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披露国产车质量问题,俄罗斯加强对中国车企监管

文摘   2025-02-09 00:00   湖南  

近日,俄罗斯工贸部宣布将针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启动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重点聚焦车辆认证和一致性审查等方面。这一政策转向被视为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系统性举措,同时也能确保进口车辆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俄罗斯工贸部指出,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迅速增长,这对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构成了压力。为此,俄罗斯政府已采取了提高报废税等措施,但这显然还不够。

未来将加强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证和车辆一致性审查,特别是对批量生产的车辆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查。

图片

根据报道,目前俄罗斯工贸部已经对三家中国汽车企业展开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于这些违规行为,俄罗斯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包括撤销相关认证证书。具体品牌目前尚未公布,但相关细节预计将在近期被披露。

此外,自去年11月以来,俄罗斯标准局开始对俄罗斯国内认证机构进行大规模审查。多家因颁发虚假证书而被吊销发证资格的认证机构已被强制关闭,此前发放的所有证书自动失效。

这一行动旨在整顿认证市场,确保所有进口车辆符合俄罗斯的法规标准。由于大规模审查导致部分实验室和认证机构暂停工作,进行整改,因此近期许多企业的车辆认证周期被延长。

俄罗斯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未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进入俄罗斯市场时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性要求。这不仅可能影响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对中俄汽车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当地政府监管措施收紧带来的压力,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负面舆论也在不断累积。

去年10月28日,俄罗斯知名媒体《生意人》报刊发过一篇名为《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的文章。文章称,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出租车中的比例已达70%~80%,很多司机表示这些车辆在使用15万公里后就需要报废,而欧洲和韩国品牌的汽车通常被认为是25万-30万公里。

近日,俄罗斯媒体AUTONEWS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更是直接点名批评中国汽车,说中国车的耐腐蚀性差。

图片

报道称,在对17个车型汽车进行测试后(测试车型既包括斯柯达、欧宝、标致、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欧洲品牌,也包括众多中国品牌)的结果显示,中国品牌中有5个品牌金属车身未进行防腐处理,在使用两年后就会出现明显金属车身原件生锈。

图片

俄方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叠加负面舆论的影响及其国内的消费波动,导致中国汽车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下滑情况。

2024年11月份,奇瑞汽车下滑2.2%、子品牌欧萌达下滑幅度高达30.7%,长安汽车下滑5.3%,吉利汽车下滑3.8%。到了12月,各品牌下滑幅度更加明显,汽车销售榜大变脸。

俄方政策的调整和负面舆论的爆发,无疑给一度热销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的国际化敲响了一次警钟——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也难。

欢迎加入我们,连接10万+汽车产业链人员、1000+汽车行业投资机构人员、10000+汽车产业链企业、1000+汽车行业专家、100+地方政府、100+汽车猎头、1000+科创企业!!!!

加群请扫管理员微信请注明您企业名称

图片

汽车产业前线观察
二十年汽车产业研究,近十年产业投资!传递前沿资迅及前沿认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