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巡礼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生万物 学致无穷

教育   2024-11-01 18:11   北京  

为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凝练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五年来学部院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亮点。


化学学院


- 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

- 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 国家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 化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 通过化学师范专业三级认证

-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 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院系概况

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拥有110余年历史的化学学院,秉持“崇德 敬业 探微 创新”的院训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学院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及“强基计划”,现已成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学研成效显著,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是我国培养高水平化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0余名,其中教授84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9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23人次、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和高校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等。


“理论与计算光化学”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现有化学和药学本科专业。化学专业有公费师范生、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学生,以及“强基计划”学生;药学专业则是与协和医学院合作,以“2+2”形式培养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学院高度契合学校“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本科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分流课程(拔尖创新人才模块和卓越化学教师模块),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化学学科卓越“四有”好老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化学/药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打造一流课程与教材

学院以教学团队为抓手,积极开展课程及教材建设。开创基于慕课的中外合作教学新模式,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名师称号;引领师范院校共同建设核心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所有二级学科均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优质课程或教材相关奖项。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

主持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项目,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

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重视科研与实践环节

将科研和实践环节纳入毕业总学分,实现科研活动全覆盖。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拥有放射性药物和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量转化与存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研平台,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院两级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发挥科研反哺教学作用,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将本院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领悟前沿科学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衔接,助其激发研究兴趣、领悟科学精神;四年级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学生进入科研课题组,深度实践科研创新。在校生主持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和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一等奖等;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多篇,多名学生获市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高师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特、一等奖


与中学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协同培养师范生。在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等环节,学院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商课程改进;征询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评价,了解中学对化学教师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共同探讨师范生培养策略。与北京市多所中学开展“基于专家支持的高端备课”项目,针对中学教师的具体课程开展教学指导。师范生亲临现场,实地观摩课堂教学及高端指导,切实感受中学教师教学研究全过程。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开设全英文课程,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开展慕课和远程授课;每年资助多位本科生参加各类国际化项目,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艾尔帕索分校、太平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等举办的本科生暑期科研训练项目,卡迪夫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威廉玛丽大学、塔夫茨大学等举办的理论课程暑期学校项目,英国剑桥大学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举办的未来科学家培育项目,以及德国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实践项目等。


本科生参加英国剑桥大学研学项目


凝练教学成果与经验

学院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数理基础、强化科研训练,注重国际化培养,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构建和完善了“一主体、多方位”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强调大师引领,依托学院高层次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和凝聚作用。注重国际交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设计多个层次、逐步提升的国际交流项目。创新教学模式,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系列基于慕课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创新实践,开创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化学拔尖人才。人才培养实践和经验凝练为“实践本科科研国际化模式,促进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批“拔尖计划”2.0基地,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北师大方案。


深入实施师范人才培养战略,学院提出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创新型化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新思路,构建和完善“思政引领、科研助力、多方协同”的创新型化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家国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国际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并重”的创新型化学基础教育人才。成果凝练为“新时代创新型化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引领全国化学师范教育、培养创新型化学基础教育人才提供北师大方案。


“思政引领、科研助力、多方协同”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优秀学子代表


杨然2020届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6年进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化学励耘实验班。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完成发明专利一项,获国家奖学金、励耘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以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等奖等。主持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赴美国塔夫茨大学参加暑期课程,2018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参与科研训练项目,2019年暑期至2020年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进行科研实习。毕业后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目前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学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并荣获耶鲁大学的Macnab Memorial Prize。




王丽琴,2021届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主持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国家奖学金、励耘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京师一等竞赛奖学金等。2019年参加英国威廉玛丽大学暑期课程项目。本科毕业后入职呼和浩特第二中学,迅速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所教学生被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等校录取;指导学生在国际化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加拿大化学奥赛和Hosa生化竞赛优秀教练称号。


-bnuweixin-



来源:教务部(研究生院)、化学学院

排版:林润菲

责任编辑: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