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辐射量是多少?
会不会对我的健康造成影响?
接受碘-131治疗是否有可能引发癌症?
治疗后,我的衣服和周围的空气会不会带有辐射?
在核泄漏事故中,对人体构成较大威胁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碘-131、铯-137、锶-90和钚-239四种。
那么,核废水中提到的碘-131与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碘-131有什么区别呢?
甲状腺组织有摄取碘的能力。
碘-131是碘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服用碘-131后,由胃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流动,被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灶摄取,碘-131释放射线,就能破坏这些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同的甲状腺疾病,治疗剂量不同。
对于甲亢的治疗,碘-131的剂量通常是基于甲状腺的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一般在20毫居以内。
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的剂量也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通常,清甲治疗的剂量一般在30-100毫居之间,而清灶治疗的剂量则根据转移灶的大小、数目和部位来确定,一般在100-200毫居之间。
碘-131经患者口服到达甲状腺后,在衰变过程中可发射γ和β射线,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是β射线。因为β射线射程较短,仅2-4mm,故既能破坏甲状腺组织,又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影响,并不会导致白血病、致癌等副作用。
碘-131是一种放射性物质,物理半衰期为8天。8天后,它的放射性就会减少一半。再加上人体的生物排泄,8天之后,人体内的放射性就非常低了。
文献报道,在服药后1周内,大约90%~95%的放射性碘就可以排出体外,出院时体内残留的碘并不多。临床测试也证实:服碘后,全身扫描只要发现没有能富集碘的原发癌灶和转移病灶,5天后身体内的放射性95%以上已经排除,残留仅1%~5%左右。
服用碘-131后,短期内你的确是“行走的放射源”,特别是排泄物中的放射性碘,会对环境形成污染,因此必须进行适当隔离。一般要求治疗后隔离2周,之后对其他人就基本没有影响了。
因此,护理人员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服用碘-131治疗后第3天、保持1米或以上距离,是安全的。
对于甲状腺已经全切的甲状腺癌患者,碘-131在体内的滞留的时间很短,在服药后2天内快速排泄,之后局部缓慢衰变。
根据国家对碘-131治疗的辐射安全规定,当患者体内碘-131放射性活度低于400MBq(约10.8mCi)、或周围1米处的剂量当量率低于23.3uSv/h时,就可以解除限制或出院。
但,出院时患者体内仍会有少量碘-131,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衰变逐渐减少。
在防护方面,尽管碘-131的辐射距离有限,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注意个人防护。例如,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避免长时间与孕妇、婴幼儿接触。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也有助于减少辐射的残留。
总之,做了碘-131治疗并不意味着患者会对周围人员造成危害。在达到规定值出院后,只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个人防护,就可以减少对周围人的辐射影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医生意见为准)。
编辑:核医之窗小编
审校:于赫
参考:陕西冶金医院甲乳外科、高核医疗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