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430)| 震惊全国的“安亭卧轨拦车事件”(9):张春桥拍了胸脯

文摘   2024-09-04 08:53   北京  

“这是小潘,‘工总司’的副司令。”包炮又把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介绍给张春桥。


“春桥同志,我们一直盼望着,总算把您盼来了——您是来自毛主席身边的亲人!”小伙子紧紧、紧紧地握着张春桥的手,一边握,一边上下摇动着。


“哦,我知道,你是潘国平!”张春桥马上说出小伙子的大名,使这个上海玻璃机械厂的青工感到分外高兴。


一场全国瞩目的谈判,便在一家不大为人们所知的工厂——上海无线电专用机械厂楼上进行。


谈判的一方,是足智多谋、久经沙场的“中央大员”张春桥。谈判的另一方,是能言善辩却乳臭未干的潘国平。王洪文在一旁坐着,不断地抽烟,只是专注地听着,不吭声。包炮居中,偶尔插几句,为张春桥帮腔。


“伯达同志的电报,你们都看了。电报虽然是伯达同志以个人名义打来的,但是代表着‘中央文革小组’的声音,代表着党中央的声音,代表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声音。”张春桥先发制人,在谈判桌上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我对你们的要求,那就是按照伯达同志的电报指示精神,立即带领造反队员,从安亭、从南京,撤回上海,有问题到上海去解决...”


“到上海能解决问题吗?”潘国平毫不畏忌地反驳张春桥,“我们正是因为在上海不能解决问题,这才北上告状,这才被半途甩在安亭、南京。如果在上海能够解决问题,我们就不会在安亭拦截火车了!”


“如果你们要北上告状,只能派少数代表。大队人马必须回上海‘抓革命,促生产’。”张春桥继续说道,“你们是‘工总司’的负责人,你们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正因为我们是‘工总司’的负责人,所以我们必须对‘工总司’全体造反队员负责!”潘国平毫不妥协地说道,“北上告状,是‘工总司’全体造反队员的意愿。派少数代表去北京,没有声势,是告不倒上海市委的!”


面对着这么个“造反精神”十足的“副司令”,张春桥心里暗暗着急。因为如果“工总司”不撤回安亭和南京,那么他将无法回京复命。他不由得连连抽烟,把目光投向那个沉默不语的“司令”。


“王洪文同志,你的意见呢?”张春桥问道。


“春桥同志,我拥护你的意见。‘工总司’应当撤回上海,就地闹革命!”王洪文的话,张春桥的脸上泛起了笑容。


“但是,有几个问题,要请春桥同志表个态。不然,我们难以说服队员,难以打消队员的顾虑。”王洪文到底比潘国平年长11岁,是个干部、党员,在政治上要成熟得多。


潘国平代表王洪文向张春桥提出了五个问题——这是包炮与王洪文、潘国平事先商量过的:


第一,上海“工总司”是不是一个革命的合法的组织?


第二,我们北上控告上海市委,是不是革命行动?


第三,“安亭事件”的责任由谁来负?


第四,能不能答应我们的要求——曹荻秋作公开检查?


第五,能不能给“工总司”提供工作方便?


潘国平、王洪文提出的五个问题,张春桥一路上已经料想到了。他早已打好主意:借助“工总司”之力,扳倒陈丕显、曹荻秋,扳倒上海市委。


正因为这样,他很痛快地支持了王洪文:“我认为,‘工总司’是革命的合法的组织,北上告状是革命的行动..”


“口说无凭,写下来,你签字!”潘国平说道:“别开空头支票!”


“你们先带领造反队员撤退。”张春桥说,“你们明天撤回上海,不,不,现在已是凌晨3点,应该说是今天了——你们今天撤回上海,明天我在上海文化广场,给你们签字!”


“好,好。”王洪文站了起来,向张春桥伸过手来。这意味着谈判顺利结束。


潘国平还在嘟嘟囔囔,嚷嚷着要继续北上。张春桥以亲切的口气对王洪文说:“你再做做小潘的工作!”


第一次见面,第一回较量,王洪文便博得了张春桥的好感。后来,包炮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江涛陪着张春桥到安亭,就把我、王洪文、潘国平找去。江涛没说什么话。第一次和张春桥是在安亭的无线电厂谈的,我们积极地和他辩论。我记得是在楼上,那时吃着包子,这我记得。我认为主谈的是潘国平,一切主事当时是潘国平。我是拿主意(的),这点我自己清楚。潘国平起草了五条,我肯定是明确这个态度,而且支持这五条。张春桥到安亭是半夜,谈到第二天早晨。第二天下雨了。那时我和潘国平、王洪文、张春桥在车上对话,内容就是要承认那五条,不能回去。这点潘国平是很有条理的,因为当时你要是不承认这是个革命组织、革命行动,那你要回去就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当时赤卫队还在的,回去之后工厂里肯定是打成反革命了。我记得陈伯达电报里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这点。张春桥当时基本同意了这五条。在这点上,我同意张春桥的,叫他们先回去。王洪文在整个安亭事件里是不抛头露面的,很小心。从工总司的成立大会到安亭事件,潘国平起着主要作用,再到签下这五条。


当然,后来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王洪文。包炮说。



山水澜
讲述你不知道的微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