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新修订版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一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正式启用。历时两年多修订,新版教材在保持总体容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选材更丰富,编排更科学,育人导向更鲜明。
在本次语文教材修订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师担当重任。另外,反映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被编入新版初中语文教材。
黄文秀事迹入选新版语文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今年9月,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焕新”,新修订的教材突出特点之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中,组织作家实地采风创作的反映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成为新课文。
《青春之光》是一篇以“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的文章,发表于2024年6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作家祝红蕾从“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仿佛她还在一样”三部分,描述了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工作,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感人故事。任职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山洪殉职,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此前,在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黄文秀事迹已被写入其中。
新教材: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
9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专题节目“新教材: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接受央视采访,介绍了教材的新变化、新特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2022年3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三科统编教材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精选编委会和修订组成员200余人,由编委会负责进行教材的宏观设计、框架规划,修订组进行具体的落实和编写,确保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同时,为了更好地检验教材的适宜性,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0多所学校、2000多名教师、10万多名学生参与试教试用。
在本次语文教材修订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师担当重任。王立军、过常宝、李小龙、吴欣歆、张国龙、赵宁宁几位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从广阔的学科视野出发,努力将革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前沿学术成果与现代语文教育实际和时代需求相结合,精心编写修订,进一步提升了教材的丰富性与专业度。
同时,作为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文学院多位教师也承担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亦担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李晋霞教授、张莉教授为编委会委员、教材分册主编,该套教材已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守正创新
着力强化语文教材育人功能
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发《守正创新 着力强化语文教材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编修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介绍本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工作情况。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2022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工作。遵照“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此次修订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强化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体现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培根铸魂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和重要的育人功能,对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基本思路,本次修订通过新增及调整选文、完善单元导语、有序融入主题教育内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语文教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核心功能。
选文调整是修订的核心。修订教材重点增补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例如,特别选入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文,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此外,还选入了反映新时代航天员、戍边英雄、科学家、教育家、一线劳动者等事迹和精神的篇目,如《航天员写给孩子的信》《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蛟龙”探海》《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组织作家专门创作反映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用新时代“青春之歌”激励广大学生。
本次修订丰富和优化了体现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更加充分地呈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铸就伟大革命精神的辉煌画卷,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的魅力和价值。教材修订后,“三大文化”篇目所占比重显著提升,为学生筑牢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稳中求进
全面优化语文教材整体设计
2016年投入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受到一线师生、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其双线组元结构、三位一体阅读理念、经典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课文、教读与自读区分设计等,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适用性,为本次教材修订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次修订充分借鉴上一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保留其基础框架和体例结构,延续大多数选文和一些广受肯定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尊重实际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实施精准编修。
修订进一步凸显双线组元结构,强化单元的整体性设计,充分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整合教学理念;重点调整了单元导语的结构及内容,使其表述更加全面、准确,使单元人文主题更加凸显,素养目标更加清晰,与单元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阅读综合实践等内容更为贴合。如第二、三学段教材,将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改造为“梳理与交流”,加强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总结;第四学段教材在每个读写单元后面新增“阅读综合实践”栏目,旨在整合贯通本单元学习内容,强化单元整合设计。在保持教材整体框架结构不大动的前提下,整合部分板块,减少栏目数量,削减支脉、突出主干,使教材内部各板块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进一步提升了教材的适用性和高效性。如第四学段,将原“名著阅读”栏目改为“整本书阅读”,大幅削减了整本书阅读的推荐数量,强化重点导读书目的阅读指导和任务设计,做到既减量又增效。
教材修订坚持“稳中求进”,既充分继承亮点特色,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也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调整,实现统编语文教材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
素养导向
切实服务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本次教材修订坚持素养导向,通过各板块和栏目内容的系统设计,统整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将“语言运用”作为教材的立足点,通过学生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自然提升其他三方面素养,带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小学教材特别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培育,通过对各板块的栏目整合和内容调整,凸显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各板块之间分工协作,相互融通,共同筑牢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础。初中教材相对加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通过增设“活动·探究”单元、设置阅读综合实践、优化整本书阅读活动、调整专题学习活动、完善语文知识体系等,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融为一体。
此外,教材修订还通过设立专项的方式,对古诗文版本及注释、外国作品译文进行全面校勘和优化调整,以确保选文和注释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可靠基础;充分吸收语言学界的新成果,对现行教材中语言知识补白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从而更好地建构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
任务驱动
系统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
本次教材修订依据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逐一对标课程标准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优化教科书的顶层设计,重点补足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但教科书中显示度不够的内容,使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更加系统化和显性化。
教材坚持显性设计与隐性融入相结合,按照不同学段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认知能力差异,作出分段设计。第一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刚刚起步,需要通过分项学习积累言语材料和言语经验,以夯实语文基础,因此侧重隐性融入任务群要求,主要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学习任务中融合渗透。第二、三学段,渐次增设“专题学习活动”,逐渐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由隐性融入向显性设计过渡。第四学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设置“阅读综合实践”栏目、“活动·探究”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加强整合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更为显性地体现任务群要求。这种由隐性到显性的逐步转换,契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同时,教材还注重做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加强教材的整体性,帮助学生有序、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本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融入课程标准新理念,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bnuweixin-
来源:文学院、新华社、央视新闻、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右江日报
排版:王子依
责任编辑: 陈宁心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