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照搬AI生成的内容交作业 | 如何化GenAI从敌为友~老师朋友们?

文摘   教育   2024-10-11 16:59   河南  

豆包AI生成

01


- ROMANCE WORLD -

1 话题缘起

今天我给高校新入职教师(大部分是博士)做数智时代的教师素养培训,其中涉及很多GenAI双向赋能的培训背后原理和具体教学实操案例,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有十位新老师先后站起来和我互动和研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感受到大家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

培训结束后。有位老师很苦恼的找到我,

她是化学教法老师。她说她也很重视AI在教学中的使用,并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参考AI,

但是当她布置了一次中学化学课的教学课件设计作业,

发现大部分学生提交的就是AI自动生成PPT,内容空洞,没有灵魂,她有点迷茫了。

这该如何是好?

听完这位老师的问题,我深感这位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成长的好老师。一边担心学生用不上这个时代最好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一方面又担心学生完全依赖这个工具,丧失主体性思考。

这是多么矛盾的心情!

现在不让学生使用也不可能了。

因为潘多拉的盒子既然打开了,就再也合不上。 

但是学生交作业总是这样糊弄老师到头来还是耽误了自己,而且教师给大量的AI生成的高度类似的作业进行批改没有任何意义。

她急切的问我——到底怎么办?


首先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人工智能给教育场景带来的一波危机就是师生信任危机。

这个观点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专门讲过:有兴趣的老师移步这里:

AIGC时代对教师新角色的呼唤——复合教育者

这位老师已经感受到了AI冲击下的信任之寒

那有没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呢?


我其实不喜欢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句话的带来隐喻来表述师生关系。

其实师生不是敌我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

他们共同面临的敌人是困难艰涩的学习内容。

现在GenAI来了。

它实现了多方赋能:教师更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会。


但是,如果学生的初心不对,这个工具会马上反向赋能,学生想尽办法的让AI代替自己心智劳动,这是AI在教育领域不当使用的潜在风险。

所以在成素梅代表作:《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中,

她提出,伦理学应该

从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转变为“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并寻求伦理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当初读这本书时不曾有过的震撼。

如果学生有自己的道德坚守和底线,他应该不会抄袭AI的内容直接交作业。

但我们的学生还处在三观还没有稳定的年纪,他们很容易就会选择那条好走的路——赶紧交作业拉倒。


2 教师和学生换位思考

一些学生明知道直接提交AI生成的内容对自己的成长并无益处,却还是选择了这条“捷径”。背后原因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

一、时间紧,任务重,懒惰成了“背锅侠”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即将到来的截止日期时,是不是偶尔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AI生成作业的“快速通道”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让你看到了解脱的希望。所以大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追求量,而要重视质。

二、学生视作业为负担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做完很费力但是你又觉得没有什么成长的那种作业,你会不会好好完成。反正我知道很多老师被迫参加的很多大型会议,每次回到系里让写读后感,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从百度上搜一下,复制粘贴了事。

如果学生质疑我所布置任务的价值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布置的时候多说几句,

这个作业设计背后的考量、

作业和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处。

甚至是你给作业写一个AI使用建议,明说你希望他可以在完成整个作业时哪些部分使用AI,哪些部分必须原创的指导建议。

永远记得,我们和学生不是敌我关系,我们要深度合作,相互支持。作业设计和说明在这个AI大爆发的时代会更加珍贵。

三、终结性评价的诱惑

想象一下,当你要完成的任务,领导不要看过程,只要结果,那我们让AI顶替大概率会成功,但是如果要你的过程性文件和阶段性成果,这个工作就不太好让AI做。因为你无法自圆其说。

回到我们作为教师的身份,如果我们可以把终结性评价改成过程性评价,是不是从制度底层就减少了抄袭AI交作业的可能性。

所以问题也是,或者说,大部分处在教师身上,大学老师被视为社会的贤人,学生作业出现大面积抄袭,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孟夫子说的那样——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用自己切实的改进行动和语言的恳切,以自己规范合理使用AI的示范来影响学生建立学术诚信意识AI使用伦理的规范。

四、化敌为友:探索GenAI的正确使用之道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大学老师可以积极探索各种策略,力求将GenAI从“敌人”转变为“朋友”。比如

  1. 开设专题课程: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关于AI技术的专题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AI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AI技术的基本操作,还能够深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限制,从而更加理性地使用AI工具。让学生明白,使用AI的目的不是更快的交作业,得高分,而是为了获得一种人与AI的合成学习力,就是人类依靠AI可以学得更快更好和更深!

  2. 引导批判性思维:在作业和考试中,老师们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鼓励学生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复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使用AI工具的同时,保持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判断。比如让学生同步提交AI完成的作业,然后说明自己在此基础上做了哪些修改以及为何要这样修改。

  3. 实施项目式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老师们开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AI工具进行实践探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AI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本身的规定性和真实性也让AI无法随意生成高质量内容。

  4. 建立过程评价机制:为了防止学生直接抄袭AI生成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供作业设计的思路演进说明视频,提供小组的初稿和改进稿,提供记录学习进程的学习VLOG纪录片,教师随机让学生在课堂对自己的作业当堂说明,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减AI技术依赖带来的思维懒惰。

四、结语

生成性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学生带来便利和效率,也可能成为他们独立思考的绊脚石。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让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出具有人机合成学习力的兼具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点赞、关注、评论,让我们一切为教师减负增效吧!

如果你喜欢我做的电子记录

我的微信号是lusinda66,可以加我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阅读一下我的系列文章(10篇)

知识成像| 你能给知识先瘦一瘦身吗?

知识成像|读图时代——面向未来教师的新独门武器

视觉化思维之视觉胜任力

记得关注我



刘欣教学设计
分享教学设计从0到1的秘籍心法;提供化繁为简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案;揭示学习发生的底层逻辑;让你的学生为你的课堂疯狂,加我加我,让我们共赴一段小时光,一起品味教学设计的甜蜜蜜!474391482@qq.com 刘欣,欢迎切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