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动态 | 陈跃:精研核医,覃思教学

文摘   2024-11-13 07:30   北京  


专家动态





个人简历



陈跃,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核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



✦  +

+

冷门到前沿

创新助力核医发展


1992年,陈跃毕业分配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时,核医学科在医院内属于典型的冷门科室,而如今核医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在核医学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陈跃教授研究团队始终坚持走在奋斗前线,推动核医学发展。

在他们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与核仪器、临床转化与临床应用微型核医疗产业链,创新转化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第八名,科技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镥177、锕225治疗,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2023年陈跃教授带领研发的骨转移TBM-001原创新药成功转化,镥177-TBM-001为骨转移治疗带来新希望。


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陈跃教授极高的科学素养。他认为应该“让知识不再孤立”,直言“新兴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把核医学和医学融合起来,了解学科国际发展前沿,掌握发展方向,注重转化应用”。

核物理与医学交叉的重大意义在于为医学领域提供了多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治疗、核素治疗等,这些技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


学科交叉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知识不再孤立,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相互碰撞,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它能够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难题,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更新,推动了核医学体系的进步。


核医学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我们应当以孜孜矻矻之姿不断提升自己,正如陈跃教授所说的那样,“要积极拥抱学科的交叉。这需要我们拥有广阔的视野,不局限于自己所学的单一学科,更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  +

+

激情化坚守

责任助力学子成才


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陈跃教授还担任着另一种重要的职责——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教三十余年以来,陈老师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近万名。回望故事的开端,三十年前,那时青涩的陈老师坚定地在黑板上写下“核医学”三个大字,由此也开启了人生教学生涯的新篇章。

我们怀着敬重的心走进陈老师的课堂,重温着这段忠山的岁月。最大的困难是刚开始面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混杂一谈的情况,陈老师灵活运用所学,主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和知识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本科生教学中,陈老师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创新教学方法,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表格、临床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同学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形象地掌握相关知识。研究生教学中,陈老师另辟蹊径,时常引导学生以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为中心,运用既有知识展开讨论,并相互解答。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核医学的重视程度,陈老师也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主动将《核医学》这门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申请为必修课,只为更详细更系统地向同学们讲解核医学知识,摒除谈核色变的偏见,指引更多同学关注并参与到该学科的研究中来。

“谦逊,有热情”“平易近人”……这是对陈老师评价里重复最多的关键词。在学生眼中,陈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拓宽着他们的科研思维和眼界;在同事的眼中,陈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不感染着他们;在领导的眼中,陈老师优秀的成果和业绩无不让其肯定赞叹。现在陈老师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十年前培养的那些种子,早已生根发芽,而他们也继续陪着陈老师深耕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  +

+

严谨加责任

恒心探寻科研奥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牵头制定6篇指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陈跃教授的研究实力不容小觑。

即使科研实力强大,但依旧会面临一些不可预测的困难。陈跃教授研究团队自主性原创新药TBM-001针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骨转移癌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一研究给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然而它成功转化的过程,可以说一波三折,困难重重。2021年,陈跃与团队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自主研发出放射性药物镓68-TBM-001、镥177-TBM-001,并在临床投入使用。“从新药的合成、标记到质控、转化等各个环节,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与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一一克服了。”陈跃说。研发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陈跃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查阅文献,团队协调,反复实验,不断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将困难一一解决。成功的背后,是团队日复一日的研究与不懈的努力。

目前,陈跃教授研究团队正在研发针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优化转化流程。“临床药物取得发明专利后,最终是要推动其产生社会价值,转化为治疗患者疾病的‘利器’。”陈跃说。大医精诚,医者仁心。陈跃不仅仅是一个科研者,更是一位医生,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考虑患者的自身利益。“耐心负责”“认真严谨”“追求卓越,善德精医”这是患者对陈跃的真实评价。

现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患者慕名来到泸州接受了核素诊疗一体化治疗。未来,肿瘤诊断与治疗的转化流程优化后,将会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责任和努力化成的雨水,终将滋润每个患者的心田!


以每一个优秀的医大人为榜样

怀揣责任和梦想

在教学中精研覃思

让莘莘学子能在各处发光发热

传道授业

如春风化雨润花朵

解惑育人

似红烛成灰亮心灵


采写 | 蒋文 余蓓 黄彭涛 杜文瀚

编辑 | 陈启川

源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往期推荐





有核不懂|如何看懂PET/CT中的SUV值?

靶向治疗,核医学让你告别骨髓疼痛
深入心脏,探秘心痛--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核医之窗
核医之窗是以全国核医学新闻资讯、发展论坛、电视栏目、科教科普、专家文献、国家政策解读为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