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历险”,王洪文一溜烟逃回了上海。
王洪文挂通了张春桥的电话。他没有完成张春桥的使命,从电话耳机中传出的声音听得出,张春桥很不高兴。但是,当王洪文问张春桥,原定下午在文化广场与“工总司”造反队员见面,是否如期举行,张春桥以非常坚决的口气说道:“照样举行,我当众签字,答应你们的五项要求!”
消息飞快地从“工总司”传出来,造反队员们在互相通知:下午,张春桥在文化广场“接见”我们!
消息飞快地从“工总司”传到上海市委,传到曹荻秋耳中。中午,上海市委决定召开书记处紧急会议。中午开会,在往常是几乎未曾有过的。
张春桥仍兼着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的职务。接到曹荻秋的电话,张春桥只得去开会。他心中明白,中午开会,显然是为了针对下午的“工总司”的会议。不过,张春桥有恃无恐,因为他已连夜与江青通了长途电话。
上海市委书记处,曹荻秋与张春桥面对着面。曹荻秋申述着自己的意见:“‘工总司’是一个全市性的跨行业的群众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根据市委讨论的意见,我们对于‘工总司’仍然应当坚持不参加、不承认、不支持的态度。……….”
料定曹荻秋会说这番话,张春桥一支接一支地悠闲抽烟。
曹荻秋继续说明自己的态度:“‘工总司’在安亭拦截火车,阻断交通,这是什么行为?这难道是革命行动?”“‘工总司’在安亭闹事,造成沪宁线中断二十多个小时。这是很严重的破坏生产的事件。这个事件的责任应当由谁来负?难道由上海市委来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责任只能由‘工总司’来负!……”
张春桥依然笃悠悠地吞云吐雾,那双三角眼乜视着曹荻秋。如今,他是以双重身份出席会议:作为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的他,受曹荻秋的领导,因为曹荻秋是上海市委书记;可是,作为“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他,则是在曹荻秋之上。
显然,曹荻秋也察觉到了这不寻常的双重身份。虽然他的意见受到了上海市委书记处其他同志的支持、赞同,但他还是当场接通了打给陶铸的长途电话。
陶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文革小组”顾问,是当时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在那位“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之上。曹荻秋当着张春桥的面,向陶铸说明了上海市委对“工总司”、对“安亭事件”的意见。
从电话里传出陶铸清晰的话音:“我同意你们的意见!”
曹荻秋对着电话话筒说了一句:“陶铸同志,张春桥同志在这里,请你跟他也说明一下。”曹荻秋要张春桥听电话。
“嗯,嗯,嗯,知道了。好的,好的.…”张春桥一边听着电话,一边点着头。
“照陶铸同志的意见办吧!”等张春桥听完电话,曹荻秋说了这句话,紧急会议就结束了。
张春桥把烟头往烟灰缸里用力地一捻,站了起来,不言不语走了。
当张春桥的轿车终于出现在上海陕西南路,站在文化广场门口久等的王洪文,这才松了一口气。“工总司”的造反队员早已在文化广场那扇形大厅里等候,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最高指示”。张春桥迟迟未到,使队员们的心越来越着隐。
一次次打电话给张春桥,才知道他在上海市委开会。据告,会议重要,不接电话。王洪文不由得坐立不安:张春桥会不会变卦了呢?如果张春桥变卦,站到曹荻秋一边去,那么“工总司”就面临着总崩溃!
张春桥在王洪文的盼望之中毕竟来了。文化广场顿时响起一片口号声:“向中央文革学习!”“向中央文革小组致敬!”张春桥在欢呼声中登上主席台,站到话筒前。
张春桥说些什么呢?当年的“工总司”印发的传单《特级报导》(大抵因为太急,所以把标题中的“特急”误写成“特级”)尚可查到。兹照录于下:
特级报导
11月13日下午三时半,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同志在上海文化广场,接见“工总司”由安亭返回上海的部分造反队员,作了重要讲话。
张春桥同志说:“同志们,大家在这里等了很久。刚才在这里跟你们总部的同志商量了几个问题。现在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