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批评的文史互证(南京大学2023)

文摘   2024-11-13 09:10   湖北  

25粉丝福利QQ群:868513824

25全程班已正式推出,文研伴你,高分上岸

点亮星标,不错过干货推送

WENYANYOUTH



准备好了吗?近期将有一大波2024超难院校真题复现,带你直面考场真题!面对这些高难度中文院校的备考准备,小研深知困难重重,例如教材知识点与考场答题思维的分离,答题关键词与完整答案的困难聚合。


由此,文研青年特再次重启“真题解析”专栏,做到超详解析与点拨并重,以期同学们更好构建文学史思维,从应试角度再次深化重难点。每年考前我们也都持续推送超难院校的真题来启迪考生思维,大家也可以根据分析进行适当整理与补充。真题推送:

论《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南京大学2024年)

谈作家在创作中自我的意义和限度(北京大学2016年)

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北京大学2016年)

如何理解刘勰所言“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的区别(北京大学2018年)

新媒体时代,谈谈“审美”在定义文学中的意义(北京大学2019年)

结合明清小说史对古代长篇小说“聚散大结构”进行评价(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李杜优劣论”的认识(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中国当代文学中北京城市书写的演变(北京大学2024年)

论述陶渊明在六朝人眼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中山大学2024年)

论述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西北大学2023年)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给当代文化生态造成了哪些影响?(西北大学2021年)

论陆机、刘勰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与二者之间联系(西北大学2024年)

列举三位20世纪中国小说家,阐述他们对小说文体变革的贡献。(苏州大学2024年)

1980年代,哪些文学理论/潮流对先锋文学的出现产生了影响?(同济大学2021年)

《诗经》在其产生的时代是通俗文学,为何在今天却成了高雅文学?(武汉大学2017年)

如何理解马尔库塞“艺术就是反抗”的观点(西北大学2022年)

简述解构理论或解构批评的得与失(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蒙的文学贡献(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出土文献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2年)

试举例说明文献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4年)

以理论、反理论、后理论的核心演化为例,谈谈你对理论的认识(复旦大学2019年)

结合《简爱》和《茫茫藻海》,阐述“阁楼上的疯妻子”女性形象及发展过程(复旦大学2024年)

你怎样理解文学的人学属性?(北京大学2021年)

简述新批评“文本细读法”(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尝试集》和《女神》,谈谈你对早期新诗的理解(北京大学2023年)

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北大2015年、人大2024年)

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废名和沈从文的乡村书写(北京大学2023年)

论述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以及对当时诗坛的影响(北京大学2023年)

谈谈《红楼梦》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又如何创新发展?(北京大学2021年)

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论述20世纪90年代文学特色(北京大学2023年)

繁漪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的娜拉”,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湖南大学2024)


面对超难真题,究竟该如何下手?现在带你看一道来自南京大学2023年的考场真题,做题前也可以先看看往期相关推文:

615选做改必做 |南京大学202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硕考研题型微调

论《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南京大学2024年)

逻辑强者,带你从玩转文论史与文学批评!

论北宋党争与文学的关系(南京大学2024年)


论文学批评的文史互证。(南京大学2023)


文研青年解析:文史互证”这一方法在近百年的文史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公元前孟子“知人论世”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观念的积淀,也不乏清代“朴学”的承袭和“实验主义”方法的西学东渐。其与中国古代的“文史不分家”存在本质区别,力求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实现文学、史学在各自领域内的研究。


首先,文史互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模式,对文学研究不可或缺。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探究作品人物及事件的原型,增进对作品的认识;其次,文史互证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中所写到的景观风物、人情世故、民风民俗等的了解与认知。以胡适对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的研究为例,他自觉地将“知人论世”的古训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实证基础上,通过对曹雪芹生平、家世等问题的考察,考证出“《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进而指出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家史与小说的关系,提出了“《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之说。


其次,文史互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助于改善文学研究中的“主观化”与“技术化”倾向。第一,正如程光炜所言,文学研究中有时存在着“主观化”与“认同式”的现象,即用观点、主张、设想和结论理所当然地取代理性化的过滤、归类和反思。而文史互证这一古典治学方法提示研究者关注史料、回归文学现场,以较为客观和具有历史感的态度处理文学批评。


第二,当代文学批评有时以所谓“做学问”的方式抽空了批评家和研究者的价值与激情,甚至刻意奉行“丧失了人文价值判断和背离启蒙立场的‘蜗牛主义’策略”,企图钻进学理性的“技术”外壳。以学者丁帆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例,他“追求美学历史批评与本体批评的统一,试图在艺术细节上深入把握作品、对作品进行精辟的分析,也将批评对象置于其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以‘知人论世’的原则进行考察,使作家作品不但体现出其美学上的意义,亦显示出其历史的、社会的价值。”文史互证实际上立足于一种基础的文学观念,即文学绝对不是自足的,它的意义应与现实社会、道德理想乃至人类终极关怀密切相关。也正因如此,丁帆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直至渗入文化批评领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文史互证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有一定限度。有些时候,其仅仅是对文学历史表征的表层认知,基本停留于文学“真实”与历史“实在”的对比阶段,又在事实上把文学仅仅视为对历史或现实的反映,把文学的可能世界纳入现实世界的框架内进行对照比勘,忽视了文学的虚构性与独立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中国百年红学研究中便存在过度“历史化”的倾向,“索隐派”与“本事派”往往假定历史背景具有文学作品本身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认为文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试图再现作者的原意、他的世界观、当时的文化背景。其实,从文学的语言建制来说,文学历史表征所形成的纪实性只是一种原形化的语言叙述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历史的编纂需要通过构思、叙述、书写来生成,但是历史终究以实在为依据,追求实是状态;而文学的虚构性提供了实是人生、应是人生、虚拟人生的多重图景,寄托了对文学是什么和人是什么的双重思考。因此,在文学批评中运用文史互证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限度,把握文学与历史之间的悖论性关系


文研青年点拨历史和文学都以人为中心,都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这是文学与历史深层的契合点,也是文学的历史表征、历史判断所以发生的缘由和动力所在。然而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对历史的表征只是现象甚至假象,文学对历史的超越才是实质。文学常常会对历史进行变形与解构,特别是历史元小说有意模糊历史和文学的边界,在荒唐的外表下流露出对历史复杂性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的戏谑尝试文学的多种可能限度,两者所形成的冲突或不一致恰恰是文学的永恒诉求与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正是文史互证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正体现了其科学性的一面。


以上内容出自文研青年南京大学真题解析。


真题解读

Interpretation



01.



02.


03.


04.

05.






文研青年



小文学姐

小研学姐

小青学姐

小年学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了解以下内容:
25全程班:回复“全程班”
25文学评论写作:回复“评论写作”
25教材导读课:回复“教材班”
25作品导读课:回复“作品班”
25论文研读课:回复“论文班”
25真题讲评课:回复“真题班”
25冲刺带背课:回复“带背班”
回复院校名称,查看本校院校班

阅读原文,查看【文研青年主页】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这里是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平台:聚焦中文研情,考研咨询,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