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巡礼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致力绿水青山 追求卓越创新

教育   2024-11-10 10:40   北京  

为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凝练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五年来学部院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亮点。


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环境科学研究所。学院秉承“夯实基础,面向国际,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致力于建设区域与流域尺度的环境生态系统工程为特色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现已形成了学科类型齐全、内涵特色鲜明、优势领域主导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体系。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 。环境/生态学是我校首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的学科。学院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统计学+环境工程1个双学士学位建设项目。此外,还拥有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专业型博士学位授予点,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宣传视频(环境学院拍摄)

 践行生态文明

办中国特色的环境类本科教育教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学院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具有浓厚师范特色的“互联网+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学院主持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培育了北师大首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课程”,多篇成果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环境教育》等期刊。其中,“‘强实新’三步工作法,推动师生党员教育见成效”入选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著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构建全球视野生态文明思维格局,主办“国际学生环境生态论坛”,将生态文明理念拓展到国际社会,总结好中国经验、传播好中国故事。

凸特色、重传承

形成 “五环”育人理念


秉承“毋忘在莒 励精图治 海纳百川 开拓创新”的院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宗旨,紧扣学院的区域/流域环境生态系统工程育人特色,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环保最新理念,凝练提出“五环”育人理念,即环境-科学理论育人、环境-工程实践育人、环境-系统思维育人、环境-全球视角育人、环境-文化教书育人。突出学科环境生态科学与技术优势特色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文化传统,建立了突出价值创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研究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强师资、高平台

全方位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环境学院形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引领,以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为核心,以中青年为主、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发展潜力的梯级教师团队建设格局。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次,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15人次,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1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教学名师)5人次。


同时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平台。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高效废水处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设施良好的白洋淀、黄河三角洲等湿地野外实验站,建成了河北建滔、河北辛集产学研一体化试验基地。


科教融合、追求卓越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精品课3门,MOOC/SPOC课程22门,4门入选国际MOOC,全英文国际课程27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1个。基于“互联网+生态文明”的环境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SMART-E模式,获得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第二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环境科学专业全国排名保持前三名;环境工程专业全国排名保持前十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在软科近年公布的排名中每年均位列第一。


本研一体化改革

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环境学院在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修订了本研一体化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了面向学生开放的科学研究资源平台,形成了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科研链条,实现本科生100%参加科研。将校内资源与野外基地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论文与科研项目完全对接。2019年至2023年,共有269名同学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人均获奖数为1.95项。2023届本科毕业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3篇。


以产出为导向

招培毕就全链条统筹教育教学


实行宽口径招生-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培养,凸显工科特色,强化实习实践,完善招生培养和就业的无缝链接。学院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宽口径招生,学生在进行两年学院平台基础课程的共同培养后,可自主选择专业来完成学业。本科毕业生10%左右赴欧美等国家知名院校深造,70%左右进入我国一流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直接进入本-硕-博连续培养;其余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公共管理部门、各级环境保护机构与公司等。毕业生对本科教育教学满意度在96%以上。

拓展国际视野

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开设了国际化同步视频课程和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有与日本、丹麦、荷兰等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同时建设了加拿大、美国、日本、意大利等海外实习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全额资助选送优秀本科生赴日本金泽大学攻读学位或交流。本科生在读期间出国交流比例达60%以上。学院还重视招收留学生,2019至2023年共有来自美国、日本、约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留学生59人。



优秀学子代表



孙雨润

2023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曾获评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此外,连续三年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获得京师先锋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书等校级奖励十余项。带领团支部获评优秀团支部,获得北京市高校板球项目女子组比赛第一名、北京市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一等奖。曾担任北师大白鸽青协副部长并加入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志愿时长超过500小时。是国家级创业项目“绿源之境”环境教育工作室核心成员,主持或参与6项社会实践,其中3项获得校级优秀。



李诗雨

2022届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主持北京市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并获评校级优秀,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nergy 并作口头汇报,发表中文学术论文一篇。曾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奖(特等奖提名)、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此外,曾获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京师竞赛特等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奖、社会工作奖等校级奖励。



-bnuweixin-


来源:教务部(研究生院)、环境学院

排版:曹珺涵

责任编辑: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