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ROMANCE WORLD -
题记:
“师生复合主体对应的共同客体——学习内容”
“主导、主体是两个维度的概念,不是并提关系。”
“AIGC 的横空出世和以往最大的差别是它是生成工具。”
“比这两类知识更重要、更值得学习的是智慧和全人的教育,以及人格的培养。”
“尽管 AIGC 表面上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危机并存。”
在b站上补一下有关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会议。
然后看到这个——复合教育者的诞生
很受启发。
你会发现,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还得先回到之前的时代思考。
这个报告提到叶澜先生对师生关系长久以来主导主体的批判。
她对于重新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常常被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之后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看似完美的解答方案。
然而,叶澜先生提出的“师生复合主体”概念,挑战了这种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二元对立思维,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性和共同责任。
有关理论长期纠缠于“主体主导”“谁中心”。
叶澜先生不以为然,在教学实践中,主体意味着责任人、承担者,在此意义上,师生是复合主体,都是责任承担者,是交互生成的关系,而非谁为中心。师生复合主体对应的共同客体——学习内容
叶澜提出主导是作用而非角色定位,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学习过程的发展。
主导、主体是两个维度的概念,不是并提关系。
通过强调师生的复合主体性,叶澜的理论体现了对教育过程中人(师和生)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促进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包容。
如何理解复合主体呢?
师生的复合主体关系产生于师生互动的课堂之中。没有老师,哪来的学生?一旦有了老师,学生才成立。
因此,师生作为复合主体,他们共同的对象客体就是学习内容。这是他们要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老师考虑如何教好内容,学生则思考如何学好内容,因此就产生了师生的复合主体关系。
在这里,教师要对教负责,学生要对学负责。同时,学生也可以为老师提供新的思路,教会其他同学或老师新的知识,老师也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打破了我们对课堂中主体的偏见。
在AIGC时代,学习内容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判断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AI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
我们可以以AI为工具,称为“Learn by AI”;也可以以AI为同伴,称为“Learn with AI”;
还可以以AI为教师,称为“Learn from AI”。
例如,很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AI来完成编程的学习,AI会一句一句地解释编程内容,这样比跟老师学编程还要更快。与AI为同伴,我们可以跟AI一起练习英语对话;以AI为工具,我们可以使用英语学习类的应用,帮助我们实时翻译和修改。还有很多,比如虚拟实验室,可以进行虚拟实验,这些都是以AI为工具,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可能性。
AI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因为它具有半主体的特性,所以AI既可以作为工具使用,也可以作为人性化的助手,还可以作为教师端的支持。因此,它的可能性非常丰富,这也为老师在AIGC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创意的空间。
再去看知网上长篇累牍的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导”的论点的无脑支持跟风论文,就感觉我们的教育里面缺少真正的思考者。可惜的是今天,很多考研的题目还在考核学生是不是记住了这些。
把时间拉人人拥有AIGC的今天,我们之前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会直接决定我们今天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使用的方式。
AIGC的横空出世和以往最大的差别是它是生成工具。
以往的技术作为人和世界的中介或代具,通常扮演着以下几种角色:
拓展人类能力:技术帮助人类超越自身身体和感官的限制,例如望远镜拓展了人类的视觉范围,交通工具让人类能够更快更远地移动。
提高生产效率:各种工具和机器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更高效地完成生产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存储和传递知识:文字、印刷术、互联网等技术成为知识存储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使得人类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在代际间和不同地区间广泛交流和传承。
改变生活方式:从简单的生活用品到复杂的电子设备,技术不断塑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
促进社会发展和变革:如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重大转变。
而时至今日,它居然自己可以学习内容,生成内容,并且用自然语言和人沟通,机器智能第一次和人类智能无缝沟通。
技术从一个纯粹客体升级为一个半主体半客体的智能体。
这样的技术进入教育场景,带来的冲击首先就是信任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学生不再信任老师,因为他们发现AIGC懂得比老师还多,并且他们跟AIGC学习得更快。老师也不再相信学生,因为老师发现当自己布置作业时,无法判断这个作业到底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还是由人工智能代替完成的。目前的工具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区分这些差别。
教师的权威信任危机(全知全能的绝对不是老师)
学生的作业信任危机(无法确定作业到底是谁做的,我想到的应对策略是,让学生全程记录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业必须包含两个,作业本身和完成作业的多模态vlog)
关于什么值得学的危机(知识价值如何判断)
关于如何教的危机(新教育生态)
我们看到,对于学生而言,事实类知识的价值在下降,但他们仍然需要学习。程序类知识的价值在上升,因为它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其实,比这两类知识更重要、更值得学习的是智慧和全人的教育,以及人格的培养。这是未来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唯一可以抗衡的地方。
关于老师应该教什么,老师需要用尽所有办法支持学生获得智慧,实现人格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AIGC。虽然AIGC削弱了教师的权威,但它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生机。比如,我们可以通过AI学习,把它当作工具;也可以与AI一起学习,把AI当成同伴;还可以从AI中学习,把它当成老师。这样,我们的教学空间就打开了多个维度,可以在不同维度下进行设计。
尽管AIGC表面上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危机并存。
当学生简单提交文本作业无法被评价是否是独创时,是否意味着文本作业这种单纯的形式应该消失?
我们应该探索和思考新的作业形式,一场作业的革命是否应该诞生?
当我们说老师的权威被削弱后,除了哀叹,我们是否能想到老师也是课堂中的学习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AI当成工具、同伴和老师?这些维度之间其实是可以彼此打通的。
AIGC时代教师的进化之路
在AIGC的环境下,教师从施教者变成反思的教育者,学生则从受教者逐渐变成自我教育者。内容也从完全死板的硬性内容变成了软性内容,或者是软硬结合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AI可以作为教师、工具和学霸同学。
反思的教育者在面对具有自主精神的自我教育者时,面对已经升级并与内容和环境完全整合的AIGC环境时,他们的身份将进一步进化,成为复合教育者。他们会将学生的新自主性和AIGC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一并考虑在内。
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智能素养,他们将进化成复合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一切便利工具来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而内容和AI技术也将进一步进化,成为复合的助教工具和助学工具。所有这一切将人和技术紧密协同在一起,形成“人在回路”person in loop的系统。
通过真实的反馈和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互动,不断共同校验和协调,解决教育的终极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饱满的人,具备高贵的品格、精神和智慧的大写的人。
今天的写作多亏了得到的超级工具——get笔记,是微信小程序,不需要安装,能把我的语音润色成文章,又快又好,大家赶紧扫描体验加入吧!
我准备假期把课程内容梳理一遍,有读到这里的小伙伴想跟我一起再学一遍《教学系统设计》的记得评论区留言,如果人多,我就把视频版做出来放在cctalk
如果你喜欢我做的电子记录
我的微信号是lusinda66,可以加我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阅读一下我的系列文章(10篇)
记得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