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凝练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五年来学部院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亮点。
文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20年12月,是北京师范大学建制性教学科研机构,在珠海校区建设和运行。文理学院牢牢把握学校“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突出以文理交叉融合为重点,以基础学科研究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面、扎实专业基础、良好素质和强大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文理学院深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注重“卓越教师”“拔尖人才”两手抓,以“硬通识、强专业、真学分”为理念,致力于将文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师范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外文理学科拔尖人才培训基地,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有良好声誉的社会服务基地。
院系简介
文理学院聚焦建实建强文理基础学科,以培养具有卓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探索构建具有北师大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标识鲜明的“四有”好老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学院下设13个本科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统计学。其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8个专业招收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和普通生,其他5个专业只招收普通生。普通生中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工作满一年后可申请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文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3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7人,海外杰青1人,长江学者2人,万人领军2人,四青人才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广东省杰青1人,广东省珠江人才11人。专任教师中有46人获得境外博士学位。学院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理学和人文学科优势,邀请院士、资深教授、国家和省市级教学名师、杰青、优青等一批学术精英和教育名家走进本科生课堂传道、授业、解惑。
人才培养
文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助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引导,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注重“卓越教师”“拔尖人才”两手抓,坚持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将文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师范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外文理学科拔尖人才培训基地,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有良好声誉的社会服务基地。通过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为我国的师范教育和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特色亮点
强化通识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面、扎实专业基础、良好素质和强大能力的优秀人才,开办“起源论坛”等学术讲座,提升师生科研水平和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强化本科通识教育,夯实本科生的数理、文史基础。加强数理、文史基础课程修读,数学类、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第一学年大类培养,分层分类必修高等数学、统计学类课程,必修人文、社科经典研读课程和学术写作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知识。
个性发展
学院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为本科生提供两次专业选择机会,赋予学生课程、专业自主选择权;实行辅修制度,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实施新生导师制、助教制和小班化教学,营造学生个性化发展环境。依托“学院+书院”的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学习小组、研讨班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准确高效的了解自身发展特色。
协同育人
实行“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北师大人才培养目标,汇聚全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各有侧重、有机协同的育人共同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教学主导
“微专业”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数字人文”“应用英语”“资源环境监测应用”“系统思维与科学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微专业,并举办国际领先的学术交流与工作坊活动,培养数智素养与人文底蕴兼备的文理融通型复合人才。
牛津大学Edward Melhuish院士访问北师大珠海校区
中国心理学会2023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术大会
“一体两翼”共享课程。学院坚持“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两翼一体”协同发展,以“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为原则,创建人才培养新特区。邀请院士、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塑造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
汤涛院士讲授本科课程“无处不在的数学”
训诂学家王宁先生授课
国家级教学名师欧阳津老师讲授本科课程
“化学合成实验”
著名作家余华主讲写作课
创新课程教学。学院开设创新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结合教师教授与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同伴反馈、线上跨文化交流学习等,构建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达成课程目标。
实践育人
构建课内外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学院组织各类竞赛培训和卓越教师培养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将各类实践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给予学分认定,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突出实践育人功能。
提供实习实践、国际交流机会。学院与多所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学生们通过实习实践和境外交流项目,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学术交流和综合能力。例如,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探究-实习实践的融合、“展望计划”暑期访学项目。
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学院结合教育实习活动积极推动师范生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和教改立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研究国内外优秀教师培养的成功案例,基于师范生的群体特征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解决教育实践课程缺乏针对性、学生从教信念不强等“痛点”问题。
育人成效
目前各学科专任教师申报教改项目情况
竞赛获奖和参与学术情况
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74项,国家级奖项68项,省部级奖项269项。例如: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械竞赛)国际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学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42篇(截止2023年12月)。
本科生升学就业情况
本科生境外交流项目
学院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2021至2024三年期间,共协助197名同学完成了90天以上境外交换项目和单向访学项目的申请。交流的学校包括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优秀学子代表
阳文婧,文理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哈佛大学有机体与进化生物学系全额奖学金直博录取,本科期间专业排名第二,连续三年获得京师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曾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之星、志愿服务奖等荣誉,先后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蓝海合唱团副团长、班长等学生干部。曾作为BNUZH-China团队HP部分负责人及实验组成员参加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和生物+国际青年科技作品展评大会,均获金奖;参与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杨发光,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汉语言文学(志远计划)专业2020级本科生。他红心向党,赤诚以报。他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如愿成为一名“志远计划”师范生,朝着“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目标奋斗;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曾任书院党小组宣传干事,承担党建宣传工作11次;作为班长,带领班级获评校级优秀班集体一等奖。他脚踏实地,扎实学识。他专业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等奖项;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县中教师合作学习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县中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他坚守初心,奉献自我。他躬身基础教育,3次前往原国家级贫困县支教,服务学生224人;参加三下乡、校友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6项;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自强之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社会工作奖等荣誉;毕业后将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前往边疆民族地区扎根从教,为边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bnuweixin-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