咱们谈《简爱》,谈《呼啸山庄》,有的院校可能会谈《阁楼上的疯女人》,拿《简爱》和《阁楼上的疯女人》,让你谈一下疯女人的形象,有的学校可能考,比如安娜,让你谈安娜的形象的时候,谈安娜这个主题的时候,你就可以加入一点女性批评、伦理批评。


又比如说像那批作家,比如说像托尔斯泰,你表面上看它是托尔斯泰主义,其实托尔斯泰是有点男凝视角的,包括我们看安娜也好看,包法利夫人也好,其实不管作者他本人有没有这种视角,但这个作品一出来,比如说像《包法利夫人》,比如说像《安娜·卡列尼娜》,你在书篇的开头,尤其像托尔斯泰,他是夹叙夹议的,他本人的这种批判性已经很明显了,他不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你到底杀人了没有?你杀了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你杀人到底真的就犯了罪吗?这个《罪与罚》到底是从什么层面来讲的?他是不表达自己观点的,托尔斯泰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更容易读者去get到作者的立场。


但如果说一个作品,作者的这种倾向太严重,它就会干扰读者的一种判断,我凭啥要听你的,对不对?我们说安娜她确实有罪,她作为一个有夫之妇,她在伦理上产生了越界的行为,但这种越界,不光是她一味地追求一种情感、身体,这样一种精神上的浪漫的爱情的一种刺激,这也跟她的家庭,跟她所处的环境,她的夫妻关系都有很大的渊源。


但是作为读者,作为一个比如说看剧表演的观众来说,对于女性出轨这一点会过多地被放大,反而会忽略掉是什么导致她出轨的这一点的思考。


所以有的时候,一个作品,为什么我们后现代反复地强调新批评也好,或者接受美学也好,它不是让你无限给予读者决定文本的权利,阐释的权利,而是给你一种让你独立思考的空间。


作家在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如果他本意真的是有点歧视女性的意思,我们到底要不要接受,所以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读者做一个视域融合,你要自己去做一个价值判断,不要被作者牵着走。


3.艺术特色类题目


还有这种艺术特色的题目,这种也非常多了。我们看一下一般艺术特色,总体就会谈结构、形象或者人物、语言、手法或者一些特殊的属于某个作家某个时代某个作品一种非常典型的特殊的手法。



A、结构


(概括:浓缩、典型化形状:网状、现状、多线;布局:叙事线索;得失;U型)


这种结构,比如说《荷马史诗》,它是采取了一种,在一个广阔的历史图景里面去集中地写21天里面的4天,它是一种浓缩,它是一种典型化。


有的作品你可以写它的结构,就是这个小说作家是怎么写小说的。结构就是他把小说分成了几个部分,比如说《安娜·卡列尼娜》,它就是一个拱形桥,安娜的出轨最后达到一个顶峰,列文的农村改革,他和基蒂之间的爱情达到一个顶峰,在舞会上相合,就像一个拱形桥一样在中间相遇了。


《哈姆莱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哈姆莱特里面设置了三条复仇线索,它是不是就是一个三线交织的网状结构,2条线以上我们都可以提网状结构,你比如《双城记》,它是不是5条线,它也是网状结构。


我们也可以谈布局,这个小说是怎么布局的,他开头引了一个其他人,作为叙事的线索;还有人物的得失;U型结构,而U型结构就是这个人,本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然后他开始堕落,后来在跌入低谷的时候受到了上帝信仰的感化,然后又迅速地升华,这是一种u型结构,弗莱的《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里面提到的这种圣经文学结构,其实也符合很多成长小说的结构,比如说《复活》,所以说这种结构就是这个小说是如何安排整个结构布局的,它分成哪几个部分,他怎么安排这个小说起承转合的,这就是小说的结构。


B、人物


(出场、肖像、性格与品质、变化、对比、心理塑造、典型化、抽象符号)


而形象和人物是怎么写的,出场是怎么出场的?比如安娜的肖像,它是分开来写的,她在不同场景里面,她在舞会上写的主要是她的衣服,她的身姿,她的头发,她在家庭里面的时候更多描写她的侧脸。卡列宁和安娜,他俩交谈的时候,她总是摆一个侧脸,她不想听,她不想作为上流社会的一个傀儡;然后有的是用对比来写,比如同样是塑造英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那就是两个不同气质的英雄,有的是用心理塑造,比如说哈姆莱特有的时候是一种典型化,你比如说于连、拉斯蒂涅,这就是形象塑造,非常丰富。


C、语言


(总体风格:简练/优美;具体技法:讽刺/反讽/民间/俗雅结合)


然后就是语言,这个语言是海明威这样的冰山风格的简练,还是福楼拜这样一种辞藻优美的这样一种华丽的风格。这种语言可写的就非常多;这种总体风格你也可以谈一些具体的技法,有的作家喜欢讽刺,比如说莫里哀,比如人生三课,有的喜欢这种俗雅结合,民间谚语,比如说《堂吉诃德》:你不能在死刑犯面前提绳子,因为他是绞刑架绞死。


D、手法


(典型手法:象征/隐喻/对比;叙事手法:叙事顺序、叙事视角)


第四个是手法,这个作品有哪些手法:象征、暗喻、明喻、对比;而一般我们谈手法主要谈的是叙事,要是叙事,有的同学他不会分析叙事层面,那就谈这种总体的典型手法,这里面的象征,这里面的对比,这里面的隐喻,这三个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而叙事手法,咱们就适合去分析这些叙事层面的,比如说《呼啸山庄》前面,它是以洛克伍德这样一个拜访山庄的游客的视角,来去进入到这个故事里面的,洛克伍德是一个超故事视角,超故事就是他站在这个故事的外面、上面来进入到这个故事里面,而里面有一个内故事,超故事对应的一个内故事,内故事就是在这个故事里面视角,在《呼啸山庄》里面,是纳莉(爱伦·丁恩)的视角。所以说它的叙事是怎么安排的,它的视角是什么样子的。你比如说《狂人日记》里面到底有几种视角,《呼啸山庄》前面是不是倒叙?《双城记》是不是倒叙?《俄狄浦斯王》是不是突转和发现呢,《俄狄浦斯王》开头写的什么,16年了,忒拜城发生了瘟疫,这场瘟疫后来大家觉得不正常,俄狄浦斯王就意识到他肯定是得罪了神,他后来就开始去发现,怎么这个形势就突转直下,他找到了牧羊人,这个人告诉了他真相,当年他在那个路口,一棒子敲死了他的父亲,没想到他自己真成了弑父娶母的这个人,之后他又破解了斯芬克斯那个谜语,当上了忒拜的国王,这个顺序就是倒叙里面,然后再插叙,插叙里面再顺序。


《双城记》也是这样写的。刚开始就是那个老头(露西的父亲)已经神志不清了,被关起来过十几年,他在那做鞋子,马车上非常美丽可爱的女人(露西)在跟老人说话,这个老人是谁?这个老人为什么失忆?这个女人又是谁?


这就是一个倒叙,倒着来讲,在倒讲过程中,他又插入了5个叙事单元,他又插入了当年侯爵所发生的事情,倒叙、插叙、顺序,很多作家其实都是先倒序,再插叙,再顺序,它们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很厚的《悲惨世界》,它很大的篇章就是描写了当时的拿破仑的历史战场。拿破仑当时的欧洲战争史,他写了那么多当时的历史,他就是在这种顺序的方式,把当年的历史以倒叙的方式给插进来。


你看这三种叙事顺序它就非常巧妙,它比从头到尾讲故事,更有丰富的叙事空间对不对?


E、特殊


(属于作家/作品独有特色,比如《安娜·卡列尼娜》艺术特色中,带有鲜明的自传性《罪与罚》的复调)以上的分析要根具体作品进行调改,不要硬套。


第五个可写可不写,就是一些特殊的视角,比如说《罪与罚》里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这个肯定要写。《安娜·卡列尼娜》带有一种鲜明的自传色彩,里面的列文其实就是当时想要进行农村制、宗法制改革的托尔斯泰,他自己的一个完美的理想寄托,有过失败,有过探索,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你看这12345,它就是一个总体的结构,一般艺术特色都离不开这几点,结构、形象、语言、手法、特殊的一些区别性的特征等等。但是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拿了一道题目不要上去就开始往里面套,这样就显得太僵硬了。


2.简答题框架


[1] 总(点题、破题、引出下文[注:可省略,直接作答])

[2] 分1(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3] 分2(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4] 分3(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

[5]总(简要总结,可以省略)


我们来看一下简答和论述的一个框架,简答题第一个[1]咱们可以省略,就是点题和破题和引出下文,有同学说老师我写不了那么多,直接写123可不可以?好,你有几点你就写几点,分1分2分3,开头直接写了你的论点加论据,后面就是主谓宾,加上具体的作品的内容,重要的场景,重要的事例,这个人物的言行,来展开你的论述。


简答题一般写个2、3、4点都行,不要超过5点,假如你写5点有点太多了,这个[5]总结也可以省略,你要是不够你就把1和5加上。你要是觉得你的写的内容,你手里面储备的材料非常多,你就2、3、4,前面的总结已经可以来答论述了,咱们慢慢来就给大家反复地去给你们强化你们的记忆点。


3.论述题框架


[1]总(点题、破题式陈述句+关键词、引导式启动句[几个要点就几个关键词])

[2]分1(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3]分2(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4]分3(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

[5]总(回顾式总结,延伸式升华,附带文学评论式的评论句)


论述题也是这样的,但论述题我建议大家把1、2、3、4、5点给写全,因为咱们一会儿拿一道题目实质性地演练一下就可以了,大家不要着急。今天这个肯定也是要必定要拖堂了,我没有想到前面讲这么多,大家一会儿做好心理准备,一会儿休息5分钟,咱们做好拖堂准备。夏老师的课肯定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


有同学问简答题一般写多少字?你要看你一行你要写多少,有的同学一行能写25个字左右,有的同学一行写20个字左右,你如果一行写20个到30个左右的话,那简答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说你按5~7行来算,5~7行可能有同学觉得按字数算的话乘以5乘以7太少,一般情况下简答题大家写到个200~350个字,大概就是这个体量,有同学说600,600就有点多了,你想一下,如果你一行写30个字的话,你600个字就是20行了,我们简答题不可能写20行那么多的,简答题一般写个200~350个字就可以了。


简答题我们说一般不要超过7行左右,简答题写个10行的话太多了,你一张答题卡,语言学差不多,语言学比较少,语言学因为它主要是观点句比较多,咱们文学,你写完观点之后你要举例子的,除非说你举的例子特别简短,然后你大概一两行就能写一点,你写个10行左右也就没问题。反正我是建议咱们的简答题是不要超过11行,12行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到时候拿这张答题卡,一张纸你总共写25行,反正因为每个人的字数大小不一样,你不要超过1/2就好了,你如果简答题一张答题卡都写了,2/3的容量,超过了一半的容量,太多了。


5道简答题你要写几张纸,写不写得完,这都是你自己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超过答题卡的1/2,大家就按这个标准,你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决定,这个没法跟大家说一定是多少行最合适。


[1] 总(点题、破题式陈述句+关键词、引导式启动句[几个要点就几个关键词])

[2]分1(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3]分2(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4]分3(论点+论据;主谓宾核心句+具体内容展开段落)

......

[5]总(回顾式总结,延伸式升华,附带文学评论式的评论句)


让我们重新回到论述题的框架,咱们的总起句你一定要破题,这道题问的是什么?这道题里面出现了谁的评价,这道题有没有材料?


前面总起段就是你对出题人他出题那个点的一个点破,我知道这道题要考什么,然后你再加一个引导式的句子,比如他问莎士比亚的影响,莎士比亚凭借着他这种现实主义的剧作观,凭借着他这种浪漫主义的神话式的叙事风格,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它是要引导你接下来分论点的123,开头就是论点加论据,你比如说第一点,莎士比亚的戏剧对于现实主义创作观的影响,这个就是你的论点,然后接下来就是你的论据,它如何影响到了现实主义创作,我们举莫里哀可不可以?当然可以。莫里哀其实就是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推崇的现实功能给进一步下放到了民间,然后你再用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的核心句加比如说莫里哀他的这种平民,他的这种战斗立场,他在这个作品里面的这种表现,拿具体的作品的例子来举,同样地分一到三点,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模式下来的。


然后最后你回顾一下这道题目,简要地给它升华一下,然后附带一些文学评论式的,带有一种你个人储备的、判断式的一些评论句,这就是一个小论文的这样一种格式。大家要把论述题当成是一篇论文的方法来写。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对巴黎故土情结的浓缩表达,也是对法国当时社会现状的总结反思,该作品贯彻了雨果对比对照的浪漫主义手法,其美与丑的对照更是典型,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作品中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价值观表达:



《巴黎圣母院》的美与丑的对照,是雨果对法国历史美与丑的讽喻,在浪漫主义之外世加入了对现实的批判。


可以,你要是觉得你分论点,每一点都能写个三四行,你就不要加第一段的总结段了。我第一段总结段就是为了照顾那些有的同学储备不足,考场上每个要点之间写太少,你比如说《巴黎圣母院》,它是雨果对巴黎这种故土情结的表达,也是对法国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他贯彻了美丑对照,其中美和丑就是最重要的典型的对比对照,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美丑对照背后对于人和世界关系的价值观表达。


你看我是把这道题所要考的东西给你点完了,选取一部代表作,我提了《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至雨果,我提了,我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美丑对照背后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我又是开启了我接下来要答的4个点,这就是总结段。


我看到很多同学,他对第一段总起段,他理解就是把题目抄一遍,它哪是抄一遍,你要把这个题目所有的要素:雨果、作品、美丑对照全部给它拆开来写,而且还要告诉老师你接下来这道题目,你将分成几个点。我分成4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美丑对照,它背后其实就是人和世界关系的表达,把美丑对照给它转化到一种对于世界的一种美丑对照。咱们刚才说论点加论据,什么是你的论点,这就是你的论点(一、外貌的美与丑)。什么是论据?这就是你的论据(小说的开端,便呈现了作为丑人王的卡西莫多与作为所有人关注的美少女艾丝美拉达,二人形成了外貌上的鲜明对比。同时,卡西莫多的丑陋与弗比斯的英俊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性格反差埋下伏笔。)。


我把一(一、外貌的美与丑)和二(二、内心的美与丑)中间空了一行,非常建议大家采取这种方式,到时候老师拿到你的答题卡,这是你的总起段。非常简要,简答题就是非常简要的两三行,这是你的第一点,这是你的第二点,这是你的第三点,这是你的第四点,这是你的总结句。当然第五个总结句可要可不要,老师在电脑上看你的这张卷子的时候,他能迅速找到你到底是从哪些方面理解美和丑的,直接把你的论点全部找到了,然后找到你的论点看一下你举哪些例子。


你举外貌的丑你肯定要举卡西莫多,你还要去举艾丝梅拉达,这不就是典型的美丑对照吗?好,这点有了,内心的美和丑,那肯定就是卡西莫多外表丑内心美做这样一个对比。然后再和弗比斯、克洛德做一个对比。


简答题不要写太多论点,就一小句话,论据就写个两行,一二三、第一、第二都可以,尽量用汉字表达,如果说你底下一写完了,你底下有小点,那就括号(一)。我跟大家说,咱们的古代文学,大家尽量避免出现123或①②③,咱们尽量用汉字的序号表达,如果你实在下面还有三级标题,你再考虑。用汉字一和(一),尽量不要出现咱们上面说123和圈一圈二圈三,尤其是古代文学。


看我首先谈的是外貌、美丑对照,有同学说我写两点可不可以?你写两点也可以,但如果说你考的院校,想拿一个更高的分数,或者你觉得别人都能写到这两点,接下来你把三、四点也写上,美和丑难道只能说人和只能说人吗?我能不能说这个建筑,我能不能说这个世界?当然可以,这就是一种抽象表达。


《巴黎圣母院》开头那么明显,墙上锈迹斑斑,看似从外面看起来还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圣洁的空间,但是里面却蕴藏着一种肮脏,丑就是肮脏,美就是巴黎圣母院本身所代表的神圣,而这种神圣已经不复存在,被克罗德这样的人像蛀虫一样蛀食,使得这种美丽的神圣的建筑愈发的丑陋。


还有封建王朝和乞丐王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美和丑。你表面上看地上王朝风光亮丽,但这个世界的美从来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腐朽之中,诞生在地下却充满群众基础的人民心中。所以美和丑是不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这种美好的期盼和一种批判,你把美和丑分开解释一下,结合作品来谈就可以了。


最后简要地说,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其实就是对当时法国历史,对法国对浪漫主义之外也加入了现实的批判,这一段也可以不要,如果说你只写两点的话,我建议你把总结这一段还有第一段还是保留住。


就这样一种分行分段的话,它就是整体上形式非常简洁,你像在电脑上改卷子,那么多考生的卷子,老师改的速度很快的,你给老师创造一个便利,你非常清晰地告诉你的论点,你的论据、论点、论据,中间又隔了一行表示下一个论点出来了,第三点出来,第四点出来了,前后结构又比较完整,肯定分就会提上来,对不对?这是一道简答题。


相关真题:


1)名词解释:浪漫主义(北京大学,2024)

2)雨果是独特的浪漫主义作家,结合《巴黎圣母院》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影响,(北京大学,2024)

3)简要谈谈《巴黎圣母院》如何体现了雨果文艺思想中的美丑对照原则。(郑州大学,2022)

4)简述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及其意义(郑州大学,2023)

5)请简要讲述《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并且要分析四个主要人物。(闽南师范大学2023)

6)分析《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特点(黑龙江大学,2023)。


然后和这道题相关的题目,大家可以看一下相关的题目。



然后你看这道题目,这道论述题它分成了两小道,就是西南大学的题目,这道题目其实写起来就非常复杂了。


莎士比亚对古代悲剧的继承,这是不是谈的承前呢?莎士比亚对欧洲的影响,这是不是启后,这道题目其实谈的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问题,它涉及到了一个影响研究的问题,影响研究比较麻烦的是,当你谈莎士比亚影响过谁的时候,一到举例子的时候,大家就愣住了,因为它是结合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很多同学做这道题目就容易宕机,举不出来作品,而莎士比亚对古代悲剧的继承到底该怎么去组织你的作答要点?


这道题目它是落脚于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承前和启后,承前是戏剧创作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并且不断发展,而且这种启后就是它对于文学的影响,对于作家作品的思潮,它其实属于一种影响研究的考察,这个题是有点难的。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如琼·本生所说,莎士比亚的成就与影响,可以说影响到了整个世界,所以属于“所有”的时代。莎士比亚的成就,表现为“承前启后”,承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与西方古代美学精神的传承。启后,是他在前人基础上对创作尤其是戏剧,在理念、风格、语言、形象上都锤炼出了自己的风格,并成为典范,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道题可以归属于异同类的题目,它的继承就是同,发展就是异。其实这道小题里面又分成了两道小题,而这个影响的题目说对欧洲文学有什么影响,你就不要跨出这个范围,而且你要找出实例来举证,我们来看一下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去表达。第一段总起句该怎么写,把本·琼生这句话解释一遍: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里面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正如本·琼生所说,他影响到了整个世界,所以他属于所有的时代。


有同学上去把题目抄了一遍,你抄它有用吗?你要解释一下本·琼生这句话什么意思,接下来你要开始为你接下来的作答铺垫了,莎士比亚的成就主要就是承前和启后,承前它就是咱们的第一个小题,对于古希腊,对于古代美学精神的传承,而启后就是他在前人基础上对后世对欧洲文学,尤其是文艺的理念、风格、语言和形象的影响,他使自己的创作成为了一种典范,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这一段话是不是已经点了题,也为我接下来的作答做了铺垫了。



好,我将从第一点来作答,莎士比亚对古代悲剧的继承与发展,这个题目可以抄一遍,因为它是两道题目,首先谈继承,对古代悲剧的继承。我们说古代悲剧这给它限定了,那就是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的核心是什么?命运悲剧。


  1. 悲剧源头的传承


所以这个“命运”是古代西方人类这种生存的一种核心表达,所以古希腊悲剧就成为了一个欧洲的民族意识的一个起点,所以古希腊悲剧对后世来说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范式,它对莎士比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你要谈“影响研究”,你一定要告诉老师,他们前后之间确实存在着影响,这其实就是交代了古希腊悲剧确实太典型了,它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莎士比亚就是受到了它的影响,他那个年代他确实要拿一个新的东西,要给悲剧注入更多的时代内容,所以说悲剧和时代它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呼应,而古希腊悲剧的这种结构,这种精神就又成为了莎士比亚选择的一个初衷。



莎士比亚对古代悲剧的继承,前面我是介绍这种影响研究的一个渊源,它们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影响关系,然后我具体来谈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这种悲剧源头,我们谈古希腊悲剧如何传承,我们要思考悲剧从哪儿出来的,它产生于哪儿?古代悲剧是不是产生于酒神祭祀、山羊歌。祭祀主要是和什么有关?和神、神话有关。


所以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浓郁的神话叙事,也就是跟命运跟神有关。神话叙事你要解释一下,它不仅指神话里面的神,它更多指向的是一种具有神话浪漫诗性色彩的一种叙事风格。莎士比亚这里面不仅有神有精灵的出现,他还继承这种神话叙事色彩,就是形容他的这种艺术价值,所以他其实是一种对于悲剧神话叙事的一种传承,它唤醒了在中世纪备受约束的受神性捆绑的大众审美,以一种新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你看,这就是一种悲剧叙事模式的一种传承。


2.由神到人的关注



人神关系是古希腊悲剧的焦点。欧里庇得斯之前的两位悲剧家所做的更像是在把“人性神性化”,而欧里庇得斯所做的则更像是在把“神性人性化”(美狄亚的身份是女巫,但她无疑代表着受压迫的妇女),这是古希腊悲剧一划时代的变化。角色身份的变化对西欧的悲剧创作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莎士比亚正是发现并接受了这一重要转变,才能在当时提倡“人文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写出大量表现人性特征的优秀作品。对角色本身价值的肯定,和古希腊悲剧是一样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也可以称为一种“后欧里庇得斯式”的古希腊悲剧,真正关注“人”的存在与意义。


第二点由神到人的关注。这个在古希腊悲剧已经完成了转换,只是不够彻底,我们都知道人神关系是古希腊悲剧的一个焦点,欧里庇得斯之前的两位剧作家更多的是把人性给神性化,没有完全摆脱神的色彩,但是欧里庇得斯已经把神性给人性化了。美狄亚虽然是女巫,但她无疑代表了那些受压迫的妇女,而角色的变化,我们在谈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时候说完成了一个转变,就是由神到人的关注,莎士比亚其实就是发现并且接受了转变,而且把对于由神到人的关注更往前推进了一步,更写了人文主义下丰富的完满的人,所以他其实是对人的一种肯定,对人的一种高扬,这和古希腊悲剧是一样的,他的作品是属于一种后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悲剧,真正关注人的存在和意义。


3.悲剧要素的吸纳



古希腊悲剧在戏剧冲突、形象塑造与原因探索上,都奠定了一种典型范式。冲突是不可逆的、形象是悲壮的、原因是天意所为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作十全十美的悲剧,“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都十分全备,使得古希腊的西欧悲剧从一开始便已走上巅峰。


虽说莎士比亚为戏剧的创作注入了更多符合西欧后人文主义时期的时代内容,但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六要素,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都有迹可循:一、注重悲剧冲突的雕琢设计。二、关注悲剧形象的心理世界。三、探讨悲剧成因的核心要素。在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莎士比亚将戏剧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发展出了莎士比亚化的戏剧,所以是对古希腊悲剧“律”的传承。


第三点,悲剧要素的吸纳。你想一下古希腊悲剧那么好,莎士比亚肯定要从形式上去借鉴一下,古希腊的悲剧,可以拿亚里士多德对戏剧的冲突、形象的塑造、悲剧原因的这种溯源,冲突是不可逆的,形象是悲壮的,原因是天意所为的,所以《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而莎士比亚其实也是完美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6要素,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他把悲剧的真正的原因由命运转向了性格,情节转向了性格,所以说莎士比亚其实把6要素都有很好地继承了下来。比如这种悲剧冲突的这种设计,悲剧形象的心理的这种内心独白,悲剧成因的这种命运到性格的转换,所以他其实就是把古希腊悲剧这一套创作程式也给吸纳了过来,而且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是对于古希腊悲剧律的一种传承,这就是它的继承。


(二)对古代悲剧的发展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虽悲壮,但也为戏剧打上深刻的命运烙印,莎士比亚对命运的思索也有命运、神祇的思考,但更多回归人本身,重新开掘出人文主义时代中“人”的角色。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的发展,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1.悲剧内核:“命运”到“性格”



现在要谈发展,大家要跟上节奏,这个内容是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的,咱们上一点谈的是继承,第二点谈的是它的发展,发展这个就非常多了。


我们说古希腊主要是命运,但是莎士比亚回归到了人,所以说他对古希腊悲剧的发展,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我这里写得比较多,大家要压缩一下,我就给大家放一放,就是这种题该怎么去展开的,但是不要像我一样写这么多,你看古希腊悲剧就是诸神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众神对事件的操纵,体现了他们在古希腊悲剧中具有决定命运进程的核心作用。


但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把命运转换成了性格,在这里促成悲剧的原因不是命运,不是神,而是你的性格,所以是延宕,所以是刚愎自用,所以是嫉妒,所以是野心,呼应了人文主义对人的一种关注,所以他的发展就是从命运转到了性格,这是对决定这个悲剧内核的要素的一种转换。


2.悲剧线索:“单线”到“多线”



第二点悲剧线索,我们都知道以往的古代的悲剧它主要是什么?它主要是它的结构,它是一个情节、性格、语言,他的线索往往是围绕某个英雄自己去展开的。


你比如说俄狄浦斯王,确实围绕他的弑父娶母来展开的,所有的这些悲剧的线索,它一般都围绕着单个英雄或者单个叙事单元来展开的,不会像莎士比亚这样为了表现这种冲突的丰富性、悲剧形象的典型性,他会非常注重设置更多的线索来进行对比对照,比如这种为父报仇,这个肯定是哈姆莱特的悲剧冲突,他设置了三条线索,在这三条线索里面他们彼此的性格不同,一方面使需求更加立体,另一方面也使得哈姆莱特这个形象更为典型,这种单到多,他其实是完成了戏剧在叙事上的一个往前的推动。


3.悲剧结构: “三联剧”到“五幕剧”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主要包括开场、进场曲、戏剧场面和合唱歌、退场等部分,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即三个剧相对独立,而在情节、人物上又是连贯的。悲剧的情节结构通常是“三一律”,即情节、性格、言词的三整一律,如《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也遵循了这一结构,但他更擅长通过情节的起承转合来引导观众的情感变化,将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命运的考验巧妙地融入戏剧的结构中,这就势必要突破三联剧的固定结构,而选择了叙事、表演空间更为丰富的“五幕剧”,包括序章,开场,发展,结局和尾声。


《哈姆莱特》就是典型的五幕剧,一直到第五幕,才上演“实施复仇、众人身死”。对哈姆莱特的最终复仇,给予之前的“延宕”予以回应。


第三点悲剧结构,“三联剧”到“五幕剧”,大家会想到《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之前的古希腊悲剧典型的就是开场、进场曲、戏剧场面,包括那些合歌和退场,它一般是三联剧的形式,三联剧为后来的“三一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模本,如《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但是三联剧有的时候在表达上不足够,所以要增加演员,演员是干嘛的?演员能够说话,能够去增强戏剧的叙事空间的。


所以说为了增强戏剧对于冲突,对于人物的塑造,他要给这个剧本留下更广阔的叙事空间,所以莎士比亚彻底地把它演化成了“五幕剧”。序章,开场,发展,结局和尾声,这就是典型的5幕剧。《哈姆莱特》就是典型的5幕剧,而一直到第五幕,才能够真正地去实施复仇,众人身死,给他之前的“延宕”做了一个回应。所以从戏剧的体量上来说,从这个结构上来说,它更加丰富了。


4.悲剧形象: “发现人”到“完善人”



第四点我们说悲剧形象,如果说古希腊悲剧是发现人,把人从神的手里面、魔掌里面给释放出来,莎士比亚是干嘛?他是为了完善人,在人文主义的时代想要追求一个完满的接近神性的人,他既有复杂,他也有自己的这种完满。所以说莎士比亚更多的是为了去丰富和展现一个更全面的一个人。莎士比亚笔下的人,明显要比古希腊悲剧中扁平化的人更加丰富。莎士比亚的作品的人物是一种多重性格的融合,而且莎士比亚喜欢在这种环境的冲突里面去表现性格,在冲突里面展现性格,在冲突里面完成性格,利用成长与环境的矛盾去引发冲突,而这个冲突又是解决和消除这种矛盾的动力。


所以这种人物的形象的塑造和这种矛盾的展开和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是揉在一起的,使我们看到莎士比亚笔下这个人实在是丰富,一个王子竟然能够经历4个阶段,快乐、忧郁、延宕、复仇,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又变化出新的性格,这就是哈姆莱特。


5.悲剧界限:悲喜剧的“割裂”到“融合



第五点,悲喜剧的界限一定要提。悲剧是模仿高尚的行为,悲剧是严肃崇高的,而喜剧是相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莎士比亚他是一个注重现实的一个剧作家,我们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一件事只有悲和喜,所以他是把打破了这两者的界限给糅合起来了。


《哈姆莱特》里面小丑挖墓人挖出来了头盖骨,他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很多深刻的哲理,拿这个骷髅开玩笑,一边挖墓一边唱歌,谈论人死之后多长时间腐烂。这种悲喜剧的融合对于后世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莫里哀,他的三一律里面按说这个是讽刺喜剧,但是里面却有悲剧的成分。


二、莎士比亚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之一,他继承、吸收了欧洲自古以来的古代文学传统、宗教精神,又创新、完善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创作与“人”的探索,以莎士比亚化的现实剧作观、浪漫的抒情诗意、高站位的文艺创作观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莎士比亚的典型影响:


(一)“举起镜子照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歌德谈到“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是指莎士比亚化的广阔、现实与典型展示,在歌德的作品中,尤其是《浮士德》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浮士德》是一部典型的民族的、历史的与人类的社会与心灵史诗。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也受到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的影响,如《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然后我们来看莎士比亚对欧洲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类的题目,一般我们谈某个作家的影响,某个思潮的影响,某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这几个点来回答。首先莎士比亚他是既搞浪漫,他又搞现实的,这两点首先要提“举起镜子照自然”,它是文学思潮,也是一个重要的文艺创作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是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展现的东西太多了,典型的再现了很多时代很多人,所以在歌德的《浮士德》里面,也是采取了一种典型再现。


他的5幕悲剧,其实再现了整个欧洲资产阶级、德意志民族或者人类的发展史,所以说《浮士德》就是一部典型的人类史诗,包括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其实非常鲜明地受到了莎士比亚这种戏剧表现现实人生观点的影响。比如《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他提的就是妇女的问题,权力分配的问题等等,我们要拿出来例子来谈莎士比亚的影响。


(二)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


普希金对莎士比亚浪漫主义的学习在其早期抒情诗、叙事诗中最鲜明地体现出来普希金早期抒情诗的主题如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都渗透着莎士比亚的痕迹,包括普希金的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也受到莎士比亚《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启发。它们都是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人物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则是由民间传说改编而成。


莎士比亚这种神话叙事,这种非常浪漫的这种风格,对后世很多写诗的人来说影响非常大。我举了普希金的例子,因为普希金非常崇拜莎士比亚,普希金早年的一些英雄史诗、叙事诗,都是从莎士比亚的创作影响而来的,而莎士比亚的很多史诗又是从古希腊罗马神话里面来的,所以前前后后,古希腊罗马影响莎士比亚,影响普希金,他们中间这个线是一脉相承的。


(三) 文艺理念的丰富、完善与革新。


(1)戏剧边界的融合性。打破悲喜剧严格的界限,注重戏剧性本身,莫里哀深受此影响,在莎士比亚对喜剧推动的基础上,将喜剧的融合性与社会功能,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契诃夫也深受影响,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戏剧,都总有一些悲剧事物和一些可笑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契诃夫还发展了莎士比亚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的组合方式,把这两种对立的因素融入同一角色的性格内部。


(2)文学形象的典型性。屠格涅夫作品中的莎士比亚元素最直接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屠格涅夫创造了一系列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比如《罗亭》中的男主人公罗亭,《处女地》中的涅日达诺夫等,希望以典型人物批判俄国弊病。



咱们谈了现实,谈浪漫,接下来我们谈文艺理念,文艺理念有同学说我为啥不直接谈到对戏剧的影响?因为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肯定对戏剧上影响最大,但是这道题问的是结合文学作品和思潮谈对于欧洲文学的影响,所以欧洲文学的影响,我们不能仅谈戏剧,我们要谈什么?谈文艺理念。


比如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谈戏剧了,戏剧打破悲喜剧的边界,比如说契诃夫,契诃夫的很多这种生活化的小说、戏剧里面,都有这种悲喜要素的融合,这其实就是受莎士比亚的一种影响,包括谈莫里哀,这里谈契诃夫,谈莫里哀都可以。


第二,我们谈形象,莎士比亚的形象非常典型,也非常立体,所以这就启示后世的文学家在塑造形象的时候,不能去塑造那种特别扁平的人物。比如说屠格涅夫,他对于《罗亭》里面的罗亭,对于《处女地》中的涅日达诺夫的塑造,屠格涅夫在日记里面写到了他对于莎士比亚的推崇,他觉得塑造形象就应该像莎士比亚那样,把一个人的丰富的典型的面给表达出来,他塑造了一系列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所谓的多余人,比如《罗亭》中的男主人公罗亭,《处女地》中的涅日达诺夫等,希望以典型人物批判俄国弊病。


(3) 语言词汇的创新性。


莎士比亚对英语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剧作基本上用无韵诗写成,并杂揉以散文、古体诗、民谣和抒情诗,拥有极大的词汇量,在用词方面大胆巧妙。在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同时,他又广泛采用民间谚语、俚语,还注意吸收各类所词。莎士比亚自己就创造了许多新词,其中有: agile,allurement,antipathy,catastrope,consonancy,critical,demonstrate, dire, discountenance...莎士比亚从民间语言、古代语言和其它语言中汲取营养精华,创造出相当数量生动活泼、简洁精辟、色彩鲜明的短语,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也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情趣与魅力。仅在《哈姆雷特》第三幕里,莎士比亚至少就使用了to be or not to be。



第三个就是语言词汇,因为莎士比亚创作了很多之前不怎么用的英语词汇,英语的很多语法和词语的使用,都是在莎士比亚手里推出了一个新的高的地位,很多词语,因为莎士比亚是糅合了古代的、民间的,还有其他的这种语系,创造出了非常多的、非常典型的短语和词汇。最经典的就是咱们的之前的to be or not to be还没有作品里面用过这样的句式,所以它那么典型地留存到了后世。


(四)对于“人”的发现、完善与重塑。


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将莎士比亚置于非常高的地位,认为莎士比亚完成了文学史中的伟大抱负,即“表现人” 塑造出芸芸众生的群相:帝王将相、商人戏子、学者武士、绅士淑女、村夫农妇、巫婆术士;人间的骷髅、阴曹的鬼魂、上界的仙子,下界的平民,无所不有。莎士比亚的戏剧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和易变性,虽然世上各种性格特点的人早已存在,但在莎士比亚之前从来没有人如此详尽地记录和刻画他们,并激励后世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布鲁姆给莎士比亚下了一个定义--自我意识强烈的创作大师:“意识是莎士比亚拿捏的诗材,就像大理石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的材料一样”。


第四,你要说莎士比亚对欧洲文学影响最大,你就得谈一下莎士比亚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对人文主义里面对人的这样一种发现完善和重塑吗?所以这一点要谈布鲁姆,布鲁姆认为莎士比亚其实就是完成了一个表现人的这样一个特征,把所有的这种芸芸众生的群像给表现出来,帝王将相、商人、戏子、学者、武士、绅士、淑女、村妇、农妇、巫术、婆式的巫婆、术士,展现了人性的这种复杂和易变,在莎士比亚之前还没有人这么地去展现过这些人,所以布鲁姆说他其实就是关注人,发现人到完善人的人文主义里面的对人的探索。所以布鲁姆给莎士比亚下了一个定义说:“意识是莎士比亚拿捏的诗材,就像大理石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的材料一样”。这个意识就是关注人文主义的人,所以使得后世的文学都非常重视人本或者对于人内心的一种探索。


莎士比亚的影响的确离不开他的“承前启后”在这位剧作家身上,连接起欧洲古典与现代的文学传统与民族精神,更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一个文学奠基人的角色,尤其是对戏剧的创作、发展与革新而言,更是产生了划时代意义。本·琼生的评价恰如其分,仅一部《哈姆莱特》,就能阐释出更丰富的意义来,且永远没有终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哈姆莱特,其实是对欧洲文艺发展史、人类发展史的总结与回顾,这股影响的浪潮川流不息想必更能给读者与世界带来启发。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回到本·琼生身上,莎士比亚的影响的确离不开他的“承前启后”,在这位剧作家身上,你能看到古代,你能够看到他对未来的影响,他成为了一个奠基人的角色。所以本·琼生的评价恰如其分,而这种影响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它有更丰富的意义,然后这股影响会川流不息,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



根据文研青年25课程安排,
真题讲评课文学类计划每科10课时,
讲解最新24真题!
经过文研青年综合决策,
文学类每科增到12课时,
(语言学类维持原计划课时)
总计4科,48课时。
这门课通过解剖2024年真题的方式
来给最后三个月的复习添一把火
参考:24年真题,为何重要?
来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反馈~

现当代申飞老师:

“人文色彩”

“节奏把控”

“干货满满”

古代文学淇竹老师:

“受益匪浅”

“耐心详细”

“拓展原典”

文学理论白乔老师:

“庖丁解牛”

“重点梳理”

“讲解到位”

外国文学夏衍老师:

“所向披靡”

“思路清晰”

“幽默有趣”


接下来,别眨眼!
24年真题讲评课亮点大揭秘:

1.2024最新考研真题
精选各大院校24年真题进行讲解
只讲最新真题!
所有真题已按照考点进行分类和筛选!

2.中国语言文学全学科
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含文论)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统统都有,合计7科目!
全学科课程安排如下:


3.大量精选真题+相关真题搭配讲
课程不仅精讲典型真题,
(文学类60+题/科
语言学类30+题/科)
还举一反三点拨相关真题,
(文学类150+题/科
语言学类90+题/科目)
文学类合计210+题目/科,
语言学类合计120+题目/科!

4、互动式教学,DIY笔记
相关24年真题已做成PDF,
每页A4纸上就是1个精讲真题
+若干相关真题,
空白部分可做笔记。
考生在课程群下载PDF文件后,
需打印文件,边做笔记边听课,
写完每科真题册的笔记,
课程就结束,能力就提升!
(PDF文件请开课前三天到群内查看)

如需试读请联系

小研学姐(wenyanyou003)

5.实现能力的几大提升:

(1)实现从学术基础到应试能力的大提升;

(2)高效破题、解题,握多题型的作答技巧,形成条理清楚、逻辑分明的作答框架,实现解题能力大提升;

(3)了解真题设问的多重角度,在与考点的多样化联动中,实现重点的强化和难点的突破,提升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能力

(4)以真题带动教材复习,系统地回顾教材内容,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心动不如行动,

课程联报享受折扣优惠

(介绍页查看课程海报)





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理论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学理论

小文学姐

小研学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了解以下内容:
25全程班:回复“全程班”
25文学评论写作:回复“评论写作”
25教材导读课:回复“教材班”
25作品导读课:回复“作品班”
25论文研读课:回复“论文班”
回复院校名称,查看本校院校班

阅读原文,查看课程主页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这里是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平台:聚焦中文研情,考研咨询,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