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2024年8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发布《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PET全身MIP图像:
PET/CT融合图像:
图示:患者前后两次PET/CT检查,对比发现:右侧升结肠局部、周围淋巴结及左侧降结肠局灶性糖代谢明显增高,均考虑肿瘤性病变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PET/CT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有非常大的优势。有学者在一项包括了2283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术前PET/CT的肿瘤检出率为95.35%。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肠癌伴肠梗阻者,由于肠镜无法通过病灶部位,因此PET/CT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及分期评估非常重要。
术前全身评估及肿瘤分期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至关重要。在这方面,PET/CT全身显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检出远处微小的转移灶,并帮助优化常规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分期,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除了分期外,PET/CT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再分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再分期,就是指部分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局限于原手术区域,可通过再次根治性手术达到治愈目的,这时就需要对复发灶进行再次分期,以评估是否可以二次手术。而血清CEA和常规腹部CT并不能准确地检出早期无形态学改变的病变,因此,PET/CT在这种情况下就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复发、转移并进行再分期,为下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PET显像获取了病变的功能代谢信息;同时,也通过CT显像获得其解剖结构信息。临床上,我们通过实体瘤治疗疗效的PET评估标准,并据此将肿瘤分为完全代谢缓解、部分代谢缓解、代谢无变化和代谢恶化四类。通过这一客观的评价标准,PET/CT为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监测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管是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的较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还是定期接受放化疗的晚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都可以通过PET/CT了解体内原发灶、转移灶的代谢情况。根据病变代谢情况,医生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据此实施适宜的诊疗手段。
编辑:核医之窗小编
审校:于赫
参考:RenHe小派、高核医疗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