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据参考消息报道,近日,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方面领先美国约10年。
报道称,他还提到,中国目前已控制全球约83%的锂离子电池制造。
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需要借助中国的技术专长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法利强调:“我们与他们竞争的方式是像他们 20 年前需要我们的知识产权(IP)一样,获取他们的 IP,然后利用我们创新的生态系统、美国的创造力、强大的规模优势以及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战胜他们。
这将是拯救我们工业经济最重要的一场竞赛。”据彭博社的报告,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 83% 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份额。
法利所言并非遥远的未来计划,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福特正在建设的庞大 BlueOval 电池园区预计将于 2026 年完工,届时将生产磷酸铁锂(LFP)电池,这些电池依赖于中国宁德时代的技术。
LFP 电池技术的起源或许鲜为人知。据此前彭博社的报道,LFP 最初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随后由 A123 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LLC)商业化。该公司曾获得美国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缓慢,A123 最终破产,其资产包括电池知识产权被当时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万向集团收购。
与此同时,福特正在研发一款售价低于 3 万美元的小型电动汽车,以应对尚未进入美国市场但已在其他福特销售区域崭露头角的中国平价电动汽车。
虽然美国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暂时保护了福特免受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威胁,但也使得在中国生产的林肯航海家(Lincoln Nautilus)运往美国经销商时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