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初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理解文章中用到的比喻、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3.领会课文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九宫格设置主线为:
A- D -G竖线,赏荷塘的三幅画面: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写景的经典段落,把握散文的写作特点。
C -F -l竖线,三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和应用:比喻、拟人、通感。
另外三格设置为:B不宁静 E小路 H清华园,由学生自己判断,联系作者的情感与景物描写的方法,给出自己的理解,分辨干扰项。
课堂表现:
直接引入本课学习,先分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概思路,学生们找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外出的缘由,作者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呢?生答:外出散心。散步回来还写作,成就了经典的散文名篇佳作,吸引学生接下来认真研读文章所写内容。
在讲解第四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头脑中的荷塘,学生们积极主动发言,提到会写荷花的颜色,生长的地方,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写的呢?
通过阅读,运用上次《风景谈》一课中示范的学习支架,学生们用横线勾出景物名词,用括号画出修饰语,概括了所写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准确找出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不是比喻,抓住这个契机讲解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正好可以使用崔老师的概念获得策略,打算下周继续实验运用一下,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准确把握。)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景的妙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再看P P T上展示的图片,感觉图片限制了美感。
接下来分析五六段的时候就很顺利了,之前的方法运用更加熟练,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考月光这一类事物如何描写?它不像物体有具体的形状、颜色等可直接描写,通过欣赏课文段落,除了修辞手法以外,学生还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第五段中找到的动词也并不只是“泻”“洗”“浮”“笼”这几个经典动词,加上自己的理解,比如“画在荷叶上”“画”的妙处。
最后,提示学生根据九宫格连线的方式,复盘本节课内容,也发现了教改群中张老师提到的“上课中的迭代点:听课过程中,课本上记录完整内容;然后单独留时间,让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关键点。”这种记录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头脑中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理解。
这个环节我是随机找了每组的三号共12个人来发言,修辞连系是最明显的,也是学生用的最多的,个别学生对通感和比喻的理解还是有问题,教师进行了补充。
沈茗雨同学用的A- D- G联线,把荷塘景色的三段落概括出来,说得很好。也有学生将情景交融的点连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顺势点出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学生印象深刻。
本次九宫格教学反馈非常好,每位同学都有很大收获,附图片分享一下:
本次课九宫格设计我加了一条对教学的改进建议,有学生提到希望老师平等对待各组,多提问本组。事后我了解情况,各组都积极发言,学生觉得不公平是因为发言欲望强烈但有的举手早老师没看到。有学生提出个别学生趁讨论之机说别的内容受到干扰。可能是上课时有个学生说话呛到了,引起别人哄笑,时间大概有一分钟,显得乱,因为当时课堂正在进行,我没有直接制止,而是在讨论环节中过去轻声询问,并引导学生适当注意,还是有学生感觉到了。
总之,九宫格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力提高,适时的小组讨论让大家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加深,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新的问题想向崔老师请教:众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积极发言的欲望又不打击未发言的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总是积极发言,上课的时候我选择先让别人发言,给发言少的学生机会,而后由总是积极发言的这个学生补充,这样做合适不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