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414)| 王洪文发迹史(六):北京红卫兵串联到上海,炮轰上海市委

文摘   2024-08-18 08:38   北京  

在“文革”的大浪潮之中,大字标语的更换,比如今女人的时装的“推陈出新”更为迅速。


上海国棉十七厂门口,贴出了崭新的对联:“大串连必需介绍信”,“斗批改全靠本单位”。横批是“请君留步”。


没多久,旁边出现另一副对联:“干革命何需介绍信”,“砸大门欢迎红卫兵”。横批是“造反请进”。


宋彬彬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章的照片被印刷成宣传画广为传播。


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红卫兵”、“大串连”,导致了这样针锋相对的对联的诞生。


北京,成了“文革”的中心。“红色电波”不时传来北京的“特大喜讯”。


1966年8月18日,从北京传来了“特大喜讯”:百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在天安门城楼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中的红卫兵宋彬彬,把一只红卫兵袖章戴在毛泽东的左臂上。


注:宋彬彬是宋任穷之女   


于是,各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的照片。


王洪文端详着毛泽东的照片,立即发出倡议:在上海国棉十七厂的民兵中,成立红卫兵组织。


王洪文也报名参加红卫兵。他想,毛泽东都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他也应该弄个红卫兵袖章戴戴。


不久,来了个文件,使王洪文颇为扫兴:年龄在30岁以下,才可以加入红卫兵。真不巧,王洪文31岁——超龄一岁,无法戴上红卫兵袖章。


就在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之后,又一“新生事物”诞生了——“大串连”。


北京的红卫兵是“文革”的排头兵。1966年8月下旬,穿着没有领章的军装,佩着鲜红的袖章,戴着军帽,北京的红卫兵出现在酷暑的上海。


上海人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些手中拿着红色语录的北京红卫兵,用尊敬的口气称之为“小将”。“小将”们也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上海。他们迅速地发觉“时间差”:上海的“文革”,是那样的“冷冷清清”!北京各单位早已赶走了工作组,而上海各单位还在工作组领导之下进行“文革”。领导各工作组的,则是中共上海市委。


外滩。挂着“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白地红字牌子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白地黑字牌子的庄严大厦,被北京清华大学红卫兵刷上一张具有爆炸性的大字报。


标题:《给上海市委一记响亮的耳光》。


署名:清华大学《送瘟神》战斗队。


时间:1966年8月29日。


大字报马上触动了上海市委敏感的神经。北京红卫兵被视为洪水猛兽。须知,在此之前,即便是上海的造反派,还未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轰击上海市委。


施惠珍接到来自上海市委的电话,紧急抽调上海国棉十七厂700多名工人赶往上海市委,与其他工厂的工人们一起组成纠察队,提防着那批天不怕、地不怕的北京红卫兵。


王洪文的注意力,也从厂里转向厂外。他也赶往上海市委。他不去当纠察,他去欢迎那些来自“红太阳”身边的红卫兵,欢迎他们来上海国棉十七厂串连。


北京红卫兵在上海越闹越厉害。他们开始明白,外滩那幢挂着两块大牌子的大厦,只是上海市委和市政府一般工作人员的办公楼,上海首脑们是坐在康平路的办公楼里。那儿门口,只是站着持枪的门卫,不见一块牌子。


9月3日清早7时,康平路上聚集着数百名北京红卫兵。天上飘下雨滴,北京红卫兵全然不顾,放声高唱起当年的“流行歌曲”:“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造反有理’!”


北京红卫兵们挥舞着红色语录,要求上海市委领导接见。


山水澜
讲述你不知道的微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