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先秦道家的言意关系理论(西北大学2020年)

文摘   教育   2024-10-19 10:20   湖北  

25粉丝福利QQ群:868513824

25全程班已正式推出,文研伴你,高分上岸

点亮星标,不错过干货推送

WENYANYOUTH



准备好了吗?近期将有一大波2024超难院校真题复现,带你直面考场真题!面对这些高难度中文院校的备考准备,小研深知困难重重,例如教材知识点与考场答题思维的分离,答题关键词与完整答案的困难聚合。


由此,文研青年特再次重启“真题解析”专栏,做到超详解析与点拨并重,以期同学们更好构建文学史思维,从应试角度再次深化重难点。每年考前我们也都持续推送超难院校的真题来启迪考生思维,大家也可以根据分析进行适当整理与补充。真题推送:

论《文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南京大学2024年)

谈作家在创作中自我的意义和限度(北京大学2016年)

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北京大学2016年)

如何理解刘勰所言“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的区别(北京大学2018年)

新媒体时代,谈谈“审美”在定义文学中的意义(北京大学2019年)

结合明清小说史对古代长篇小说“聚散大结构”进行评价(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李杜优劣论”的认识(北京大学2023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中国当代文学中北京城市书写的演变(北京大学2024年)

论述陶渊明在六朝人眼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中山大学2024年)

论陆机、刘勰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与二者之间联系(西北大学2024年)

列举三位20世纪中国小说家,阐述他们对小说文体变革的贡献。(苏州大学2024年)

1980年代,哪些文学理论/潮流对先锋文学的出现产生了影响?(同济大学2021年)

《诗经》在其产生的时代是通俗文学,为何在今天却成了高雅文学?(武汉大学2017年)

如何理解马尔库塞“艺术就是反抗”的观点(西北大学2022年)

简述解构理论或解构批评的得与失(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蒙的文学贡献(复旦大学2024年)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出土文献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2022年)

以理论、反理论、后理论的核心演化为例,谈谈你对理论的认识(复旦大学2019年)

结合《简爱》和《茫茫藻海》,阐述“阁楼上的疯妻子”女性形象及发展过程(复旦大学2024年)


面对超难真题,究竟该如何下手?现在带你看一道来自西北大学2020年的考场真题,往期相关推荐阅读:

必读第一辑 |先秦两汉必读清单与要点回顾

必读清单 | 古代文学第一辑:先秦两汉文学,附要点梳理、真题链接

道以统摄,情以反拨:从儒家思想看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演进


论述中国先秦道家的言意关系理论(西北大学2020年)


文研青年解析:道家认为言不能尽意,《老子》开篇即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明“道”作为最高的存在,是不能够用语言来言说的。庄子承老子而来,于《天道》篇中提到:“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老子讨论的重点在于“道”之不可言说性,庄子则是在《庄子·秋水》明确地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认为事物的粗略表象可以在语言中传达,事物的精微之处可以在意识中加以把握,而“无迹可求”的“道”则是语言与意识难以触及的。


总体来说言意关系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道之本体的不可言说性,在庄子认知中道与物的界限十分清晰,对于物人们可以任意称谓命名,而“道”却不能称谓命名,只可依靠个人体验去领悟,属于形而上的本体领域。庄子在《则阳》中“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这里点明了言尽于物。而“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对于一个永恒无限的“道”的本体,用多变而有限的言辞是无法将“道”之根本言说清楚的。


“道”不可言传的原因之一即是道之大,“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原因之二即是万事万物之变化莫测,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认为言语只能把握物之粗者,意只能把握物之精者,而言与意所不能把握的不期精粗者即“意之所随者”,就是自然之道;原因之三即是“道”之无形,“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所以庄子言:“夫道,育然难言哉!”


其次,“道”与“言”之间存在“第三者”——知(人的主认识能力),并且将“知”也作了不同层次的区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所谓“大知”是气定神闲之“知”,而“小知”则是有所阻隔的不能通透之“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庄子又在不同层次上对“言”进行了再命名——“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即提出“大言”和“小言”之分,“小知”是与“小言”相联系,即在人类的抽象思维的认识范围内(小知)的事物是可以言说的(小言)。


但“小知”是不可通“道”,小言无以尽“意”。“大知”与“道”相通,与“大言”是彼此联系的。“大知”的表现即是“去知”,相当于老子的“玄览”,庄子的“心斋”“坐忘”,从而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与“大知”相统一的“言”则会表现为“不言”。如轮扁斫轮的寓言。


最后,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言不尽意”论,但同时又从表达和接受两方面对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做一定的发展。其一是“道”是不可言说的,但庄子提出“重言、寓言、卮言”三言理论。其二是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解决如何体悟真正的“道”。《庄子》“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处“言”被喻为“得意”的工具,“意”应是对“道”的本体的感悟,而非日常名理范围内的“意”。一旦“得意”,庄子认为最好忘掉“言”这种外在形式,从而进入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


言意矛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创作现象,先秦道家的言意关系理论认为语言只是表意的工具,不能拘泥于工具本身而要超过语言文字的局限领会无限的言外之意。这是将“意”的丰富性与“言”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张力作为文学技巧,以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成为此后文学理论中蕴藉、含蓄委婉等的理论源泉。


文研青年点拨:言意矛盾总体来讲分为三种类型: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论题,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考生需要结合文论元典进行回答。建议考生参考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人大出版社第二版)的部分章节,学有余力的考生可以参考复旦大学杨乃乔教授《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中的相关章节论述,适当拓展。


以上内容出自文研青年真题解析。


真题解读

Interpretation



01.



02.


03.


04.

05.






文研青年



小文学姐

小研学姐

小青学姐

小年学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了解以下内容:
25全程班:回复“全程班”
25文学评论写作:回复“评论写作”
25教材导读课:回复“教材班”
25作品导读课:回复“作品班”
25论文研读课:回复“论文班”
回复院校名称,查看本校院校班

阅读原文,查看【文研青年主页】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这里是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平台:聚焦中文研情,考研咨询,学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