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废名和沈从文的乡村书写。(北京大学2023年)

文摘   教育   2024-10-30 22:33   湖北  

25粉丝福利QQ群:868513824

25全程班已正式推出,文研伴你,高分上岸

点亮星标,不错过干货推送

WENYANYOUTH



准备好了吗?近期将有一大波2024超难院校真题复现,带你直面考场真题!面对这些高难度中文院校的备考准备,小研深知困难重重,例如教材知识点与考场答题思维的分离,答题关键词与完整答案的困难聚合。


由此,文研青年特再次重启“真题解析”专栏,做到超详解析与点拨并重,以期同学们更好构建文学史思维,从应试角度再次深化重难点。每年考前我们也都持续推送超难院校的真题来启迪考生思维,大家也可以根据分析进行适当整理与补充。真题推送:


论《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南京大学2024年)

谈作家在创作中自我的意义和限度(北京大学2016年)

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北京大学2016年)

如何理解刘勰所言“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的区别(北京大学2018年)

新媒体时代,谈谈“审美”在定义文学中的意义(北京大学2019年)

结合明清小说史对古代长篇小说“聚散大结构”进行评价(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李杜优劣论”的认识(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中国当代文学中北京城市书写的演变(北京大学2024年)

论述陶渊明在六朝人眼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中山大学2024年)

论述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西北大学2023年)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给当代文化生态造成了哪些影响?(西北大学2021年)

论陆机、刘勰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与二者之间联系(西北大学2024年)

列举三位20世纪中国小说家,阐述他们对小说文体变革的贡献。(苏州大学2024年)

1980年代,哪些文学理论/潮流对先锋文学的出现产生了影响?(同济大学2021年)

《诗经》在其产生的时代是通俗文学,为何在今天却成了高雅文学?(武汉大学2017年)

如何理解马尔库塞“艺术就是反抗”的观点(西北大学2022年)

简述解构理论或解构批评的得与失(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蒙的文学贡献(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出土文献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2年)

试举例说明文献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4年)

以理论、反理论、后理论的核心演化为例,谈谈你对理论的认识(复旦大学2019年)

结合《简爱》和《茫茫藻海》,阐述“阁楼上的疯妻子”女性形象及发展过程(复旦大学2024年)


面对超难真题,究竟该如何下手?现在带你看一道来自复旦大学2021年的考场真题,做题前也可以先看看往期相关推文:

文研专题 |废名:“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

24年文学考研真题中的“乡土中国”


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废名和沈从文的乡村书写。(北京大学2023年)


文研青年解析:废名和沈从文都是现代文学中乡村书写的大师,两者构成师从关系,形成“平淡朴纳”的文学风格。然而,两者的乡村书写在叙述特色、叙述对象、文化意蕴上,也呈现出同中有异的面向,反映出“京派”乡土文学的丰富内涵。


(1)叙述特色。废名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注重人物,长于抒情;不写故事写意境。其作品多写华中乡村儿女翁媪之事,于冲淡朴讷中追求生活情趣,常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动。《桥》主要写的是程小林和琴子姐妹俩的交往,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面是极狭窄的,它的成功之处在生动地表达一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所能体验到的优美情趣,以意念和心象的诗歌的表现方式彰显小说的朦胧美感。沈从文则以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同样没有太多地顾及文体观念。但沈从文“诗化”的叙述特色之外,也受到了鲁迅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启发,发展了抒情体小说这一形式。例如他的《柏子》《萧萧》《丈夫》,将笔触延伸至不那么美,甚至恶与丑的妓女、童养媳形象,虽然沈从文在其中主要表现湘西人民的真实生活情状,但也寄寓着他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含蓄的批判矛头。


(2)叙述对象。废名的小说中缺少乡村历史存在与现代社会变异的联系,因而缺少冲突。废名对世俗伦理关系的表现,仅仅局限在故乡个人生活经验中,这就造成了小说格局的相对狭小。人物往往只有三两个,关系也极为简单,除了亲友,同学和邻居之外,很少有别的社会关系。一个家庭、几户邻居,或者一间私塾,一座祠庙,几乎概括了全部的废名小说世界。废名的宗旨始终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例如《竹林的故事》中写三姑娘和父母种菜、捕鱼为生,与“我们”的相处中显得善良而朴实,最后父母离世、三姑娘出嫁。废名没有将之与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而只是表现美好事物消逝的忧郁与惆怅。


而在沈从文笔下,展示出乡村社会历史文化的常数与现代文化的变数交织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及人的生存悲剧。沈从文的抒情小说虽然也以早年的湘西生活为蓝本,但是由于他在故乡的经历要比废名复杂得多,除了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家庭外,很早就闯入了社会。东奔西走的军士生活,使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所以对社会人生的经验,他要比废名更丰富。更主要的是,他并不把创作仅仅理解为个人经验的再现,而是将其作为达到“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渠道。例如他的《新与旧》写了一个发疯的老刽子手,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旧有的营生被取缔,目睹新的现代社会的荒诞。深刻展现了新旧文化、社会的冲突。


(3)文化意蕴。在废名的作品中,自然景物也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它被赋予了特定的禅意和禅趣,从而引发了禅者生命的觉醒。如废名《桥》中的许多景物:杨柳、春草、芭茅、金银花、落日、沙滩、桥、枫树等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这些景物有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气息,有的充满人生诗意境界、体悟的禅意,共同构成了黄梅故乡的和谐景观。


沈从文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的文化小说。这既指他的小说有深邃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湘西历史文化景观,也是说他的小说呈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从容、节制、典雅的美学特质。例如在《边城》里,沈从文既描写了自然的物象,与人的心灵和谐共生,如虎耳草就象征了翠翠纯洁的爱情。还花大量笔墨铺陈边城的社会生活,如在青山绿水间撑船的爷爷,茶峒热闹繁华的码头吊脚楼等。较废名的视野更为开阔,但也相应地减弱了小说的诗味和禅意。


无论是废名笔下的“华中世界”,还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在这里,人物的道德形态或人格气质,诸如纯朴、善良、诚挚、热情、雄强等,与原始、古朴、美丽的山水自然相契合,处处弥漫着一种“文明社会”所没有的田园诗趣。他们的作品往往游离于时代,圆润精美、热情内敛,寂寞而宁静,显示出一种“冷的美”。


文研青年点拨:废名和沈从文都是“京派”小说的大师,两人的师承关系非常明显。在乡土书写中,两人都秉持“平淡朴纳”的风格。而相较于废名的禅意和诗化,沈从文小说浸润乡土社会的深度显然更深,较少士大夫气。因此,两人的比较可以从叙述特色、叙事对象、文化意蕴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在论述中,考生要注意联系两人的经典作品。关于沈从文小说的叙事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推荐阅读凌宇的《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论文中有效地把这些叙事模式与文化研究两者结合了起来,认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总体叙事模式,是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对立与互参”。由此推进,凌宇继续深化了他的“苗汉文化冲突”说,从而为认识沈从文的“叙事策略”提供了有意义的参照。把叙事模式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文学叙事仅仅作为一个封闭自足的实体的狭隘视野,既能够在模式之内看出作者的共性,也能够通过这种模式,看到作者文化底蕴的个性。

以上内容出自文研青年真题解析。


真题解读

Interpretation



01.



02.


03.


04.

05.






文研青年



小文学姐

小研学姐

小青学姐

小年学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了解以下内容:
25全程班:回复“全程班”
25文学评论写作:回复“评论写作”
25教材导读课:回复“教材班”
25作品导读课:回复“作品班”
25论文研读课:回复“论文班”
25真题讲评课:回复“真题班”
25冲刺带背课:回复“带背班”
回复院校名称,查看本校院校班

阅读原文,查看【文研青年主页】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这里是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平台:聚焦中文研情,考研咨询,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