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笋南:篮球场上的教育者

教育   2024-11-25 18:04   北京  

从昔日的师大学子到今日的女篮教练,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李笋南的经历是一部关于坚持与梦想的励志故事。从教二十余年,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走过风雨,砥砺前行?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将这份执着与热爱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走近答案,也走近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李笋南老师。



身先示范·坚守


这个暑假,李笋南又一次踏上了比赛集训的征程。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


作为教师,李笋南任教已二十年,课堂和篮球场是他的工作阵地,上课和训练占据了他人生的绝大部分。除了常年外出带队训练,他近六年的年均课时量保证在600多个学时,在本、硕、博的教学工作中,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训练课上,李笋南要求自己全程都要站着授课,和同学交流互动,即使是基础的体育课也毫不懈怠。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李笋南这样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在北师大这样一个教师教育领先的学校,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自然要更高。”他对体育课有着自己的见解:“体育课程虽然看似轻松,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全力以赴。”


李笋南的韧劲更是超越了课堂范围,他身体力行地示范什么是“教书育人”,将教师的职业精神融入到日常的点滴当中。作为一名老教师,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和年轻教师。多年的训练工作在他身上留下了病痛的痕迹。2023年成都的大运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对手和高强度的比赛日程,师大女篮作为中国队的主力军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李笋南作为主教练带队出战。当时,他正遭受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的折磨,身体状况堪忧,几乎无法站立。面对身体的疼痛,他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能克服的话,还是想跟同学们站在一起。”他表示,自己作为主教练,不仅仅是球队的技术指导,更是团队的精神支柱。在比赛期间,李笋南坚持与队员们并肩作战,耐心地鼓励团队成员,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在训练现场,他几乎是一直弓着腰指导队员们训练,这也成了他指导生涯中的一次难忘体验。“无论怎样也想尽力带领北师大女篮争夺冠军”,“身先示范”在他这里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角色定位·服务


谈及27年的从教经历,李笋南表示,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服务者与奉献者。这是一份责任,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他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深入学生群体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呢?李笋南认为,教育者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课堂上以及课堂外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为其求学生涯中不断精进自身的才学本领服务。其次,他强调教育者的情怀,既要怀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之情,更要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应当像对待家人一般,帮助他们、关爱他们。“他(她)既然来了北师大这个团队,(来接受各个老师的教育),怎么把他培养出来,都是你的责任、你的服务。”李笋南在采访中说道。


李笋南用“幸福”二字总结了自己多年服务育人的感受。就像辛勤耕耘的园丁期待收获之日那般,他也期待着教过的学生们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期待着属于他的“桃李满天下”。他说:“当你看到学生的成长,不管是在运动场上,还是毕业后到其他岗位,你就能体会到学生的成功也是我们(教育者)的成功。”他也相信学生们将来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够越做越好,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教育真正促进了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也是教师作为服务者的责任与使命。


塑造明日之星的故事


北师大女篮从2001年成立至今,勇创佳绩,在各大比赛事项中展现出强大实力和稳定发挥。球队的辉煌战绩,离不开李笋南一直以来坚持的科学化训练和管理。他始终贯彻“训练极限常态化、队伍管理极限常态化”的理念,推动师大的女篮队员成长为“学习好、技能高”的全能型人才。在他看来,篮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执教中,他一直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洞察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通过篮球教学将学生培养成更完整的综合性人才。在训练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殷恒婵教授提出的“无体育 不教育”的全人培养理念,正是以这样的培养理念为精神引领,北师大女篮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日常的训练中,李笋南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赛事,这不仅因为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同时“升国旗奏国歌”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思政教育环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谈及体育学科的思政教学,李笋南将其分为三层:家国情怀的培育、集体主义的树立和个体完善的追求,北师大女篮的成长之路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每一场为国征战的比赛中,女篮运动员都将“升国旗奏国歌”视为目标,每个人都怀抱着浓郁的爱国情感与责任担当,这份精神激励着她们的奋斗与拼搏。在赛场上,她们不仅需要运用多种感官配合达到对身体的支配,同时还要与其他运动员进行合作,每一次默契的配合都诠释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个体的精准控制,磨练了运动技能,提高了运动水平,更是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实现了自我和团队的共同进步。北师大女篮的辉煌历程,是对李笋南课程思政理念的最佳注解。


李笋南带领着队员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在他身后,一颗颗闪亮的北师大“明日之星”正冉冉升起。一只哨、一个笔记本、一张战术板是他随身携带的装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缔造了他和女篮姑娘们的“篮坛神话”。展望未来,李笋南充满希冀,他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项目和运动训练之中,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从他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校园篮球不断积累的力量和势头,在不远的未来,时间能够验证姚明所言,“未来中国体育的人才,一定是学校培养的。”


体教结合


“体育学科,它比别的学科更能直观地体现对人的历练和锻炼发展,这是它独到的一个功能。”李笋南在访谈中这样说。


任教多年,李笋南深刻洞察到,体育课的深远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他认为,体育课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能够以一种生动而直接的方式,触及并滋养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在他的课堂上,体教结合的理念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中,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挖掘育人元素。他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希望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体育成绩的提高,更是人格的完善与成长。总之,李笋南在课堂上所追求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显性的课程知识之外,也能收获隐性的素养成长,成为既有强健体魄又有良好素养的当代青年。


和其他的学科比起来,体育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李笋南将体育学习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认知知识并接受、判断、分析、决策。决策完之后环节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也是第二个层面——体育会直观地通过身体运动将决策展现出来。向外输出的过程是体育独有的。在日常教学中,李笋南常常跟队员们、学生们强调:要分析这个动作的原理是什么?发展过程的控制是什么?体育的训练手段主要是模仿和重复。模仿是认知的一个过程,而重复则是人需要自我复苏和控制的过程,二者都需要意志和品质的,这也是他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和强调的地方。在他看来,训练的过程,就是人学习知识和发展身心的一个过程,不仅能够掌握体育训练的知识,也能够对人的品格进行锻炼,在训练过程中培养了人的心智、控制能力、语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全方位的能力。


有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包含了个人技术和团队技术两个层面。当运动员参与团队技术训练时,训练就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在集体合作的环境中,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例如判断力、决断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就都呈现了出来并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可见,体育训练对于人的发展是较为全面的。运动性学习发挥了它独有的育人功能。李笋南认为,这就是运动的魅力,这就是体教结合的价值。


佳绩背后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馆内,李笋南指导着女子篮球队进行日常训练。自1993年起,李老师就扎根于此,他对北京师范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他深情地说,“北师大培养了我,现在我要把我的能力回馈给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


每当踏上这片熟悉的场地,李笋南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里不仅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的理想和追求。每当看到队员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他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越胜利的意义——那是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他的带领下,北师大女子篮球队9次夺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3次夺得全国学生运动会女篮冠军。面对如此辉煌的战绩,李笋南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仅仅将成绩看作篮球教育的一部分,将眼光和目标瞄准女子篮球的长远发展。


2023年,北师大女子篮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大放异彩。对此,李笋南自豪地表示:“世界大运会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学生们确实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我对他们感到非常敬佩。”同时,他还强调:“我们不是为了成绩而竞技,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竞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得益于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尤其是我们学院对学生规划和管理的有效执行。所有团队成员的付出,使得这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他知道,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每一个队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每次队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时,李笋南都会被那份执着所感动,仿佛自己也重新回到了年轻时的赛场,与她们一同战斗。


李笋南的故事不仅仅关乎篮球与胜利,更是关于坚守与奉献。他在北师大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能力回馈学校,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责任。


“在我学生时期,有一位老师对我影响深远。”李笋南回忆道,“他不仅教我篮球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现在我也希望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他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导他的学生们。他深知,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性格和价值观。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能在篮球场上成为佼佼者,更能成长为社会上有担当的人。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执教生涯中始终坚持着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教授篮球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它应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未完待续


作为最早走上体教融合道路的高校,北师大已经为国家队提供了一批为国效力的优秀运动员,同时,优秀的学生也在各个行业开枝散叶,从事着如中学体育教师、教练、管理者等工作。李笋南认为,北师大女篮实际上一直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深入,整支队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风貌,新成员的加入也给教练组和团队带来了全新动力,而他也希望未来女篮能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


作为“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的获得者,李笋南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为年轻的老师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寄语。他认为,想要做一位好老师,首先要对这份职业怀有满腔热爱之情,同时也要在学术专业上持续钻研、付出和深耕。最为关键的是,一名优秀的工作者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回忆起自己从教的27年,李笋南由衷地感到幸福。他最欣慰的时候,就是看到学生成长并且走到更多岗位上,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将来超越自己,这也是身为一位教师最大的成功。


在和李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照,这可能也是他能够取得如此闪耀的教学成绩并受到学生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还会有一届又一届师大学子在他的课堂上挥洒汗水,感受体育的魅力,他对于教书育人的热爱从不止息,他的故事未完待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表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为进一步发挥奖励体系的育人作用,今年暑期,学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身边的“四有”好老师寻访调研行动,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和展示“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金质奖章获得者的教书育人故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上善乐育、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

-bnuweixin-


文字采写:新闻传播学院

记者:魏陈蕊、陈香羽、侯常曼溪、

羽奕、刘梦、周婷婷、杨淼

指导教师:吴冬艳

视频制作:艺术与传媒学院

指导教师:史哲宇

责任编辑:姜思宇 岳天舒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